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

上甘嶺的旗幟 2024-01-23 22:21:53

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是中國海軍戰略核潛艇裝備的第一款潛射彈道導彈,它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潛艇水下發射核導彈能力的國家,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于1969年開始研制,1982年發射成功,1988年核潛艇水下發射成功。

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研制條件頗爲簡陋,很多美蘇研制潛地彈時用的複雜試驗設備我國均難以制備。比如模型彈入水深度試驗就是直接在當時剛落成的南京長江大橋上往下扔,盡管條件非常艱苦,我國仍于1969-1988年期間先後在陸上和水下成功發射了多達65枚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的模型彈和遙測彈。

1982年10月1日,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發布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緯28度13分,東經123度53分爲中心,半徑35海裏的圓形海域範圍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但是10月7日的首次試驗失敗,導彈出水後不久,姿態就失穩,發射失敗。

1982年10月12日,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水下實彈試射獲得圓滿成功,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潛射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中國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具備二次核打擊的能力。

1984年10月1日,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首次公開展示,人民海軍和共和國戰略核威懾力量掀開了新的一頁。

1988年,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定型試射獲得成功。

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彈長10.7米,彈徑1.34米,發射重量14.7噸,采用二級固體發動機,攜帶1枚爆炸威力20-1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由于當時薄弱的技術儲備,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的總體技術水平和當時國際標准相比是很低的,尤其是結構重量偏大,影響了燃料儲量,導致其射程較低。差不多同樣的尺寸重量,比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早10年以上的美國北極星導彈後期型可以打4000千米,還是多彈頭的,而最初的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只有1700公裏的射程,而且還是單彈頭。

巨浪上陸和東風下海

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成功後,第二炮兵部隊也需要一種東風3彈道導彈的換代型號,要求使用反應速度更快生存力更強的固體燃料彈。此時國內唯一的固體燃料彈就是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于是乎上演了一出巨浪上陸的好戲,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成功變身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

在20世紀90年代,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項目被擱置。海軍提出利用此時正在研制中的東風21增程型東風21甲的技術改進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最終射程爲巨浪1兩倍有余的巨浪1A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研制成功,實現了東風下海。

盡管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射程非常有限,但仍然具備一定的有限核反擊能力,至少可以在中國沿海完成對日韓和東南亞的核打擊任務。

本文由上甘嶺的旗幟原創,歡迎關注、點贊、收藏、分享,帶你一起長知識!

3 阅读:465

上甘嶺的旗幟

簡介:致力于分享軍事科技知識,解讀先進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