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宋韻青綠再現時代華光——專訪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蔣同磊

消費日報 2024-04-26 13:20:41

大師簡介:

蔣同磊,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麗水市非遺傳承人,現爲浙江省龍泉青瓷協同創新中心理事、麗水學院中國青瓷學院特聘教授、景德鎮陶瓷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非遺設計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泰國中國青瓷文化學堂導師、波蘭中波青瓷文化大使。

守正創新 古藝“生根開花”

蔣同磊大師作爲土生土長的龍泉人,自幼便對龍泉青瓷充滿熱愛之情,從藝三十余年來,他始終致力于龍泉青瓷的傳承與創新,爲傳統青瓷燒制技藝拓展出更多藝術表達方式與全新應用場景。他不僅癡迷于傳統的青瓷創作,更執著于對傳統非遺技藝的升華,其創作出的作品格調高雅,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或端莊古樸,或清麗婉約,體現出較強的創造能力和獨特的審美趣味。

“龍泉青瓷始于三國兩晉,唐、五代時期形成一定的特色,北宋時期快速發展,在南宋時期登上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巅峰,元代至明早中期生産規模持續擴大,産品遠銷亞、非、歐的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開拓‘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龍泉青瓷融彙宮廷禦用、民間實用、文人賞玩等多種藝術屬性于一身,其曆史底蘊深厚、文化內涵豐富,是我國陶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龍泉青瓷在其發展過程中彙集南北制瓷技藝之大成,形成了青釉配制、多次施釉、厚釉燒成、開片控制等四大獨特技藝,産品制作精湛,釉色溫潤如玉,受到世人的推崇。龍泉窯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窯系,其技藝遞代相傳,至今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爲世界陶瓷文明發展的裏程碑。”談及龍泉青瓷的曆史,蔣同磊大師如數家珍。

多年來,蔣同磊大師在龍泉青瓷的複興之路上始終遵循著守正創新的理念,堅持以傳統瓷藝手法再現宋代的青瓷神韻。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蔣同磊大師創作青瓷始終堅持手工的方式,每件瓷器的泥胚與釉色,都要經過精心配置,從煉泥取料到成品出窯間的數十道工序都飽含著匠人雙手的溫度,每個環節的嚴謹細致與一絲不苟,都將龍泉青瓷溫潤如玉的藝術特色在作品上無限放大,更好地呈現出“淡泊清雅”的宋韻美學。

蔣同磊大師認爲,傳統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要充分踐行守正創新的理念,在留住“根”、守住“魂”的基礎上,爲作品賦予更多充滿時代生機的藝術魅力。創新是一個“向下紮根,向上開花”的過程。“向下紮根”指的是一定要堅守傳統工藝的品質與本質,要按照傳承有序的古法做好每一步的工序,而“向上開花”指的是在創作理念上推陳出新,要在不改變其原有藝術風格與形態的基礎上,融彙時代特色,汲取中外美學精髓,對其進行豐富與完善。

他表示,“龍泉青瓷在曆代都是‘官器’與‘雅器’的代表,其清新優雅的釉色、簡約流暢的器型是傳統文化中‘大道至簡’的形象化展現。青瓷所蘊含的曆史氣韻、文化魅力及高雅品質是其永恒不變的魅力與精髓,只有充分了解其文化底蘊、藝術魅力及工藝技法之後,才能發現其最精華的部分,這不僅要完整保留,更應以現代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其發揚光大,以當代的審美風尚與表現技法,爲傳統龍泉青瓷技藝拓展出更多、更新的應用場景。”

匠心堅守 重燃“千年窯火”

“做瓷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除了艱辛的體力勞動外,還要具備超乎常人的毅力,要經得起失敗的打擊和內心的折磨。”這是蔣同磊大師在龍泉青瓷複興之路上拼搏多年悟出的心得。

上世紀九十年代,蔣同磊大師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工作,開啓了他的青瓷“尋夢之旅”。“一個人僅憑著手上一點零散的孫坑窯長輩留存制釉塗燒舊法和自己一腔熱血,能做成嗎?”面對家人的不理解,蔣同磊大師卻下定了決心:“反正打定了主意,什麽都摸索著做,一次不成兩次,兩次不成百次,總能做成的。”

然而,作爲一個初學者,想打開千年青瓷的“藝術之門”無異于“龍宮求寶”。蔣同磊大師向記者回憶起當時的創業艱難:“我經常燒出一窯一窯的‘地腳料’,而更糟的是,當時龍泉瓷廠正值破産清算階段,做青瓷養不活家人,也沒人願意帶徒弟,我只能依照舅舅的指點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來……”

行業衰退,産業凋零,傳承千年的青瓷燒造技藝瀕臨絕境……一系列不利的因素成爲擺在蔣同磊大師創業之路上的一道道“鐵門檻”,而他的選擇卻是——堅持。“剛開始的時候什麽都要靠自己去摸索,真的很難。有人問我失敗了多少次,我跟他說‘你不如問我成功了多少次’。創業之路上的艱難險阻,早已把我磨成了‘鐵石心腸’,也練就了我面對困境能夠充滿樂觀與淡然的能力。”蔣同磊大師對記者說:“龍泉青瓷的制作是水與土的結合、人與泥胎的相容、土與火的燒就。一件青瓷藝術品工藝流程包含上山尋料、粉碎、淘洗、陳腐、練泥、構思、拉胚、晾幹、修胚、幹胚、裝飾、素燒、上釉、裝匣、裝窯、燒成等 80 多道工序的制作和 1300 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燒制而成。爲了更好地掌握龍泉青瓷的燒造技藝,我將青瓷生産的所有工藝,從上山尋料、制胚、調釉、上釉、裝窯、燒窯,甚至質檢、包裝全都幹過一遍。這些工作中,很多都是極其繁重的體力勞動,那時候仗著自己年輕,累一點倒無所謂,失敗了也可以重來,工人的期望和家人的支持成爲支撐我走下去的動力。”

就這樣,蔣同磊大師靠著這股不服輸、不怕輸的勁頭,在年複一年的摸索中終于找到了打開龍泉青瓷“藝術之門”的“金鑰匙”。龍泉市孫坑窯瓷莊褪去曆史的塵沙,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回憶往昔,蔣同磊大師只對記者說了五個字——“痛並快樂著”。

上承宋元青瓷藝韻,下啓時代創新華章。如今,蔣同磊大師創辦的孫坑窯龍泉青瓷傳習研究所,已成爲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研究和傳承的重要單位。2024年1月,孫坑窯瓷莊的“孫坑窯”品牌(字號)被浙江省認定爲“浙江省老字號”。龍泉青瓷史上最後一個曆史名窯——孫坑窯,在傳統文化複興的春天裏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蔣同磊大師燃起的熊熊窯火不僅點亮了自己的藝術之路,更爲中國陶瓷藝術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澎湃的動力。

以藝載道 播撒“文明火種”

世界斯諾克國際錦標賽冠軍獎杯

2012年10月,全球規格最高的斯諾克國際錦標大賽在四川成都舉辦,成爲世界的焦點。蔣同磊大師爲本次大賽制作的淨高44厘米的青瓷冠軍獎杯,讓所有人爲之驚豔,也讓傳承千年的龍泉青瓷燒造技藝站在了萬衆矚目的國際舞台。

“當我信心滿滿地接下獎杯制作任務後才發現,龍泉青瓷燒造史上從沒有這種大體量的哥窯器記載,喜悅的心情一下就緊繃了起來。當時,我和廠裏的業務骨幹,在一個月內日夜奮戰,邊揣摩、邊改進,先後制作了26個獎杯模型,幾經燒制才得出3個一等品和2個二等品。”蔣同磊大師回憶到:“爲了防止火候偏差影響質量,我們幾個人輪流守在窯旁,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過程雖然艱辛,但當冠軍捧起這座青瓷獎杯的時候,我心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任何的付出和努力都值了。”

龍泉青瓷成功牽手斯諾克國際錦標賽,以及多年的辛勤付出,爲蔣同磊大師贏得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的同時,也爲傳統青瓷燒造技藝的發展和傳播開辟出了新的路徑。在杭州舉辦第19屆亞運會、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期間,龍泉青瓷作爲亞運國禮贈送給與會外國元首及嘉賓,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古老的龍泉青瓷技藝又一次成爲世界矚目的焦點。

杭州亞運會國禮 哥窯貫耳瓶

杭州亞運會國禮 盛世至尊青釉花觚

據了解,在此次國禮評選工作中,龍泉市共選送了11位大師的50款作品,其中有8位大師的15款作品入選,在這15款作品裏,有蔣同磊大師 6 款作品。近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組委會、杭州亞運會賽事總指揮部、貴賓接待指揮中心向蔣同磊大師及其創辦的孫坑窯瓷莊發來了榮譽證書和貴賓接待合作夥伴證書。

蔣同磊大師說:“此次入選亞運會、亞殘運會國禮的作品都是大器型的龍泉青瓷作品,其厚釉工藝燒制難度極大,但留給我們的創作時間卻非常緊迫,從開始設計創作到交出成品,僅有3個多月時間,創作過程可以說是日夜兼程。制作期間,作品需要進行多批次燒制,且爲了保證成品數量,最終燒制數量要達到預定數量的 5—10 倍,才能挑選出符合要求的作品,精品率不到20%。此外,爲了更好地保證品質,我將常規15個小時的燒制時間延長至20個小時以上,可想而知其中的艱辛,我帶徒弟們就是這麽堅持過來的。”

2016杭州G20峰會國禮作品

從世界斯諾克國際錦標賽,杭州G20 峰會,到杭州亞運會。蔣同磊大師用充滿煙火氣的雙手,將出自浙南山溝裏的龍泉青瓷捧上了國際舞台,讓傳承千年的一抹青綠閃耀在全世界的聚光燈下。面對衆多的殊榮,蔣同磊大師說:“從藝幾十年來,我不是業內最優秀的人,但我會做最努力的那一個。龍泉青瓷的創作既是我的事業與愛好,更是我一輩子奮鬥不息的‘藝術之路’,也是我永不止步的‘創新之路’。”

采訪中,蔣同磊大師多次對記者說:“龍泉青瓷的藝術和文化,少談一些我個人的榮譽。在龍泉青瓷千余年的曆史長河中,我這點‘細如微塵’的成績根本不值一提,我只是做了一個龍泉匠人該做的事情。”其樸實之感,如同他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淡然、清雅、溫和、從容。正所謂:“人如此,藝亦然。”

文|記者 賈淘文

0 阅读:0

消費日報

簡介:立足消費領域,依托輕工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