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發現紅軍借糧留下來的借條,問爲什麽不去換錢?大娘笑了

晚秋的落葉 2024-05-09 12:43:44

在四川松潘縣毛爾蓋區,藏族大娘仁青卓瑪拆除家中的老糧倉時,發現了一塊奇怪的木板。木板有許多年頭,顯然上面的字迹還清晰可見,工整的毛筆字寫道:

老庚(同齡人親熱稱呼),我們在這秋天內割青稞1000斤,這塊木牌可作爲我們購買青稞的憑證。你們歸來後,可憑此木板向任何紅軍部隊或者蘇維埃政府兌換你們需要的東西。未曾兌的需要好好保存這塊木牌子。前敵總政治部麥田第某某號,

這竟然是紅軍時代的一張借條,記錄著卓瑪大當家在長征時期給紅軍借糧1000斤。這樣寫在木板上的借條,在毛爾蓋區不是第一次被發現了。

1935年7月,連翻幾座大雪山的紅軍長征隊伍終于抵達摩爾幹,數不清有多少紅軍戰士留在雪山成了冰雕,幸存的戰士也到了生死邊緣。幾個月的奔走作戰,極度的疲勞,更可怕的是糧食早已供應不上。這樣下去,別說作戰,隊伍都過不了前面的草地,必須在過草地之前,囤積一部分糧食、銀元。可摩爾蓋地區的民房戶戶緊閉,不見人煙。在紅軍到來之前,在當地官府和土司的反動宣傳中,老百姓害怕紅軍避之不及。老百姓不在,隊伍又不能眼睜睜餓死,怎麽辦呢?只能組織戰士到田裏收割一部分青稞。

關于收割,紅軍總政治部下了命令:1、各部隊只有在用其他方法不能得到糧食的時候,采取派人到田中去收割已熟的糧食。2、首先收割土司頭人的,只有在迫不得已時才去收割普通人的糧食。3、收割百姓糧食時,必須將所收數量、爲什麽收割的原因等用墨筆寫在木牌上上,插在田中。老百姓回來可拿木排向紅軍部隊領回工錢。4.只割成熟的糧食,嚴格禁止去收割未成熟的麥子及洋芋等。就這樣,有條件的部隊湊了銀元布匹抵付了糧食,實在沒錢的就在地裏豎了木板,打了借條。當時駐的總司令、中央書記張聞天和年齡五六十歲的徐特立、林伯渠等首長都下令和戰士們一起收糧食。

聶榮臻後來在回憶錄中說,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因爲紅軍要生存呀。等到紅軍走後,回來的一些藏族百姓就在地裏發現了這些木板,可好些人不識字,就把木板當柴火燒了。仁青卓瑪家當時蓋糧倉,剛好保存了下來。媒體報道後,有人出高價收購這件革命文物,仁青卓瑪拒絕了,同時他也拒絕向國家要補償。有人問,爲啥不拿木板去兌錢?仁青卓瑪開懷大笑,看向窗外。

早幾年,國家一直將毛爾蓋區作爲全國扶貧重點之一,通電視、通水泥路、修新房已經是基本配置。人輕種馬家還種青稞,只是比以前面積更大更值錢。此外,家裏還養著三十多只羊和其他家畜。她不識字,但她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都可以在幹淨明亮的教室裏讀書。仁青卓瑪將目光從窗外收回,望著提問者說了一句:紅軍當年借的青稞早就還清了。

0 阅读:29

晚秋的落葉

簡介:生活的旁觀者無情記錄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