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節能江西公司:深耕一個省,闖出一片天

企業觀察報 2024-04-19 09:39:21

中節能環保投資發展(江西)有限公司(下稱中節能江西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爲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節能)的二級子公司,業務範圍主要集中在工業汙水處理、節能環保綜合服務。目前,工業汙水處理服務方面,已在江西省和湖北省近40個工業園區內投資、建設、運營工業汙水處理項目近60個,服務規模工業企業2000家以上,汙水日處理能力達50多萬噸。

爲加快工業園區汙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地方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江西省本著“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指導方針以及“統一投資、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資本運作”的操作模式,將全省工業園區汙水項目打包交由中國節能運作,該項目計劃建設102個工業汙水處理設施。中節能江西公司由此誕生,並成爲國內第一個打包承接全省工業園區汙水處理“投建運一體化”的專業化企業。

在十多年的實操過程中,中節能江西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經驗。

01

四道難題

回顧起步時期,一上來工業園汙水項目就給中節能江西公司出了四道難題。

一是管網進水水質超標易發。

縣(市)工業園區多數爲綜合類園區,中小企業多、行業類別廣、工藝産品雜,特別是十多年前,“三高”(高汙染、高能耗、高排放)企業不少,因而企業排放汙水極爲複雜。相較于專業園區的工業廢水,此類園區的混合汙水汙染因子“更豐富”,處理“更棘手”,所需的處理要求“更嚴苛”。

如出現企業超標排放或漏排偷排未預處理的高濃度廢水,其中含高鹽量、難降解COD及其他有毒有害汙染因子等,若超出汙水處理廠設計負荷,極易造成生化處理系統癱瘓,生産停擺。而且,企業的各種廢水合流于園區汙水管網,更會導致廢水來源不清楚,同時給不法企業非法排汙鑽空子。

二是園區環境基礎設施薄弱。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由于存在招商引資進度與規劃預期不匹配的客觀情況,有的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有的因資金不足導致配套設施不完善,普遍存在管網雨汙分流不徹底、管網支路旁路多、企業端排水在線監控不完善等等,導致園區內排放的實際汙染物讓人一頭霧水,管理方難以實施有效溯源監控,對排放的廢水難以准確評估。

人員配備也是問題。多數園區環境管理人手緊張。

三是企業環保合規管理能力不足。

受限于缺少專業的汙水處理設施運行人員和運營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部分園區企業自建自用的汙水預處理等環保設施運轉不靈或幹脆不運轉,有的配套環保設施滯後,更有甚者,個別企業法治意識淡薄,心懷僥幸,放任偷排漏排,致使進入汙水管網的超標廢水對汙水處理廠運營造成嚴重沖擊。

四是汙水處理費回收困難。

作爲公共産品,節能環保服務往往需要政府給予適當補貼。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需要結合園區規劃提前到位,前期往往因企業不足汙水處理服務費收費少、政府補貼多,但受限于地方財力有限,欠費或支付滯後現象比較突出,給汙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帶來極大困難。

工業汙水處理項目投資回報率低、回收周期長。中節能江西公司參與治汙後發現資金壓力極大,一大原因就是汙水處理服務費支付不及時。

02

三個辦法

面對這四道難題,中節能江西公司通過多年摸索采取了一系列解決策略。

一是外引內聯,廣泛合作。

中節能江西公司先後與生態環境部規劃院、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江西省科學院、中節能工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大學、天津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針對園區汙水處理廠面臨的各類型汙水綜合整治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工作意見,並爭取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園區管理機構的支持,找准存在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和措施,形成工業園區環境協同治理能力。

二是積極推動政企合作、企企合作。

中節能江西公司積極推動末端汙染被動治理模式向上遊汙染物産出端有效管控,推廣工業園區環境綜合治理服務,通過園區管理機構向上遊生産企業汙染源控制延伸,目前已與撫州市南城縣、南豐縣,宜春市宜豐縣、上高縣,贛州市定南縣、大余縣,南昌市安義縣等園區達成合作意向,全面開展園區環境監測、汙染源排查及綜合防治等工作。

三是不斷加大技改投入,保證生産穩定運行。

2014年,中節能江西公司投産運營了首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項目。隨著投運項目不斷增加,伴隨運營的是一直飽受難以及時收取汙水處理服務費的困擾。

但公司以社會責任爲重,千方百計保證了汙水處理廠生産經營的一切合理費用,實現水廠正常運行。針對部分水廠上遊納管廢水易發生突發性超標現象,公司對下遊工藝段追加投資進行系統改造,確保達標排放。

03

兩種模式

作爲一家以“發展工業汙水處理,積極構建水務投資平台”爲工作中心的公司,中節能江西公司的工業汙水處理項目的運營模式主要分爲投資建設運營模式(下稱BOT模式)和委托運營模式(下稱O&M模式)。

BOT模式以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達成協議爲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機構頒發特許權,允許私人機構在一定時期內籌集資金建設某一基礎設施,並管理和經營該設施及其相應的産品與服務。該模式適用于新建項目,合同期限爲20年—30年。

BOT項目的主要特點有二:一是由于需要獲得政府的許可和支持,有時可得到政府優惠政策,拓寬了融資渠道;二是項目公司在特許期結束後必須將項目資産和相關權利交還給政府,項目的最終經營權仍掌握在政府手中,且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社會資本對項目沒有所有權。

O&M模式則是針對已有的環保水務設施,從客戶處接受委托進行運營和維護,公司通過向客戶或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産品以收回運營和維護成本並獲取回報。O&M模式的合同期限通常不超過8年,運營公司不承擔資本性投資和風險。

通過這兩種模式,公司收獲了多項工作成果。

截至目前,已累計在江西省投資建設了三十多個工業園區的汙水處理項目,設計處理規模超過40萬噸/日;承接了十多個工業汙水處理項目的委托運營,設計處理規模超過10萬噸/日;累計處理工業汙水3.6億噸,實現消減COD 5.8萬噸。從效果上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的建設與運營是加速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不僅緩解了政府和園區企業的環保壓力,提升了地區經濟容量,還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研發方面,已成功申請了“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南昌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及“南昌市工業園區廢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水務研發平台,已建成低碳技術展示館和1000平方米的標准化實驗室並投入使用。目前,江西公司獲得授權專利二十多項。

現階段,公司還與多所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項目合作關系,共同圍繞汙泥資源化、低成本碳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發,爲水廠運行中面臨的碳源不足、剩余汙泥量大等問題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圍繞當前水廠面臨的技術問題,“十四五”以來,中節能江西公司共開展二十多個研發項目,研究方向涉及碳源開發利用、臭氧複合高級氧化、電化學高鹽水、汙染物溯源、智能加藥控制系統等技術研究。

04

四項優勢

概括而言,中節能江西公司成立以來,通過不斷摸索實踐,到今天在細分行業中形成了穩固的影響力,得益于四大優勢。

一是央企的品牌。

中國節能作爲一家以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爲主業的中央企業,目前已擁有下屬企業700余家,上市公司6家,業務分布在國內各省市及境外約110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3+3+1”的産業格局(即專注節能與清潔供能、生態環保、生命健康三大主業,加快發展綠色建築、綠色新材料、綠色工程服務三大業務,鑄強戰略支持能力),是我國節能環保領域規模大、專業全、業務覆蓋面廣、綜合實力強的旗艦企業。

中節能江西公司作爲中國節能的二級子公司,可以充分借助集團公司市場渠道、人才優勢、技術資源及資金支持進行市場競爭。

二是良好的政企關系。

依托多年的耕耘,中節能江西公司以自己紮實的專業能力、良好的服務水准和強烈的社會責任,與各級政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社會信任、資源獲取、信息收集上擁有較大優勢。

同時,公司具備投資、建設、運營綜合能力,有完善的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基礎平台,可以更快將平台資源對外進行推介,在項目獲取上具有更大的主動性。

三是技術支撐。

中節能江西公司擁有較強的工業汙水技術集成及研發能力。以工業汙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爲研發試驗平台,公司逐步建立起一支集實驗檢測、數據分析、方案設計及優化于一體的優秀研發團隊,能夠爲各工業園區汙水處理的疑難雜症診斷、工藝優化難題等提供理論及實驗支撐。

此外,已投運的項目既有綜合性的,也有專業性的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涵蓋了有色冶金、機械電子、印染紡織、化工造紙、建材陶瓷、醫藥等幾乎所有行業門類,覆蓋制革、玻璃飾品、電鍍、屠宰、新能源、煤化工、煤制氣等衆多細分領域廢水。公司聚焦工業廢水技術集成及應用創新,引進、吸收及孵化國內外先進的工業汙水處理技術,擁有混凝反應沉澱、氣浮、水解酸化、氧化溝、A2O、AO、多級AO、FCR、ALB、IBR、BAF、MBBR、MBR、人工快滲、芬頓高級氧化、臭氧氧化、高密度沉澱、V型濾池、反硝化濾池、濾布濾池、轉盤濾池、砂濾池等20多種工藝技術,以及工業園區水汙染綜合防治系統管控體系建設能力。

四是運營團隊經驗豐富。

越是複雜的局面,越是困難的環境,越是嚴苛的要求,越有助于隊伍建設和人才成長。

十余年的拓荒、發展,中節能江西公司鍛造了一支經驗豐富的項目管理運營團隊。目前運營管理團隊已經發展到400多人,人才隊伍形成梯隊建設、梯次布局,標准化管理體系、精細化運營模式成熟,各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運營效果顯著,爲有效改善地區水環境夯實了根基。

05

深耕未來

在工業汙水處理方面,中節能江西公司將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充分借助中國節能作爲長江大保護汙染治理主體平台的作用,積極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工業汙水處理業務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成爲國內一流的工業園區節能環保服務綜合運營商。

首先,聚焦和發展工業園區汙水集中處理業務,充分利用央企品牌效應,提升項目開拓和投資能力,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深耕江西市場,輻射長江經濟帶,布局全國。

其次,持續提升工業汙水處理的市場能力、運維能力、集成能力、創新能力,加快智慧水務建設,在工業汙水處理上實現技術領先、成本領先、服務領先。

再次,依托工業汙水處理服務的獨特性和企業技術、人才優勢,以及良好的政企互信關系,推動業務向工業園區水汙染綜合防治第三方服務延伸,深度挖掘工業園區及縣(市)級城鎮區域的節能環保資源,依托專業化平台開展規劃設計、環境監測、環保管家、汙染治理等業務,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0 阅读:40

企業觀察報

簡介:企業家的即時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