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心理愛好者老劉 2024-05-13 02:07:32

馬太效應

一般指社會中各領域裏,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來源可追溯于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其像動物界通用的弱肉強食規則一般,也映射出社會中真實殘酷的一面,即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莊家通吃。

愛唱歌的小美和小薇

注:來源于pixabay免版稅圖片,若有侵權聯系刪除

聽完下面這個故事你可能會感到無奈和壓抑,但也有著值得更深入的思考。

小美小時候非常熱愛唱歌,參加許多學校裏舉辦的活動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和獎項,評委導師說她有著很高的天賦優勢,如果堅持下去肯定能成爲一個優秀的歌手或歌唱老師。

但是小美家境一般,一些大型比賽舉辦地離家較遠,需要路費和入場費等,家裏還有一個剛出生的弟弟,父母的工資再拿不出額外的錢去參加這些活動,父母也覺得培養一下興趣愛好就行沒必要走專業的方向,因爲這有著不確定性和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錢支出,不如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後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即使小美非常喜歡唱歌,但她更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家庭條件不足以讓她任性,漸漸她放棄了練習歌唱,把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如父母所願考上了普通大學,入職了一家穩定的大企業,拿著固定的工資,每天的工作讓她消耗了全部精力,下班後的時間只想舒服的躺著。

偶然間的一次逛街,小美偶遇到了小時候歌唱團的夥伴小薇,她成爲了專業的歌唱老師,每天在機構教導學生兩個小時,其他時間被邀請去參加演出活動,一場活動掙的錢抵得上小美一個月的工資。

小薇疑惑著詢問著小美爲什麽換了其他的行業方向,當時你可是我們中唱的最好和最努力的,那時我可是一直以你爲超越目標的,你如果一直歌唱行業的話肯定比我現在更厲害,聽到小美放棄的原因小薇表示太可惜了。

回想起父母常說“乖女兒,人這一生找到一項真正熱愛的事情不容易,只要是你真想去做的事情我們都會支持你,就算以後唱歌掙不了錢也沒事,還有我們可以養你啊。”小薇心裏想到幸好自己有父母的支持和鼓勵,自己才一路堅持了下來。

小美父母後來聽到這件事及女兒話語中隱約地埋怨,也表示很後悔,不僅沒能支持女兒做熱愛的事業,也因爲現在發現了從事歌唱的人收入非常多,遠比上完大學的小美那點固定工資強。

他們歎息著,如果當時經濟沒那麽困難就好了,可以支持女兒小美從事喜愛的行業,獲得更多的可能。

小美雖然理解父母的難處,但更懂得了貧窮思維的局限性,讓人無法看到遠處,無法突破固有圈層。

精神教育,窮人不能窮志

注:來源于pixabay免版稅圖片,若有侵權聯系刪除

作爲父母可能無法給予孩子好的教育條件和物質資源,但更多的是連精神教育都做不到,只會壓抑孩子個性按自己想法安排孩子的成長道路。

父母應放棄自己所謂的“權威和經驗”,神童張炘炀的“隕落”就是因爲如此,他的父母相信他是個神童,但又不相信他比自己聰明。

讓孩子看到自己潛能,給孩子足夠信心,讓孩子看到機會和希望的存在,才能主動去尋找和獲得家庭以外物質資源的幫助,才有能改變現有家庭的困窘,獲得更好的發展。

如果你抽到了下下簽:父母無法給予你好的教育條件,又不給提供精神教育進行正確引導,那麽是否就沒成功的希望了嗎?

其實不然,還有個人心理因素,心理學家調查發現一個人自尊心越強,越有可能實現逆襲,脫離固有圈層獲得成功,那麽當你抽到下下簽時,更要不放棄自我,好好學習心理學,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爲你除了自己已別無選擇。

對于小美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改變,相比于父母,小美她讀了大學有了較高學曆,進入了大企業有了五險一金穩定收入,比父母打臨工經常換工作沒有保障強了許多。

在一定程度說小美也突破了原有家庭圈層,只是相對于小薇的成功來說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想要立馬提高巨大物質的願望和現實資源累積緩慢的差距,這不切實際的想法讓很多人感到突破自身圈層十分絕望和無奈。窮者越窮,富者越富是客觀規律,而不是說窮者無法變富,無法突破自身圈層。

注:來源于pixabay免版稅圖片,若有侵權聯系刪除

專注于日常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熱愛生活,從現在開始就不晚,如果大家還有其他見解和想法歡迎大家找老劉討論。

0 阅读:42

心理愛好者老劉

簡介:心理學與生活/ 熱愛生活,從現在開始就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