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財報|新管理層提升光大銀行運營水平的難度很大

藍若雲評 2024-04-24 03:12:17

文|睿研金融組 編輯|MR LEE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上任一年的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恒在發布他任內第一份年度報告後,迎來的卻是一個大幅下跌的交易日——3月28日光大銀行A股股價一度逼近跌停,收盤時跌至3.12元/股,跌幅達到7.14%;港股股價下跌12.79%,報收2.25港元/股。

光大銀行的這份年報顯示,去年全年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456.85億元,同比下降3.92%;歸母淨利潤407.92億元,同比下降8.96%。

上述數字在光大銀行的主要可比較同行中並不是最差,興業銀行營業總收入下降5.19%、歸母淨利潤下降15.61%,披露次日(3月29日)股價跌幅爲2.89%;平安銀行營業總收入下降8.45%、歸母淨利潤增長2.06%,披露次日(3月15日)股價還漲了3.62%。但光大銀行的股價跌幅比這兩家要大得多。

王志恒行長表示:“早上看到資本市場對光大銀行的一些反饋,我們基本面是穩定的,也沒有應該披露而沒有披露的重大風險事件,對光大銀行的未來我們是充滿信心的,對此也不必過度擔心和過度的解讀。”

來源:同花順iFinD

實際上,國內A股銀行股近期集體走出了相當不錯的上漲行情,就源于它們普遍拿出了巨額分紅方案。

根據分紅預案,平安銀行派發139.53億元,興業銀行派發216.05億元,在業績不夠理想的情況下,手筆很大方。

光大銀行的分紅預案爲派發102.22億元,比興業銀行少了一半還多。市場對此意見很大。

爲此,光大銀行控股股東光大集團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該行A股股份64,321,400股,占總股本的0.11%。同時,還提出了後續增持計劃,擬累計增持總金額不少于人民幣4億元,不超過人民幣8億元(含本數)。

至此,光大銀行股價得以穩住,但與年報發布前差距仍然很大。

光大的資産質量看上去更嚴重

受減費讓利政策、貸款收益和投資收益下降等因素影響,去年整個銀行業都普遍面臨業績壓力。

在已發布年報的7家股份行中,僅浙商銀行一家實現了收入、利潤雙雙增長。只是光大銀行在收入、利潤兩端均出現負增長的情況比較少見,與興業銀行敬陪末座。

具體拆解利潤表後可以發現,光大銀行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沒有像招商、平安等同行通過下調計提金額來改善利潤表現。相反,光大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較2022年還增長了14.75億元,2023年達到520.75億元,同比增長2.92%。

2023年年報中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分別下調154.73億元、123.24億元,而利潤下滑的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就並沒有選擇下調撥備。

看上去,這兩家銀行的家底不夠厚實,或者可以說,二者資産質量的問題更大。

行長王志恒在光大銀行的業績發布會上進一步承認:“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增加了信用減值撥備,這主要是爲了夯實資産質量的基礎,同時也嚴格執行監管的風險分類新規,進一步加強了存量風險的處置,這些措施對短期的盈利能力確實産生了一定影響。”

更糟糕的是,雖然增加了信用減值計提金額,光大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還在下降。2023年光大銀行撥備覆蓋率爲181.27%,同比下降了6.66個百分點。這一數字表明,光大銀行的問題資産擴大的速度比計提損失准備的資金增長快不少。

不良貸款方面,截至2023年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爲474.76億元,同比增長28.02億元;不良貸款率1.25%,與上年持平;同期的貸款損失准備爲860.61億元,同比增長2.51%。

提升資産質量需要時間,同時,也需要運營水平的整體改善。這對光大銀行的新管理團隊來說並容易,實際情況也不樂觀。

據媒體統計,光大銀行今年已經12次遭到金融監管局處罰,被罰次數排名股份行第二,僅次于民生銀行。累計罰款金額高達1066萬元,位居股份行榜首。

在這些“處罰”中,貸款業務方面的違規是“重災區”。今年1月4日,就因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資金支付管理不合規、貸後管理不到位、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貼現資金管理不到位等違規違法行爲被罰款420萬元。

另外,主要集中在信用卡、房地産及消費信貸領域的不良貸款,在當前國內的需求仍然不足,部分地區和行業居民的收入有所下降的背景下,仍會給資産質量的提升帶來較大壓力。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0 阅读:0

藍若雲評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