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二戰中的德國防空防禦戰術!

凱撒談兵 2024-04-27 09:58:36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針對第三帝國的空襲期間,在德國領土上投放了超過一百萬噸的炸彈,造成近 30 萬平民死亡,另有 78 萬人受傷。雖然大部分焦點仍然集中在德國上空的空戰上——英美的轟炸攻勢和德國空軍的失敗——但德國高射炮部隊的作用普遍被忽視,盡管有超過一百萬的男女士兵參與了幫助擊落超過一半的盟軍飛機。

防空部隊

由于德國空軍的戰鬥機對盟軍轟炸機的防禦效果失效,高射炮部隊開始承擔更大的負荷,成爲本土防空的主要力量。德國在關鍵目標周圍的防空力量急劇增加。 1944 年 1 月之前,被擊落的美國轟炸機中大部分是戰鬥機擊落的,但在 1944 年 6 月,高射炮擊落了 201 架第八航空隊重型轟炸機,而戰鬥機聲稱只擊落了 80 架。

盟軍的戰略轟炸迫使德國組建了廣泛的空中和地面防空系統。防禦系統包括超過 100 英尺高的混凝土塔,允許重型高射炮部署在周圍建築物上方,創建僞裝街道,甚至虛假城鎮。空中預警、協調和指揮中心網絡發現了盟軍轟炸機,並向數千名高射炮手、探照燈部隊和民防當局發出了轟炸機逼近的警報。

盟軍轟炸機必須穿透遍布帝國邊境和接近目標地區的重型高射炮帶。目標可能會受到高射炮的保護,頭頂上有彈幕氣球、一排探照燈,甚至還有煙霧罐,以在白天遮蔽該區域。低空襲擊必須面對 20 毫米和 37 毫米速射火炮的挑戰。

有組織的防禦

戰爭開始後,德國空軍很快意識到需要保護德國和被占領土免受盟軍轟炸機實力不斷增強的影響。其結果是高射炮兵組織的巨大擴張。包括人員和行政人員在內的高炮兵力總數已超過100萬,硬件包括9,000門重炮、30,000門輕炮和15,000門重型探照燈。

德國的基本防空系統被稱爲 Flakartillerie,簡稱高射炮。它是德國空軍的一部分,受空軍部控制,但 Heeresflak(陸軍高射炮)除外。德國空軍司令負責德國和占領國重要地區的防空。這一責任是通過空域(Luftgrue)和特別防禦司令部履行的,其中包括航空資産、帶探照燈和攔截氣球的高射炮以及必要的飛機警報服務單位。空區的高射炮司令部分爲高射群(Flakgruppen),而高射群又分爲高射群(Flakuntergruppen),負責區域控制。

區域控制是消防控制的作戰總部,也是通信中心。高射炮組織和警報部門之間以及高射炮部隊和戰鬥機攔截部隊之間保持著密切聯系。作戰單位包括營和團。各個單位的組織不統一;該部隊的具體組成取決于它在防禦計劃中預期發揮的作用。團可能完全由探照燈部隊、炮兵部隊或炮兵和探照燈混合營組成。

部署武器

重型高射炮連配備有四到六門重型火炮,通常爲88毫米,還有兩門輕型20毫米火炮,用于近距離保護炮台。輕型高射炮連通常配備大約十幾門20毫米或37毫米火炮。靜態火炮被放置在永久支架上或固定位置,通常爲船員提供居住區。靜態火炮的口徑範圍從輕型20毫米到重型150毫米。輕型和中口徑火炮可以安裝在建築物和工廠的頂部。

具有靜態作用的槍支也被放置在塔樓中。在柏林,有三座100英尺高的混凝土塔樓,每座屋頂面積爲250平方英尺,並配備四門重型高射炮。機動火炮安裝在火車車廂上,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位置。德國人認爲,防空需要靈活,主動防禦應與欺騙緊密配合。在這種系統下,機動部隊在不同的時間占據不同的陣地,防空防禦也經常改變,以適應敵方空中戰術的變化,迷惑盟軍的策劃者。

在防守嚴密的地區,重炮部署在郊區,特別注意預期的接近線。輕槍集中在工廠、碼頭等脆弱點。它們偶爾被放置在引道線上,例如運河、河流或主幹道。爲了對抗掃射行動,輕槍被用來伏擊戰鬥轟炸機。

高射戰術

重型高射炮采用了多種火控方法。由于有時看不到目標,或者由于各種原因,僅依靠火力瞄准一個空中目標是不切實際的,德國人使用了多種火控方法,包括看得見和看不見的目標、預測集中度和火力控制方法。固定攔網。火炮可以單獨射擊,也可以多達 32 門火炮齊射。

戰爭初期就使用了固定彈幕。在中央操作室的控制下,火災幾乎可以以任何形狀進行——餅狀、箱狀、圓柱狀或深度。這種類型的彈幕通常會投擲到易受攻擊的目標點或炸彈投放點外,大多是在夜間或能見度較差的情況下進行。

輕型或中型高射炮具有高度機動性,當目標進入視野和射程時幾乎可以立即與目標交戰。這些火炮依賴于高射速和高射速。對于 1,500 英尺以下的高度,它們非常准確。在非常低的高度(大約 50 英尺),由于視野有限、交戰時間有限以及目標相對于火炮的高角速度,精度大大降低。輕型和中型火炮的火力是通過觀察曳光彈來引導和糾正的。有時將槍放置在重型探照燈附近以獲得大致的目標數據。

盲目和混亂

德國人使用了大量的探照燈。盡管探照燈在照亮高空飛行的轟炸機方面並不是特別成功,但它們也被用來産生眩目或眩光,以迷惑和迷惑敵方機組人員。使用的主要探照燈是直徑60厘米和150厘米的抛物面玻璃反射器。眩光和眩光使定位目標變得困難,並降低了轟炸的准確性,而將光束保持在盟軍飛機上有助于防禦戰鬥機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接近飛機。

一個探照燈營包括三到四個重型探照燈組。電池組內裝有多達十幾個 150 厘米探照燈和多個聲音定位器。除大規模使用外,重型探照燈通常通過聲音定位器獲得初始方向數據,而輕型探照燈則依靠搜索模式來拾取目標。探照燈將沿著可能接近重要目標的路線呈帶狀或集中布置。一條安全帶通常由 10 到 30 個探照燈組成,間隔 1,000 到 2,000 碼。

探照燈策略根據雲狀況而變化。在多雲的夜晚,如果敵方飛機突破低空雲層,數量有限的探照燈(帶狀或其他配置)就會開始行動。他們試圖沿著雲層底部跟蹤飛機的航向,以便向夜間戰鬥機指示其航向,或者産生照亮的雲彩效果,從而可以顯示出飛機的輪廓,以利于戰鬥機或高射炮。

在有大量地面霧或工業霧霾的夜晚,探照燈光束無法穿透霧霾,探照燈以低仰角起作用,擴散光池,使盟軍轟炸人員難以識別目標位置或地標。在晴朗的夜晚,當在腰帶中協助戰鬥機攔截時,通常的策略是通過垂直引導光束來照亮目標,並産生一道光牆,從後方攻擊的戰鬥機可以在光牆上看到敵方轟炸機,或者迫使轟炸機,當它們經受燈光的挑戰時,飛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從地面上都可以看到它們,從而使其他燈光能夠吸引它們。

彈幕氣球

幾個工業區和城鎮使用了攔阻氣球。攔截氣球在目標區域附近形成不規則的垂直鋼纜圖案,旨在阻止敵方飛機進入該區域,並迫使飛機在不利于精確轟炸的高度飛行。攔阻氣球通常排列成不規則的帶狀,寬約八分之五英裏,距目標區域外緣 11/2 英裏,氣球之間的距離爲 200 至 800 碼。氣球在不同時間以不同高度飛行,氣球的確切高度和數量取決于一天中的時間和天氣。氣球的平均飛行高度約爲 6,000 至 8,000 英尺,但有報道稱氣球高達 11,000 至 12,000 英尺。戰爭後期推出了一種較小的氣球,旨在對抗 4,500 英尺以下的攻擊。氣球與高射炮協調,氣球中的任何間隙都被輕型和中型高射炮覆蓋。

飛機警告服務

飛機警告由德國空軍負責。雖然飛機警報服務處是航空信號服務處的一部分,但它是一個獨立的組織,旨在觀察德國領空。飛機警報服務網絡是一個由空中警衛站和空中警衛總部組成的網絡狀系統。這些站點的排列距離在 20 到 45 英裏之間。

空中警衛站的功能是報告飛越該區域的任何飛機的數量、類型、高度、飛行方向和身份。這些報告被傳送到一個中心,在那裏進行過濾和評估,然後分發給民事和軍事當局。遠程和短程無線電定位儀器都用于警告目的。遠程儀器沿著歐洲海岸間隔設置,用于預警,遠程儀器和近程儀器散布在整個後方區域的網中,以補充目視觀察。

鐵路防禦

德國不斷增加的戰爭努力需要將大量防空人員轉移到地面作戰部隊。通過使用鐵路高射炮,可以在不明顯削弱防空防禦的情況下實現這種轉移,鐵路高射炮可以快速地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以臨時加固受威脅的地區,並通過引入Heimatflak或家庭防禦單位,包括替換高炮人員與工廠和辦公室工作人員以及 16 歲和 17 歲的男孩。

沒有回報的投資

德國的防空防禦組織嚴密,與所有防空手段協調一致,包括戰鬥機、高射炮、警報部門和民防組織。但鑒于盟軍轟炸對德國工業造成的損害並不顯著,對人員和物資的投資值得懷疑。盡管如此,盟軍戰略轟炸的總體結果在戰略上是有效的。它導致德國人將近四分之一的戰爭生産投入到防空防護上,並迫使他們動用大量資産來保衛廣闊的區域,而攻擊者可以選擇目標,攻擊弱點,並在他們選擇的時間和地點壓倒系統。

0 阅读:337

凱撒談兵

簡介:聚焦沙場,漫談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