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吐槽,母親節給親媽發紅包被拒收,給婆婆的紅包被秒收,這…

蘇南流 2024-05-15 14:51:33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這個母親節可真熱鬧。

有人在吐槽紅包大戰,有人把媽媽和婆婆拿過來對比。

還有人幹脆諷刺中國人不該過母親節,母親節不過就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外國人,終生未婚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這個外國人提出的應該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默默付出的母親們。

個人覺得,這種節日很有意義,傳統的中國人不擅長表達愛,尤其是子女和父母之間,母親節這樣的節日,對父母和孩子都有了引導作用,關鍵在于主動表達愛。

而至于如何過,是在這一天給媽媽們買禮物,還是跟送媽媽一束花,或者是跟媽媽說“愛你”,這就看個人情況了。

節日嘛,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只要是有正向意義的,都可以重視起來。

變了味的母親節

只是什麽東西到了我們這一方土地上,都很容易演變出自己的特色。

比如說母親節前,媽媽跟我說,家鄉那邊有一種新的流行:媽媽給女兒包大紅包,買什麽六件套,給女婿買衣服……

老媽說,這有條件過,這沒條件,誰過得了。

當時聽著,就想著這哪裏是要過母親節了,這是要啃母親了。

母親節這天,基本上也都是各種紅包大戰,如果沒有真正理解這個節日的概念,那還真沒有必要盲目跟風過節。

媽媽拒絕紅包,婆婆收了紅包?

刷到了最有意思的一個內容是,一個網友吐槽婆婆秒收紅包,親媽各種不收女兒紅包。

這位網友給媽媽和准婆婆(和對象還沒有結婚)各自發了520的紅包,收到紅包後,媽媽的反應是“你們也不容易,不收了,上班掙錢不容易”,後來她軟磨硬泡,媽媽收了200元。

再看准婆婆,則完全不一樣,給她發了520的紅包,准婆婆秒收。

網友吐槽還沒結婚就不喜歡她了,簡直無語了。

看完這個吐槽,我個人也有點無語,按照她的這個邏輯就是,當她給准婆婆發紅包的時候,對方應該拒收,才是一個靠譜的婆婆,才是一個好婆婆。

那既然沒有成心給老人發紅包,只是走一個形式,那爲什麽不取消這個環節,就不發紅包,不省事嗎?

給人發了紅包,對方收了,自己心裏又別扭,這是何苦呢?

生活就是因爲有這樣的各種小心思變得格外複雜,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加上這些彎彎繞繞的心思,各種矛盾就逐漸衍生出來了。

因爲送一束花吵架

還有網友也挺糟心的,本來是好心,在母親節這天給婆婆預定了一束花,結果因此大吵一架。

兒子覺得妻子不會買東西,老媽不會喜歡花的,價格太貴又不實用,並表示家裏剛解決了溫飽問題,這種家庭不適合買花。

本來都是好心,結果因爲好心大吵一架,也讓人心塞。

兒媳婦想要在母親節這天送花,表達愛,的確是好事,但是因爲雙方在不同的頻道上,一旦開始有交集,就一定有矛盾。

老太太一輩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你給她花300元買花,她覺得這是瘋了,有這閑錢買肉吃不好嗎?

年輕人趕潮流,覺得送花浪漫又能表達心意,到了老人那裏就只有“幾百塊買這麽點破花,幾天就謝了,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保存,簡直就是燒錢”。

正是因爲關注點不一樣,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三觀不一樣,才會有“好心辦壞事”。

這種家事,就是一定要追究個所以然,就一直說不清,矛盾就一直存在,但是當雙方都願意退一步,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看事情,少說一句話,矛盾也就悄然消失了。

母親節重在表達

身邊的朋友,有一些人陷入這樣一種狀態:所謂的儀式感,都是給別人看的。

到了某個節日,重要是拍照留影、發圈,哪怕照片之外是一地雞毛,都沒有關系。

比如一個朋友就是如此,現實帶娃永遠是不管不顧,但是她的朋友圈呈現出來的則永遠是另一幅景象,母慈子孝、愛意滿滿,大節小節、父親節母親節,都要用美顔相機拍出來發圈,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重視節日是爲了培養儀式感,但是儀式感是根植到內心深處的,是提升自我的,而不是拿出來給人看的,不是走個過場就結束的。

如果不是真心的希望對方拿,那就各找各媽,自己給自己的媽發紅包,婆婆也有兒子女兒,這事就讓她自己兒子來處理,這樣最妥當。

我們要的是內心的充實,從內而外地自我提升,而不是“驢糞蛋子外頭光”。

不管母親節是本土節日還是外來節日,重點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跟媽媽說聲感謝,讓媽媽感受到兒女們的溫暖和關懷,有條件給紅包,給買禮物,沒條件,哪怕只有幾句感恩的話,在繁忙的日子裏借著這個機會表達愛,這就夠了,這就是母親節的意義。

1 阅读:444

蘇南流

簡介:定期分享教育動態,專注學習、關注就業,提升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