從《大江大河》3部曲看我國化工産業發展,工程師紅利還在延續

數據讀城 2024-02-17 18:46:57

央視熱播劇《大江大河》1、2、3再現了我國化工産業筚路藍縷、一路奮進的發展曆程,然而現實中的我國化工産業目前發展水平如何?巴斯夫等國際化工巨頭加大在華投資對業界帶來哪些影響?該領域的工程師紅利是否還能延續?2024年,我國化工産業仍將發力産業結構調整與行業高端化發展,技術研發始終是行業制勝的生命線。完善的基礎設施,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以及本地龐大的市場容量,對于化工産業而言,就是投資、發展的黃金准則。

2023年,市場需求疲軟、去庫存成爲趨勢,全球化工産業整體景氣度較低,雖然能源與原材料價格低于往年,大多數化工企業營收有所增長,但獲利情況普遍不佳。如要實現年均化工增加值增速5%的目標,化工産業壓力不小,降本增效是各大化工企業的首要任務。

不止我國化工企業,海外巨頭同樣需要在這一方面做出巨大努力,排名全球第一的巴斯夫2023年一邊加注投資中國,一邊實現其歐洲基地,特別是路德維希港一體化基地的成本結構優化,以盡可能地填補失去俄羅斯廉價能源的損失,但每年5億歐元的成本節降計劃對于重資産、高投入的化工産業而言,確實不多。我國化工企業同樣面臨此窘境,如何有效提升企業精益運營能力,增強成本競爭力對于仍處于動蕩周期的化工産業非常關鍵。

《大江大河》中,宋運輝多次帶領東海化工化險爲夷,靠的就是技術研發與管理革新。化工産業的核心技術之爭始終激烈,對于我國化工企業而言,自主創新的緊迫性還在提高,因爲地緣因素的影響,高端技術引進難度加大,自主開發與國産替代才是關鍵。

近年來,我國化工産業在己二腈、丙交酯、茂金屬聚丙烯等部分高壁壘領域取得技術突破,但在高端化學品領域特別是新材料領域的自給率不高,在高端聚烯烴材料與單體、電子化學品等方面尤爲顯著。進行持續的技術研發與創新,盡早實現重點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國産替代,是我國化工産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

綠色、低碳日益成爲化工産業的關鍵詞,歐盟碳邊境稅、美國清潔競爭法案等針對性政策已經築起了又一重競爭壁壘,這對長期依靠規模和成本優勢的我國化工企業提出了新挑戰,爲推動原料、生産過程與終端産品的綠色化與低碳化,我國化工企業還需付出較多努力。海外化工巨頭基本提出了淨零排放目標與實施路徑,並積極引領行業標准的建立,在此過程中,我國化工企業需要以自身的硬核實力與創新技術拿到相應的話語權。此外,新能源産業的快速發展,對上遊材料和化學制品帶來新需求,這也是化工企業的發力新賽道之一。

亞洲供應鏈已經發生變化,電子産品産業鏈的遷移只是其中之一,化工産業同樣有産業鏈變動的可能,只是相對電子産品,化工産業對資金和人才的要求更高提升了其門檻。我國化工産業的園區優勢和人才優勢短期內仍在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國內的大型化工産業園,産品上下遊可在同一園區規劃建廠,從最基礎的原料礦石生産提煉,到粗品生産,到中間品,到最終成型化工産品上市,這樣的模式只有少許海外巨頭可以實現。

2 阅读:151

數據讀城

簡介:城市、産業發展數據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