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爲什麽這麽定價?能不能硬剛特斯拉?國産品牌崛起之路

村口老張談科技 2024-04-02 12:44:27

28號小米汽車SU7的價格正式公布,網上各種評測、爆料,層出不窮!那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爲什麽小米會這麽定價。小米汽車的危機是什麽?機遇又是什麽?SU7上市將會對整個行業、各大品牌造成什麽影響?它真的是特斯拉的最強對手嗎?今天會告訴你所有的答案,如果覺得內容不錯,希望各位多多點贊,給個三連,你們的支持是我做更好內容的動力。

首先,小米爲什麽這麽低價?談談我的看法,之前我也說了,小米是全程對標特斯拉和保時捷的。雷總很清楚,跟重量級的標杆選手對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避開跟強者硬剛,這是新人和弱者的生存之道。假設你一個新品牌上來就跟著有巨大粉絲基礎和規模化産能的産品對抗,那如果對方要跟你硬碰硬,特斯拉直接降2萬,那對小米可能是巨大打擊,要知道特斯拉也是不差錢的啊。而且仍然有著很大的一個降價空間,能夠打得起價格戰。

所以我認爲雷總選擇錯位競爭是對的。其次呢,小米的用戶群體呢,總體來說,是偏大衆市場的,消費能力會稍微差一點點,更加注重性價比。20萬的車呢,對于很多年輕的米粉來說,壓力也不小啊。如果你基礎款都要25萬左右,那就會徹底跟米粉脫鈎。我相信一定會遭到很多的粉轉黑,何況這三個月的輿論呢,對小米汽車非常不友好,那有友商呢,其實也是下了血本的黑小米汽車。俗話說得民心得得天下,雷總你是懂的。

除此之外呢,國內整個新能源的市場,價格現在基本上到了白刃戰的階段,不僅僅是極氪,比亞迪,特斯拉各大品牌都在降價。而且極氪007和001的配置呢,也是很強悍啊,小米不得不參加價格戰,哪怕你不賺錢的話,也要贏得一個開門紅。更何況小米公司可是不缺錢的。

而且你以爲雷總真的只是爲了賺造車的錢嗎?他其實是爲了拉動整個小米生態圈,通過汽車呢,盤活整個汽車周邊和手機以及智能家居的産業鏈。玩生態才是小米的核心殺手锏,也是其他的品牌沒有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在小米的生態互補的下呢。哪怕21.59萬是不賺錢也要上的,這場仗必須要贏。

第二,小米汽車將會對整個行業各大品牌造成什麽影響?20萬出頭的一個價位,可以直接跟極氪007、001以及比亞迪漢EV、海豹、小鵬P7、蔚來ET5和蔚來的新品牌樂道樂道等産品,正面拼刺刀。而且以小米的顔值和配置來說,足夠具有競爭力。而他的24.59萬的中配和29.99萬的高配來,跟特斯拉model 3進行對抗,能不能贏呢不好說。這就像田忌賽馬一樣,用我的優勢來打你的劣勢,那我感覺呢,會搶走model 3標准版至少30%的潛在客戶。蔚來、小鵬的客戶呢,那就更不用說了。那高配呢,我個人是不太看好,價格跟未來即將上市的model 3高性能版會高度重疊。等換新版的model 3高性版上市,大概率會造成不了什麽威脅。

總體來講呢,新能源領域20~25萬區間,隨著小米的重磅加入,火藥味會非常的濃,大概率後續會有很多品牌都會被卷死,以我這幾天的觀察來看,特斯拉特車友群啊,高度關注小米汽車,很多的特斯拉車主呢,也有准備換小米的一個打算。我到了小米實體店也看了一下,它的熱度真的是非常高的,這次對于特斯拉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我依稀記得2022年,上一個最強的挑戰者是極氪001。

所以我認爲小米可能是特斯拉model 3未來最強的一個競爭對手,當然了,因爲小米SU7是轎車,暫時威脅不到model Y的一個地位,基于特斯拉在中國主要銷量以model Y爲主,影響也不會太大。那特斯拉接下來該怎麽應對,我們也拭目以待啊。

第三,小米的危機是什麽?機遇又是什麽?俗話說,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小米成了僅次于特斯拉的流量之王,從3個月前亮相以來就不斷的被黑。包括最近兩天的定金不能退的事件,等等等。友商呢,在用放大鏡來找你的問題,包括未來將會上路之後呢,一大堆不可預知的問題啊,都會被無限放大。沒辦法,誰讓你備受矚目的。我們要知道,沒有一個王者能夠輕松的走上山巅。特斯拉也不例外。當年的刹車失靈事件呢?到現在都是特斯拉的陰影,理想的mega也是同樣的例子啊。所以小米SU7的路才剛剛開始,別高興的太早,任何有王者風範的産品都不會走的那麽輕松,後面等著你的是無盡的黑料。

希望雷總呢,不要太以德服人,還是要有點狠的策略才行,但同時呢,小米因爲有著巨大的熱度和獨特的生態群的打法。在目前所有的品牌中,有自己的差異化的一個競爭力,如果不斷的放大自己的生態優勢,比如說在家用充電樁啊,寵物群體啊,帶娃群體呢,進行各種的車載智能周邊以及用戶場景的一個體驗打造。手機智能家居和汽車互不斷的放大自己的優勢,從而抓住新能源這波東風會徹底完成小米集團生態的閉環。

到最後呢,我也算半個小米用戶吧,因爲我也買了一些小米的産品。究竟要不要買小米汽車呢?我也想聽聽各位的建議,我們評論區見,關注我,帶你了解更電車的動態和知識,我們下期見,拜拜!

0 阅读:22

村口老張談科技

簡介:專注科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