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仁銅春季限定茶器,國大師監制,琺琅之美,非遺匠造

秦朔朋友圈 2024-04-27 15:50:49

“一瓯春水自煎茶,細雨微風潤物華。” 能在微風細雨,萬物複蘇的春日,嘗到頭一杯鮮的春茶,想必是無數茶客夢寐以求的美事。 正所謂不飲春茶鮮,怎知春光滿,在已經收獲心儀春茶的情況下,如若還能有一把“春壺”來搭配,自然更是春意盈盈。 四時輪轉,是刻印在中國人基因裏的靈魂節拍,孔子時代就流傳著“不時不飲”,踩著時令節拍,用一把雅致銅壺烹煮正當季的頭茶,則是一件極有儀式感的事。

旨在希望各位壺友在新的一年裏,用“春壺”鎖住春茶之鮮,品飲一杯鮮爽甘甜的春茶,同時收獲“春風得意馬蹄疾”的舒暢心境。

本次共有6種規格

梅煩惱茶禮套裝

放輕松茶禮套裝

柿事如意茶禮

富貴長春套裝

鴻運當頭茶禮套裝

六合同春茶禮套裝

吉金雅器,掬一捧春意

可賞可用,得半日之閑

|六合同春茶禮套裝 一盞春茶,喚醒中國人骨子裏的詩意,讓我們在詩詞歌賦裏,啜一口春茶的芳香。

此次衆籌的“春茶季”系列銅壺,每一款都兼具文化質感和形色美感,從顔色、使用再到組合,讓每一位茶友,都能選到契合氣質的吉金茶器。

“瑞日祥雲彌天地,春風和氣滿乾坤。”

這款六合同春茶禮套裝靈感來源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清廣繡鶴鹿同春圖》及清康熙《五彩鶴鹿同春描金祝壽紋大花盆》,取用傳統吉祥紋祥“鶴鹿同春”,寓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

茶壺、茶盤、茶碟、琉璃杯,每件都凸顯出了大師匠人的工藝之精,清新典雅的綠色,將茶席點綴成了滿園春色。

|鴻運當頭茶禮套裝

“浩渺煙波漫峰巒,錦繡鴻運滿江山。” 其靈感來源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北宋·王希孟所作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裏江山圖》,江山千裏,蒼蒼莽莽,浩浩無涯。

套組中的茶壺造型質古,線條挺拔俊朗,壺身飽滿卻不臃,角線有力而不銳,以此壺烹茶,滿載曆史與文化的甘醇,古意新釋。

細致柔軟的彩繪茶巾,是巾亦是畫,潔器亦可賞景,置入席間,茶事清爽,鴻瑞奪目。

|梅煩惱茶禮套裝

靈感來源于明·陳洪绶所作《梅花小鳥》,取灼灼春景入色,以銅爲料,呈現出一幅愉悅身心的暖色畫卷。

小蘋果壺依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雍正款銀提梁壺》設計,造型簡約圓潤,觀之釉色靈動,用之精巧輕盈。

壺身雕刻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春梅,集福、祿、壽、喜、財于一處,典雅之中飽含祥瑞。

|放青松茶禮套裝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壺春。

放青松茶禮套裝的靈感來源于清·鄒一桂所作《松圖》,取松的遒勁肆意之姿與蒼翠常青之意。

整套茶器以形制玲珑精巧,釉色溫潤圓滑的小蘋果壺爲載體,盡展君子風骨,更象征著健康長壽,青春永駐。

松風鑄壺,茶香淡淡,言談緩緩,青煙袅袅,茶湯茗香皆爲禅意,帶來恰如其分的悠然平和。

|柿事如意茶禮套裝 與柿子組合的吉祥紋樣傳世悠久,其中以與如意的搭配更爲有名,寓“事事如意”。

茶盤采用浙江省杭州市傳統手工技藝銅雕技藝及獨創高溫釉彩著色工藝精制,釉色明豔飽滿,紋飾精密,承載皇家貴氣,舒朗大氣。

玻璃茶壺線條簡約內斂,晶瑩空靈,通透的材質便于觀賞茶湯跟茶色,壺蓋上飾如意算盤挂墜,滿載財運與福運。

銅柿飽滿盈實,嬌豔欲滴,頂端設紐蓋,密封性好,可存放茶葉,首飾等精致雅物,用料考究,獨具內蘊。惟願事事如意,時時順心。

|富貴長春茶禮套裝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靈感來源于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清·恽壽平所作《牡丹圖》。 牡丹層層疊疊,造型飽滿,自古以來就有“花中之王”的美譽,是富貴和繁榮的象征。

茶盤設色典雅,欣欣向榮的富貴之氣溢滿盤面,讓茶生活泛起春日般的溫馨詩意。

茶壺壺小肚大,便于茶葉舒展浸泡,能夠充分聚攏茶性香氣。壺上牡丹花姿曼妙,盡顯國色天香。茶杯之上,牡丹紋飾端莊秀雅,爲茶事增添一份意趣。

物之至精 盛世吉金

銅,自古爲“吉金”。

相傳夏初年,大禹“銅鑄九鼎”,以示華夏九州。

于是,銅變成“國之重器”的代言人。

時至兩宋之際,博古之風盛行,宋徽宗下令文臣們編撰《宣和博古圖》,收錄從商至唐的青銅器839件。

300年後,明宣宗用暹羅國進貢的風磨銅精煉而出的“宣德爐”,成爲代表“永宣盛世”的工藝珍品。

朱府五代都是銅匠。在這對銅雕父子之前,中國沒有彩色銅雕寶塔。 直到他們把銅雕藝術,用于重建雷峰塔。 2001年,父子倆臨危受命,參與了雷峰塔的重建。大膽提出:用彩銅作爲青磚塔外包的材料,給古塔穿上“五彩新銅衣”。 新雷峰塔,用銅量達280噸,共有近2萬片銅瓦,是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朱炳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府銅藝的第四代掌門人。 朱府銅藝源于紹興,承襲清同治時期1875年朱府銅藝,曆經五代,代代盛名。朱炳仁與第五代傳人朱軍岷,致力于讓銅文化重新回歸人們的生活。 |朱炳仁向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霁翔介紹《故宮五牛》 2014年,朱炳仁·銅與故宮合作文創研發。 故宮前院長單霁翔力邀朱炳仁爲故宮文創顧問,朱炳仁·銅入駐故宮文化創意體驗館。他的《五牛積福》《乾隆八駿》等作品,多次作爲禮品贈予外賓。 朱炳仁的兒子朱軍岷,是朱府銅藝第五代傳人,他繼承祖業,同樣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銅雕匠人。 朱軍岷和父親一起,致力于讓銅文化重新回歸人們的生活。2008年,他以父親的名字命名,建立新國潮非遺品牌“朱炳仁·銅”。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霁翔先生曾在央視《大家》欄目評價道:“朱先生設計理念和研發水平很高,現在成爲故宮在文化創意産品中,一個非常有名的品牌。” 入口如山泉

一把好壺,原料一定要優質。朱家銅壺的料子,可不僅僅是爲了“顔值”,還能喝出春茶的“爽”與“鮮”,這也是因爲“朱炳仁·銅”堅持選用紫銅原料。

銅壺煮水自古爲煮水利器。用銅壺煮水,古人稱之爲“若絹水”,便是形容其口感順滑,可謂“乾坤釜中沸,出水即爲泉”。

銅壺煮水不但水甜,茶香更盛。適宜沖泡,如龍井綠茶、烏龍茶、紅茶等,也適宜煮飲,如老白茶、普洱茶等,備受老茶人的青睐。 借畫琺琅之美,非遺匠造

高溫釉彩,千年不朽

每把銅壺都經過多重繁雜工序、千熔百煉而成,件件皆心血之作。 選材後,剪裁、鍛打、抛光、清洗、上釉、封蠟等多道工序,每一道都是五代傳承下來的工藝精粹,不花上兩三個月的功夫,無法成大器。

特別是釉色的選擇和調配。爲了理想中的“西子色”,朱炳仁、朱軍岷和團隊循環往複了上千次。

用珍貴礦石碾粉入釉,形成獨家配方,不同的顔色逐個標記、比對,直到令自己滿意的顔色複現。 裁剪銅板

將紫銅板剪成規則的圓餅,在力量與硬度之間,仍需數十年的磨砺,才能檢出圓滿弧線。

手工鍛打

伴隨高溫烈火灼燒,匠人要完成上萬次的鍛打,才能將一片銅巧妙變化成銅的雛形。

抛光打磨

熟練匠人手工打磨多遍,從粗到細,使得銅胎表面無沙眼氣孔,滑潤如肌,毫無疵點。

高溫釉彩

以西湖山水之美研發調色,終得蘇轼眼中的清波蕩漾,煙雲缥缈,江南的煙雨蒙蒙之美。

品牌刻印

銅壺底款落款: 朱炳仁銅,專屬品牌LOGO,放心收藏。

這幾套春季限定茶器套組,無論是送禮還是自用,都充滿了滿滿的新意與心意,品茗之時,也可借此機會和友人說上一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壺春”

開壺過程

揭簽

用打火機或吹風機加熱壺底標簽,然後輕輕揭下。

醒壺

在銅壺內注入適量清水,用電陶爐煮沸後倒出殘水,去除雜質。

浸潤

將5克左右紅茶倒入壺內,注入清水,煮沸2分鍾後倒出茶水和茶渣。

清潔

在銅壺內注入適量山泉水或礦泉水,煮沸30秒後倒出瀝幹。

控幹

用電陶爐余溫將銅壺烘幹30秒,至表面及內壁幹燥即可,禁止幹燒。

日常使用及保養

1、銅壺煮水宜使用電陶爐加熱,不建議使用明火和電磁爐。 2、避免強力擦洗,用柔軟棉布蘸取少量清水擦拭即可。

3、避免硬物碰擦,避免與酸、堿等腐蝕物質接觸。

4、壺內注水不宜過滿,避免茶水沸騰後溢出燙傷。

5、水沸後,使用茶巾墊著提梁將壺拎下,以防燙傷。

6、倒水時建議雙手拿法,一手提壺,一手輕壓壺鈕,防止壺蓋掉落。

7、使用後用電陶爐余溫烘幹30秒即可,禁止幹燒。

8、烘幹後置于幹燥、通風處存放,注意防潮。

9、銅會慢慢自然氧化,這是歲月的留痕,具有審美價值。

/// END /// 內容來源一條app 有任何産品反饋,請聯系一條客服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