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太太太太太牛了!

悲了傷的白犀牛 2024-03-21 17:42:02

中國移動太太太太太牛了!

3月21日,中國移動發布2023年財報,成績非常炸裂——營業收入10093億元,同比增長7.7%,首次突破萬億規模,也是全球唯一突破人民幣萬億規模的運營商;淨利潤1318億元,同比增長5%,刷新曆史最高值;淨利潤率高達13.06%,這是中國移動治理高效的最集中展現。

毫無疑問,這是中國移動在20多年發展曆程中一個關鍵的裏程碑。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收入高達2538億元,在總體營收中的占比達到25.1%,相比22年的22.1%,提升了3個百分點。

這說明了什麽?

從營收層面看,這說明中國移動收入結構在快速優化,這對中國移動釋放收入風險非常重要,尤其是在2023年流量收入負增長的大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收入正在成爲中國移動新的收入支柱。

從發展質量看,這說明中國移動正在快速從傳統通信運營商向科技型企業的轉型,科技創新産品/業務帶來的收入正在取代傳統通信業務,成爲推動中國移動增長的新的驅動力,這是近幾年中國移動推動戰略轉型的關鍵成效。

營收、利潤,這只是財報透露的一方面信息,裏程碑式的增長確實讓人鼓舞,但更重要的是,在財報中,我們更多看到的中國移動整體發展實力的增長!

下面我分幾個方面談一下我的觀察和理解——

實力1:移動雲發展站上新台階

根據財報數據,2023年移動雲營業收入833億元,同比增長65.6%,自有能力收入同比增長超100%;

移動雲收入占中國移動整體營收比例8.25%,相比22年的5.37%,提升了2.88個百分點;

移動雲增量收入(833-503=330億元)占中國移動增量收入(10093-9373=720億元)的45.83%,相比22年的29.33%,提升了16.5個百分點。

從數據上看,移動雲已經成爲拉動中國移動收入增長最重要的力量!

而根據全球權威咨詢機構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3Q3)跟蹤》報告顯示,移動雲公有雲(laaS+PaaS)服務市場份額排名又進一步,跻身前五,從另一個角度印證移動雲的增長勢頭。

增長的背後,是移動雲實戰能力的增強——

在産品實力方面,移動雲作爲中國移動算力服務的重要形態,在過去一年,不斷深化東數西存、西渲、西訓、西算等創新應用,在大規模異地數據存儲、離線影視渲染、AI模型異地訓練等方面打造了20余個行業樣板,爲客戶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服務;面向家庭和個人,創新打造雲手機等3類瘦終端、算力家庭主機等2類胖終端,以及1個調度底座的“321”雲算終端産品體系。當前,中國移動已經上線了多種任務式服務,以數據快遞爲例,支持彈性開通、彈性帶寬和彈性計費,與國家天文台、貴州天眼(FAST)等單位完成超2200公裏超長距高吞吐試驗,利用網絡閑時,每天可穩定傳送超40TB數據。

在技術實力方面,舉個例子說吧,如果說移動雲是算力網絡的核心,那移動雲的核心則是基于openEuler技術路線自主研發的“大雲天元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經過八年多的技術沉澱,聚焦全棧自主、多樣算力、內核創新和安全可信技術領域,深耕系統安全、虛擬化和雲原生等基礎軟件根技術,全面支持國産軟硬件生態,已在中國移動全場景業務中大規模應用,累計部署超45萬套,對外訂購超7萬套,滿足黨政、金融、交通、能源等重要行業數字化、國産化轉型需求。

可以說,移動雲以紮實的發展,一方面,以快速增長的營收助推了中國移動數字轉型落地,另一方面,以不斷積澱的創新技術能力探索算力網絡的演進路徑和方向。

實力2:算力網絡從概念原型進入産業實踐

算力網絡是中國移動面向時代發展的一種探索,兩年多來,算力網絡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原創技術多點突破,産業共識逐漸形成,已經從概念原型進入産業實踐,並上升爲國家戰略性産業。

當前,中國移動已初步構建技術和規模雙領先的全國性算力網絡,並且圍繞基礎設施構建、算網應用賦能和技術創新引領三條主線取得突破性進展。

算網基礎設施方面,“4+N+31+X”數據中心能力布局覆蓋“東數西算”全部樞紐節點,推進算力跨地域、跨層級、跨內核、跨主體融通發展。算力總規模達9.5EFLOPS,投産算力服務器達80.4萬台,啓動建設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構建覆蓋全國的1-5-20毫秒三級時延圈。此前,中國移動發布了“百川”算力並網平台,創新三類並網模式,與十多家社會算力實現並網,接入通、智、超、量子超1.9EFlops異構算力,打造大規模社會算力彙聚、供給的新模式和新業態。

算力網絡産業應用方面,推動全社會算力並網納管和集約高效利用,研發“算龍頭”,提供“一點接入、即時服務、多元異構、按需調度”的算力服務。啓動算網大腦試商用,全景呈現和靈活調度移動雲全部算力、存力、運力和能力,支撐算網産業發展。前瞻布局量子雲平台、量子編譯器等領域,推進量子計算與經典計算融合。

算網技術創新方面,中國移動布局十大方向30余項關鍵技術,在國內外標准組織牽頭立項百余個,在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成立“算力路由”工作組,中國移動擔任標准工作組主席,有望爲IP協議帶來變革性升級。構建跨越全國範圍的算力網絡試驗網,彙聚超30家合作夥伴,驗證發布40余項創新案例,打造科學裝置雛形。

實力3:國家級、産業級的能力中台

在業界一片“拆中台”的聲音中,誰也沒想到,中國移動不光進一步深化了中台的運營,爲內部的注智賦能、降本增效提供了助力,還面向社會行業打造一個國家級、産業級的能力中台。

區別于業界傳統中台,中國移動能力中台通過標准化封裝將能力沉澱,配合一套完善的運營體系,形成了一個運營爲主、邏輯集中、物理分散的“硬+軟”中台柔性體系,通過融合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大數據等前沿信息技術與數據要素資源,爲傳統行業轉型注智賦能。

當前,中國移動能力中台彙聚數據資源超2 EB,沉澱人工智能、北鬥精准定位、數字孿生等內外部優質能力近千項,輸出統一封裝、靈活調用的能力服務,月調用次數超430億次,全面賦能政務服務、城市規劃、應急管理、文旅商貿、人口普查等多個重點領域。

中國移動能力中台正在成爲賦能全社會創新、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

實力4:“AI+”行動加快突破

隨著以大語言模型爲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取得重大進展,AI正在從輔助手段升級爲支撐社會發展的核心能力,國家層面也正式把“人工智能+”設爲新的發展戰略,當前,中國移動正在全面推動“5G+”向“AI+”延伸拓展,其中一個關鍵點落腳舉措就是推進“三個融合”。

數網融合:構建以數聯網爲代表的數據流通基礎設施,提供數據、咨詢、治理、應用等一站式解決方案,支撐海量、多維數據的實時、高效、安全交互。

算網融合:深化算力網絡産業實踐,研發算網大腦、算力路由等關鍵技術,加強算網一體化調度、編排和優化,實現通算、智算、超算等各類算力資源的統籌運用。

智網融合:體系化布局5G-A和6G研發,攻關新型網絡架構、通感算一體、智慧內生等關鍵技術,爲沉浸式、智能化等服務場景提供更強支撐,暢通萬物智聯的“大動脈”。

在三個融合的基礎上,中國移動正在積極推進AI+産品的打造——

打造“智能原生”新服務:充分運用大模型等AI技術,加快産品形態、交互方式、客戶體驗的變革重塑。

打造“智能應用”:面向辦公、娛樂、生活等領域,加快推動産品服務界面向支持自然語言多輪對話升級,深度集成知識問答、視覺識別、內容生成等智能化功能,高效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定制化需求。

打造“推理引擎”:構建面向多樣場景、複雜任務的行業級AI大模型,提供工業理解計算、代碼生成、數字孿生等新型信息服務,大幅提升質檢、遠控、調度等場景智能化水平。

打造“未來物種”:強化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的融合創新,培育比特數智人、人形機器人等新業態,促進AI具備更強大的認知力、判斷力、創造力。

“AI+”行動是中國移動未來進一步實現從傳統通信運營商向信息科技創新企業升級的關鍵行動,從當前看,已有初步成效,正待下一步深化落地。

實力5:科技創新全面起勢

以中美貿易摩擦爲起點,中國移動就開始奏響科技自立自強的铿锵樂章,從當前來看,中國移動已全面融入國家創新大局,逐步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在今年巴展舞台上,中國移動結合其強大的科技能力和豐富的産業實踐,向全世界講了一個關于科技與人類共融發展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有5G-A技術帶來的産業升級和變革的澎湃力量,也有AI+構建數智社會的無限可能。

在故事背後,是中國移動科技創新的全面起勢,BASIC6計劃(算力網絡、人工智能、6G、大數據、能力中台、安全)遍地開花,一些重磅級成果開始集中湧現——國內首款可重構5G射頻收發芯片“破風8676”面世、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正在建設、中國移動算網大腦全網試商用、全球首顆可驗證5G天地一體演進技術的星上信號處理衛星“中國移動01星”順利升空……

當前,中國移動正加快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建設好5G創新聯合體,當好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移動信息現代産業鏈鏈長,聯合廣大合作夥伴,努力成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1 阅读:1145
评论列表

悲了傷的白犀牛

簡介:TMT行業分析師、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