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東北,不要錯過瓜分韓國的機會

荊棘阿 2024-05-06 00:50:29

經濟發展速度太快,有時候並不是好事,因爲很多問題都會被過快的經濟發展所掩蓋。

現在的房地産問題,就是典型的案例,其實以前房地産的價格就高了,但是經濟發展速度很快,讓民衆有了一種時代誤置,就是用未來時代的收入來評估當下的房價。

比如說2010年房價1萬,工資3000,很高,可是很多人不以爲然,因爲3年前房價5000,工資1500。因此,很多人覺得在2010年花1萬買房,過幾年房價就漲上去了,工資也漲上去了,而房貸沒有變,賺大了。

經濟發展太快,也容易讓人有一種錯覺,總以爲賺錢是靠本事,其實只是搭了時代的便車而已。

搭時代便車的不是一兩個人,還有宇宙第一大國韓國。

這兩年韓國對我們非常不客氣,四處挑釁,找我們的茬,我們要理解他們,畢竟他們的很多産業都被我們搶走了,讓他們發發牢騷也無妨。

但是,如果事情做得太過了,那就不好意思了,必須要讓韓國知道當年是怎麽發財的。

德國在二戰以後經濟騰飛被譽爲“萊茵河奇迹”,于是韓國也搞了一個“漢江奇迹”,這個漢江奇迹大概是從1970年代開始的。

1973年,浦項鋼鐵廠建成;

1973年,SK集團的鮮京石油株式會社成立;

1975年,現代造船廠竣工;

1976年,現代汽車廠開始出口汽車;

鋼鐵,造船,汽車,石化,現在都是韓國的支柱産業,除了鋼鐵稍差以外,其他産業在今日都還是世界領先。

自從抗美援朝休戰以後,韓國發展的一直是紡織業,到了1970年代突然開始在重工業領域爆發,按照中國這些年的經驗來說,這是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可是,細想一下就覺得這個結論有問題。

印度紡織業也發展了那麽多年,爲什麽沒有發展出大規模的重工業?土耳其,孟加拉,越南的紡織都不錯,爲何沒有發展出強大的重工業?

産業升級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國際局勢的配合。

如果沒有1972年尼克松的訪華,估計韓國不會發生這種轉變,中美的和解,讓韓國獲得了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地方,才能好好的生産經營。

浦項鋼鐵廠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建立的,除了第一期是在1969年小規模開建以外,剩下三期都是在尼克松訪華之後開始的。石化産業也是得到日本的資助,而造船業是從西歐引進的,現代汽車是在美國福特的幫助下建立的。

可以這麽說,從1970年代開始,韓國被歐美日全面扶持,就好像二戰以後美國扶持歐洲的“馬歇爾計劃”。當然,扶持也不是沒有代價的,現在韓國大企業的前十大股東大部分都是外資,其實就是這種扶持的結果。

爲什麽歐美要扶持韓國,大概是要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我們以人均GDP計算,在西方發達國家體系中,只有美國是幾乎一路向上的,其他主要發達國家一旦人均GDP超過了美國,就會被打壓,當然,類似挪威這種人口幾百萬的就無所謂了。

這是一種體系內的分流,只讓美國一家獨大,其他的分梯隊,韓國就成了分擔部分西方工業産能的國家,另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制衡日本。

爲什麽分流到韓國呢?

既是因爲韓國當時在歐美世界算是比較窮的,也是因爲韓國離中國近。

韓國和歐洲不一樣,歐洲起來,是有自己市場需求的,畢竟歐洲人口十倍于韓國還不止,韓國在60年代初才2500萬人,市場太小,不會有太大的成長空間,除非能找到足夠大的市場。

一個大塊頭周圍,總是會圍著一群小喽喽,大塊頭吃完,剩下的那些也夠小喽喽吃飽的,如果大塊頭吃很少,那小喽喽的日子就極度滋潤。

大塊頭是我們,小喽喽就是亞洲四小龍。

我上文說尼克松訪華導致中美關系逐漸改善以後,歐美對韓國的投資就開始加大,這種投資一開始只是以韓國本地市場爲目標,並沒有在中韓貿易中被體現出來,因爲中韓那時候都沒有建交。

在1979-1984年期間,雙方通過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地進行轉口貿易,有了一點點零星的貿易往來,不過這個占比都比較小。

1985年-1989年,雖然還是轉口貿易,不過貿易總額年均增長63%,是年均增長,不是某一年。

1992年雙方建交,到了1994年,中國已經成了韓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前兩名是美國和日本,韓國也是我們的第六大貿易夥伴。

這個貿易增長速度實在是太快太快了。

說到這裏,插一句話,其實1980年代以後,世界經濟的增長主要就是被我們帶動的,這一點看美國的失業率就比較清楚,自從總設計師訪美以後,中國開啓了對外的大門,美國的失業率就開始逐年下滑。

美國失業率下滑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美國商品大量傾銷世界,第二是美國開始債台高築,民衆負債消費。

現在和80年代何其相似,只不過中美關系反轉了。

如果現在拜登宣布美國對中國商品敞開大門,那中國的出口就會陡然大增,國內的制造業會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失業率就自然下滑了。

對工業産品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市場,只要有足夠大的市場傾銷工業品,工業國的財富就會迅速增加,失業率下滑,經濟繁榮。

2003年,中國成了韓國的第一大出口地,韓國向中國出口的産品90%集中在鋼鐵,化工,電子和機械,而中國主要向韓國出口農産品,礦産和化工原料。這是不是有點類似現在中美的貿易結構?

中國從美國進口原物料,石油天然氣,出口給美國鋼鐵,化工,電子和機械産品。

如果當時沒有中國這個大市場,那韓國的産能就無法被消化,就會過度內卷。這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歐美對我們搞貿易壁壘,導致短時間國內産能過剩,很多原本是外銷的産品失去客戶,不得不轉內銷,這就促使嚴重的內卷。

同理,一旦中國在電子,化工,汽車和造船領域抛棄韓國,那韓國的工業就會遭遇致命打擊。

2022年和2023年,韓國連續兩年出現貿易逆差,這是1998年以後從沒有出現的情況,就算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也只是短暫小幅度的出現逆差。

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財富普漲,而是財富轉移,一個地方的富裕,必然是以另外一個地方的貧窮爲代價。

現在東北就是如此,東北的富裕,必然需要用韓國的貧窮化作爲代價。

韓國有的條件,東北都有,韓國沒有的條件,東北也有,東北搶韓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韓國現在就是一塊大肥肉,這一點朝鮮也看到了,3月份朝鮮把和平統一的機構解散,就是准備武力降服。

朝鮮只有2600萬人,韓國人口接近5200萬,東北是9851萬,讓韓國回到朝鮮的狀態,溢出的財富足夠朝鮮和東北振興了。

我們不要土地,土地可以讓朝鮮都占有,我們只要工業。如果韓國被打成現在烏克蘭東部那樣,那造船,電子,石化,汽車等産業都會被我們吸收大半。東北的汽車,鋼鐵,石化産業都會擺脫産能過剩的問題。

有人說這樣做是不是不道義?

其實不然,收割韓國,不是我們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必須要的問題。

劉表病重,要把荊州托付給劉備,劉備不要,諸葛亮非常無奈,劉備不要荊州,那就給了曹操,只有這兩個選擇,因爲劉表的兒子根本守不住。

同理,就算我們不收割韓國,韓國也是被美國收割,韓國自己根本就守不住。

我們抓緊收割韓國,讓國內一些産業得到補血,我們不收割韓國,讓美國收割了,這反而是資敵。

所以不要太仁慈,韓國本來就不應該具備現在的這個實力,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收割韓國,讓韓國變窮,其實也是卸下了韓國人身上的負擔。

韓國現在的財富,容易引發戰禍,一旦韓國沒有了重工業,經濟一落千丈,反而有可能躲過戰火。

現在美國已經在收割日本和韓國了,我們再不加大力度,就錯過機會了。關鍵時刻不要婦人之仁,該收割人頭的時候就要快准狠,收割日韓,拉攏歐洲,這大概就是對外政策了。

END

往期文章

美國已經開始收割日本

請關注並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1 阅读:36
评论列表
  • 2024-05-23 01:42

    純殖民地,大股東都是外國人,怎麽收割。最多吃了韓國的市場份額,想不到其他

荊棘阿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