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爲何新四軍知名度不高?

史座 2024-05-02 00:29:12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開啓了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鑒于國共兩黨當時的實力,中國戰區當時主要分爲兩種作戰模式,一種是國軍在正面戰場與日軍作戰,另一種則是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敵後戰場與日軍作戰。

畢竟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在戰爭爆發之初,論人數、論裝備,都比不過國軍,尤其是單兵作戰能力,跟訓練有素的日軍更不能相提並論,所以我們只能避開鋒芒,把日軍的後方變成抗日的前線,以遊擊戰、運動戰的靈活作戰方式跟日軍較量。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我黨開辟了華北、華中、華南、東北四大敵後抗日戰場,在華北戰場主要是八路軍作戰,在華中戰場主要是新四軍作戰,在華南戰場主要是華南抗日縱隊作戰,在東北戰場主要是東北抗日聯軍作戰,有效地牽制了大量日軍。

這四支武裝力量中,當屬于八路軍、新四軍實力最強,人數最多,可問題是華北地區、華中地區都屬于日軍重點侵略的地區,爲何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卻屬于名聲上的主角呢?新四軍的知名度相對低于八路軍。

其實,新四軍在曆史上的存在感弱于八路軍,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第一,受到紅軍改編爲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兵力差異的沖擊影響。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爲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到奠定作用,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我黨領導的紅軍力量統一改編爲國民革命軍序列,其中經曆過長征的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以紅1方面軍的兵力爲主體改編爲八路軍115師,以紅2方面軍兵力爲主體改編爲八路軍120師,以紅4方面軍兵力爲主體改編爲八路軍129師。

而新四軍則是由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蘇區繼續奮戰的部分紅軍遊擊隊合編而成,主要是活躍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境內15塊遊擊區的紅軍隊伍,他們並非主力紅軍。

從這個角度看,非紅軍主力改編的新四軍,自然沒法和紅軍主力改編的八路軍相比,人們更能直觀地感受到八路軍才是人民軍隊的正統,新四軍則給人一種區域性、地方性武裝的印象。

第二,受到八路軍和新四軍編制體制差異的沖擊影響。

紅軍三大主力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俗稱爲八路軍,沒多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因抗戰需要,按全國陸海空軍戰鬥序列,把各“路軍”統一改稱爲“集團軍”,就這樣八路軍又改稱爲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朱德從八路軍總指揮變成了十八集團軍總司令。

此時的集團軍屬于戰區和軍之間的戰役兵團指揮機構,通常下轄若幹個軍或者若幹個師,總司令最低也是中將,通常爲國軍上將。比如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7集團軍總司令的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馬鴻逵就是陸軍上將,還有35集團軍總司令陳誠、第9集團軍總司令顧祝同,也都是上將銜。

而葉挺將軍在出任新四軍首任軍長時,雖然被授予的是國軍中將銜,和當時的19集團軍總司令薛嶽、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等多位集團軍總司令是同一銜級,可葉挺領導的新四軍畢竟是一個軍的編制,要比下轄多個軍或多個師的集團軍編制要低一些,直接決定了新四軍的職級比八路軍的職級低,人們當然關注八路軍的比較多一些。

第三,受到八路軍和新四軍戰果差異的沖擊影響。

在整個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打了很多勝仗,但總體來說八路軍有相當一部分戰役戰鬥被當做了典型,比如林彪領導的八路軍115師打了一場平型關大捷的伏擊戰,是八路軍對日作戰的第一場大捷;聶榮臻領導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在黃土嶺圍殲戰中,擊斃了號稱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成爲抗日戰爭中被八路軍擊斃的職務最高的日軍將領;彭德懷副總司令領導的八路軍打了一場百團大戰,成爲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主動進攻戰役;劉伯承領導的八路軍129師展開的七亘村伏擊戰,創造了在同一地區連續兩次設伏的經典戰例……

以上都是關于八路軍在抗戰過程中的經典戰事,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家喻戶曉的,反觀新四軍卻鮮有看到比較知名的戰役。

能拿得出手的也就粟裕領導的車橋戰役,可以算是新四軍殲滅戰的經典;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蘇北軍區司令員黃克誠領導的阜甯大捷,是新四軍在蘇北抗日戰場上取得的首次攻城大捷,還有創造以少勝多經典戰例的父子嶺阻擊戰、新四軍挺進敵後第一仗的蔣家河口戰鬥……

鑒于新四軍在對日作戰過程中所創造的戰果、戰役影響,無法達到一種在全國範圍內都爲之震撼的效果,所以人們更多的是看到八路軍才是敵後抗日戰場的核心。

新四軍軍長葉挺中將:劇照

第四,受到八路軍和新四軍將領在軍銜授予差距的沖擊影響。

1955年我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除了有少將銜、中將銜、上將銜之外,還有開國大將、開國元帥軍銜,作爲實際授予的最高級軍銜,在十大元帥中,曾擔任過新四軍第二任軍長的陳毅代表新四軍系統,成爲唯一授予開國元帥銜的元勳,另外九位元帥全部來自于八路軍系統。

即使是開國大將中,也只有粟裕、徐海東、黃克誠、張雲逸四人是新四軍出身,其余大將皆屬于八路軍系統。新四軍將領被授予的元帥、大將銜的人數,已經反映了新四軍和八路軍兩者在抗日戰爭中的革命戰功差異。

所以,八路軍的知名度高過新四軍是必然的。

1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