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種AI|令國産大模型危機感爆棚的kimi強勢上線!

新火種 2024-04-08 18:06:27

作者:小岩

編輯:冰冰

Sora大火後,生成式AI的高光時候終于輪到了國産大模型。2024年3月,Kimi智能助手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狂熱的熱潮。

Kimi是由時下大火的AI初創公司——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所推出的一款智能助手,他已經啓動了200萬字無損上下文的內測。自上線伊始,Kimi便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根據AI産品榜統計數據,Kimi Chat在2月份的訪問量在國內榜排名第3,僅次于百度的文心一言和阿裏的通義千問,其增速更是位列2月全球增速榜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自3月21日以來,Kimi的APP和小程序一度無法使用,隨後月之暗面發表說明表示,這是因爲自3月20日以來Kimi流量增加的趨勢遠超預期規劃,公司已經進行了5次擴容工作。

一個由初創公司推出的全新産品,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出色的實績,實屬優秀。

作爲月之暗面的獨家産品,Kimi究竟是有多優秀?

對于推出了Kimi的月之暗面,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過詳細的介紹,在這裏就不做贅述了。想強調的是,獲得如此多成績的月之暗面其實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初創公司,它成立于2023年4月,創始團隊有5人,其中4人都來自清華大學。創始人楊植麟,堪稱Kimi團隊的靈魂人物,他擁有清華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育背景,本人是長文本領域的資深專家。

由楊植麟等人潛心研發的Kimi是一款對話式AI産品,它支持200萬字的無損上下文輸入。要知道,就在半年之前,也就是去年10月份時,Kimi可支持的無損上下文輸入長度僅爲20萬字。可見其在短時間內的進步之大。有網友對Kimi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爲它“只需10分鍾,便可以接近任何領域內初級專家的水平”。

 

舉例來說,有網友直接甩給Kimi一篇英偉達2023年度的海報,僅用了幾秒鍾的時間,Kimi就完成了梳理和彙總。它用了8個要點梳理出了英偉達的英文財報,這份概要包含了英偉達的公司概況,財務亮點,業績指導等重要信息。Kimi還可以切換模式,將英偉達概況轉化成爲系統明了的財務簡報。除此之外,Kimi還具有極強的法律意識和合規意識,會嚴謹地給出一小段風險提示:“此表格是根據年報中提供的數據制作的簡要總結,不包含所有細節。對于更詳細的財務分析,建議直接查閱完整的年報文件”。整個一套流程下來,行雲流水,極其絲滑。

拳打百度,腳踢阿裏,Kimi存在感極強,吊打各類大廠模型。

初來乍到的Kimi所交出來的答卷無疑是令人驚豔的,與此同時,也讓其他大廠感受到了危機和壓力。

早在今年2月,Kimi的用戶訪問量就已經達到了305萬,相較1月份呈現出翻倍增長。與此同時,百度的文心一言和阿裏旗下的通義千問,算是領域內的兩大top玩家,它們的用戶訪問量則大幅下滑,降幅分別達到33.42 %與45.05 %。到了3月10日,Kimi的全端DAU更是突破了120萬人。

在短時間內被新秀趕超,大廠們自然是不服氣的,也都想著以自己的方式扳回一局。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Kimi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在于它能夠支持200萬字的無損上下文輸入。也正因此,這個所謂的“大模型長文本能力”頗受大廠的關注,被認爲是大模型競爭的重要性能指標。據此,各大廠很快便完成了對自家産品的調整。

3月22日,通義千問升級,向所有人免費開放 1000 萬字的長文檔處理功能;360的智腦正式內測 500 萬字長文本處理功能,該功能即將入駐 360AI 浏覽器;文心一言隨之宣布將于4月升級,屆時也將開放長文本能力,文字範圍預計將在200萬-500萬。

那麽,奮力直追的大廠們可能反超Kimi嗎?恐怕是很有難度。

我們知道,Kimi的成功與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的努力密不可分。楊植麟曾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Transformer-XL 和 XLNet 兩項工作,在谷歌學術上被引用近兩萬次,並在多個NLP任務上取得了當時的最佳效果。Transformer-XL成爲首個全面超越 RNN 的注意力語言模型,XLNet則在20項頂級會議中獲得最佳論文提名。

正因爲有了這些經驗和能力,楊植麟才能帶領他的團隊創造出表現優異的無損壓縮技術。這種技術可減少參數對存儲的需求,推理的算力,以及數據傳輸的帶寬占用,從而高效率無損的處理百萬級的長Token。

但爲了快速趕上長文本熱潮,其他大廠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這兩種技術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Kimi的無損長上下文窗口的方案,是在逐字閱讀全文後給出答案;RAG技術則是在對全文關鍵信息進行檢索後生成答案,這樣的操作很可能會丟失掉部分關鍵的信息。因此,與前者相比,無論對比輸出的深度還是精度,大廠的模型都還存在較大差距。目前,Kimi並沒有公布無損壓縮技術的細節,這意味著這類技術在學界基本沒有太多開源的內容可以參照。大廠們想要“學習”甚至趕超,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很多網友和業內人士並不看好這些大廠在慌亂之中所做出的趕超行爲,有人甚至認爲這是“東施效颦”。Kimi在長文領域的領先地位可謂根基深厚,並沒有那麽容易被超越。

或許正因于此,今年2月,在月之暗面最新一輪融資中,阿裏作爲領頭方,其投資額度的70%-80%的份額,被置換成了算力服務。

月之暗面和Kimi大有可爲:深耕國內市場,加碼海外市場。

月之暗面足夠亮眼,可以在技術上全面趕超甚至碾壓國內的大廠們,但月之暗面的目標,絕不止于此,下一步,還將劍指海外,進一步加碼海外市場。

要知道,盡管月之暗面並沒有上市,但資本市場上的Kimi概念股卻已經被炒的熱火朝天,這其中主要是由參股公司,和Kimi有合作或者有合作預期的公司,以及提供大模型的服務商一起運作的。誠然,AI産業鏈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市場的一大熱點,但在二級市場擇股和擇時方面,對于像Kimi一樣的“成長股”,還是存在諸多挑剔的。畢竟,這一類股票雖然具有長期確定性。但在短期內存在較大的波動。

此時,對于月之暗面和Kimi而言,放眼海外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一方面,美股市場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高的成熟度,市場成熟度與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彙聚了如英偉達,谷歌,微軟等相對頂尖的人工智能企業。另一方面,美股市場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使得市場更具包容性,大概率會對高成長,高風險的AI初創企業給予更高的估值和認可度。

據說月之暗面的創始人楊植麟不僅僅是學霸,還是一名搖滾樂愛好者。他最喜歡的專輯叫《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公司也就因此得名“月之暗面”。如今看來。這“月之暗面”非但不黑暗,反而充滿了光亮,前途可期。

0 阅读:18

新火種

簡介:讓一億人用上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