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在台島以東,攔截美軍戰略轟炸機,台軍一點反應都沒有

張學峰看空天 2024-05-17 12:01:59

外媒披露美軍B-52戰略轟炸機與解放軍殲-11戰鬥機在台海方向發生近距離接觸,對峙空域靠近台島東部的蘭嶼。

這一消息在島內引發熱議,退役台軍將領更是直言,如果解放軍軍機在此次對峙事件後,開始在台東空域保持常態化軍事存在,那麽台軍在台島東部的部署將失去戰略意義。

【解放軍的殲-11戰鬥機】

近日,中美兩國之間的戰略博弈烈度不斷增加。西太美軍不僅借著美菲“肩並肩24”演習的機會進一步攪動南海局勢,制造緊張氛圍。在台海方向上,五角大樓也沒有放松施壓力度,一直在派遣軍機與解放軍海空力量保持高強度的交鋒對峙。

其中,外媒披露的一場發生在5月上旬的對峙事件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因爲這場空中對峙中,解放軍一架殲-11戰鬥機直接在台島東部的蘭嶼附近空域,對一架美軍B-52轟炸機展開攔截,且台軍方面並沒有在例行公開的解放軍軍機活動信息中記錄這一攔截行動。

【美軍的B-52戰略轟炸機】

這次攔截行動,讓中美軍機之間的貓捉耗子遊戲進一步升級。因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解放軍與美軍軍機爆發對峙的位置都主要集中在靠近中國大陸的空域,比如說台島西南部的巴士海峽西側空域。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五角大樓爲了一邊避免在台海問題上過度刺激大陸,一邊執行對解放軍東部戰區與南部戰區對台一線部隊的偵察任務,往往會選擇讓執行任務的RC-135、P-8A等偵察機從琉球群島起飛,沿台島東部海域南下,再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北部海域。這樣就可以避免機組駕機直接穿越台灣海峽,激化中美兩國在台海問題上的矛盾。

【典型的美軍RC-135偵察機任務航迹】

但這麽做的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在解放軍已經有能力在台島東部海域常駐驅護艦編隊的當下,途徑此地的美軍偵察機沒有任何秘密可言。以至于在美軍軍機飛行上千公裏從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時,解放軍的攔截軍機早已在出口位置做好了“迎接”准備。

至于爲什麽解放軍不直接在巴士海峽內對美軍軍機進行攔截?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巴士海峽離大陸還是有一定距離,攔截軍機過于前出的話很容易飛出陸基支援體系的有效覆蓋範圍。

另一個原因則是,哪怕是殲-16這種航程性能在戰鬥機領域裏數一數二的機型,也很難與RC-135、P-8A等基于民航機體改進來的偵察機進行長時間的周旋。

靠前攔截不是做不到,但在和平時期這樣做只會縮短攔截軍機的實際任務時間,影響攔截效率。當然,它距離我們如果太遠,也沒有必要攔截。

【解放軍的殲-16戰鬥機】

同理,解放軍在針對其他大航程軍機,如轟炸機時也都會采取類似的攔截模式。即盡可能在靠近己方機場的空域對目標軍機展開伴飛攔截,以便對目標軍機進行長時間跟蹤。

然而在此次攔截B-52轟炸機的行動中,解放軍殲-11首次穿越了巴士海峽在台島東部的蘭嶼空域對目標軍機進行了攔截。這很可能意味著解放軍的攔截策略正在發生改變,而這也將深刻影響台軍、美軍在台海周邊的部署與活動。

畢竟得益于台灣島上橫亘南北的中央山脈,台軍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裏在台島東部修築了大量依托山體的軍事設施,用以在可能爆發的台海沖突中抵禦解放軍的精確打擊。雖然在解放軍的各型先進導彈面前這些工事的作用已經大幅降低了,但高聳的中央山脈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解放軍空軍部隊的打擊效率。

【台軍依托中央山脈建設的基地】

然而問題在于,這種影響是建立在解放軍軍機需要直接越過中央山脈發起空襲這一前提上的。如果解放軍是直接繞路巴士海峽,從台島東部海岸線方向發起空襲,那麽中央山脈就沒有用了。

此次解放軍殲-11在蘭嶼上空攔截B-52轟炸機一事,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解放軍空軍繞路打擊台島東部軍事目標的能力。而在這一能力外,台軍方面沒有公開表態自己記錄到這一攔截行動的信息,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因爲這很可能意味著解放軍軍機在攔截美軍B-52的同時,還對台軍雷達實施了高強度幹擾,導致其無法准確獲知巴士海峽上空的空情信息,也就不知道解放軍殲-11其實已經穿越巴士海峽進入蘭嶼附近空域活動。

實際上,在過去2年時間裏,台軍不止一次錯誤估計了解放軍對台巡航的機隊規模,最誇張的一次是在2022年12月,台軍表示解放軍出動了18架的轟-6進入巴士海峽。這顯然不符合常理,以至于事後外界普遍認爲台軍的雷達遭到了電子戰幹擾,誤判了解放軍機隊規模。

【台軍稱解放軍有18架轟-6進入巴士海峽】

此外,台軍自己也沒少曝光過雷達部隊設備性能差、一被幹擾就什麽都看不見,人員擅離職守等問題。

這些都可以成爲促成殲-11“隱身”通過巴士海峽的誘因,而當殲-11都可以無視台軍進入台島東部海域上空活動時,距離解放軍其他軍機在台東上空展開常態化巡航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4 阅读:1602
评论列表

張學峰看空天

簡介:掌握軍事自媒體制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