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賣25萬+,爲什麽不直接買蔚來呢?

電動湃 2024-05-01 16:09:43

蔚來對樂道的定位態度變了。

原本說要給同價位市場“掀桌子”的李斌,突然把口風嚴密了起來。

在幾天前做智駕測試直播時,他是這樣介紹到了樂道——

「樂道不能說是性價比吧,應該說是爲家庭用戶打造的體驗+成本的最優選。」

同期,有媒體人直接引用蔚來公關總監馬麟的表態——

「樂道定價區間是25-30萬元,而在電池租用方案下,將與小米有部分重疊。」

樂道的定位,似乎從原來大家預期的20萬級出頭,一下拔到了25萬級以上。

于是有聲音提出,“如果真是這樣的價格,爲什麽不買蔚來呢?”

蔚來,這是怎麽了?

2022年,蔚小理三家的座次格局仍未被更叠。

那時候的理想,還沒有奪過蔚來的大哥領導地位。

正意氣風發的李斌,在當年初就提出了「希望在2024年蔚來成立10周年之際,實現全年盈利。」

手持著“樂道”這張底牌的李斌,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我們希望到2030年,成爲世界前五大汽車制造商之一。」

同期,秦力洪指出新品牌主力車型的銷量目標,是「月銷5萬輛。」

如此口氣,大概沒有料到從2023年初就掀起的新一輪價格戰。

一踏入2023年,特斯拉隨即開展了入華以來的最大幅度降價行動。

很快,比亞迪推出了冠軍版車系,首次將插混車型打入10萬元以下售價。

緊接著,湖北以全省之力,對東風系車型進行優惠補貼。

在降價大潮之下,即便作爲高端定位的蔚來,亦未能逃過消費降級的社會趨勢。

去年5月,蔚來月交付量一度跌至6000輛出頭。

在此緊迫形勢下,蔚來終于改口“不降價”的做法,在6月進行了「全系調價3萬元」。

基于去年下半年沒有更大的調價動作,最終蔚來以同比增長超30%至16萬輛收官,如此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只是比起2022年底提出的“翻倍”要求,這般成績的落差並不算小。

有意思的是,這時候的李斌又開始對樂道提目標:

「這一次,最後由我們來掀桌子。」

「甩開膀子幹,什麽車型賣得好,就做什麽車型,哪個車賣得好,就幹誰。」

想借樂道掀桌子的李斌,保持了跟2022年底時差不多的樂觀預期。

但也許他還沒有想到,2024年比起2023年的戰爭來得更加猛烈。

2月農曆年開工首日,比亞迪宣布推出售價更低的榮耀版車系,一舉使得秦PLUS DM-i起售價不足8萬元。

此外,對比去年的冠軍版,這次比亞迪全系鋪開榮耀版的速度明顯更快,且節奏更爲密集。

4月1日,問界M7、小鵬G9宣布降價2萬,後來小鵬G6再將起售價打到17.99萬元。

即便強如新勢力交付冠軍的理想,也扛不住跟上了降價隊伍。

根據博世總裁徐大全透露,2023年中國汽車價格平均降幅爲15%。

但從2024年開始,部分車型的降幅最高已達30%。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樂道的目標對手特斯拉,也在近日宣布全系降價1.4萬元。

其中,Model Y售價降至24.99萬元起售。

在多數品牌降價之余,新的勁敵亦已橫空出世——小米SU7。

作爲流量之王、破圈之王的小米汽車登場以後,20萬級市場可謂頓時寸草不生。

這樣一來,樂道還怎麽掀桌子?

去年喊著要掀桌子的樂道,在目睹多數車型紛紛降價以後,似乎一下丟掉了底氣。

在小米SU7上市前,李斌表示樂道和小米身處同一價位段,因此先看看小米是怎麽定價,再作決策。

他認爲,「樂道比小米後上市,有後發優勢。」

21.59萬元起售,小米SU7的售價公布以後,李斌拉著雷軍拍視頻,他直言:

「小米定價太猛了,弄得樂道後面都不好定價了。」

雷軍只好賠笑安慰李斌,「兄弟,沒事的,咱們一起努力,樂道也加電。」

在小米SU7上市1個月的當下,雷軍表示新車鎖單量超過7萬輛,全年交付目標將超過10萬台。

繼特斯拉之後,小米SU7成爲了另一個「20萬級純電市場之王。」

在此背景下,有報道指蔚來針對已下定小米SU7的消費者,推出了5000元補貼,以搶得客源。

蔚來品牌已經這樣做了,那麽樂道選擇主動調整打法,似乎也是不可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上月有吹風消息傳出,「樂道在考慮,只有BaaS用戶才能換電,買斷電池的不能換電。」

如此一來,該做法明顯與樂道主張換電的核心賣點相違背。

其中原因,推測是官方希望借一刀切的做法,倒逼樂道用戶都選BaaS方案。

之所以要通過“倒逼”,似乎也在隱晦訴說著,樂道的車價可能不夠震撼。

而就在一周前,有媒體人引述蔚來公關總監馬麟的表態:

「樂道定價區間是25-30萬元,而在電池租用方案下,將與小米有部分重疊。」

此外,李斌明言,「樂道不能說是性價比,而是爲家庭用戶打造的體驗+成本的最優選。」

綜合這連番消息來看,樂道真沒有大家預期中賣得便宜。

不是想象中掀桌子的20萬元左右,也不是原來說比起Model Y便宜10%的23萬元上下。

而隨著Model Y起售價下探到25萬元以後,之前李斌所指“便宜10%”的空間,也許都已被完全抹去了。

這,即是價格戰激化下帶來的艱難挑戰。

同時,「避談性價比」,這或許還是樂道品牌的一次重新定位。

假如樂道真定位在25萬元附近,實際跟理想L6、問界M5差距不大。

如此一來,樂道采用「高端」身份自居,也是說得過去。

只是這樣下來,樂道和蔚來之間並沒有明顯拉開定位差距。

參照蔚來入門車型ET5的29.8萬起售價,樂道L60與其的價差可能不到5萬元。

于是有網友評價,“既然差價這麽小,爲什麽不買蔚來?”

“買樂道,是想告訴別人我差這幾萬塊買蔚來嗎?”

高/低品牌之間,是否該把主力車型的差價控制在小範圍內,這當中值得把消費者的心理因素都考慮到位。

反之可用來聊以慰藉的,是同爲轎跑中型SUV的蔚來EC6以35.8萬元起售。

樂道L60比蔚來EC6便宜10萬元,這大概是蔚來團隊認爲的性價比優勢。

除去相近的設計及尺寸以外,樂道的主要賣點,離不開蔚來下放了換電體驗。

只是兩個品牌之間的換電網絡並不完全互通,多少也爲樂道的開局造成一些阻力。

而給到樂道更大阻力的,還包括一衆虎視眈眈的對手們。

「25萬元」附近價位,近來成爲了衆多車型重點發難的區域。

- 小米SU7 Pro版:24.59萬元;

- 新款智界S7起售價:24.98萬元;

- 新款問界M5起售價:24.98萬元;

- 理想L6起售價:24.98萬元;

- Model Y起售價:24.99萬元;

- 小鵬G9優惠後起售價:24.39萬元;

- 阿維塔11優惠後起售價:25萬元。

各車企均將目光聚焦在「25萬元」這條線上,多少是想在「優惠和品牌」之間取得兼容。

這,大概也是樂道突然拔高定位的原因所在。

不過,既然大家都有此共識和行動,“25萬元上下價位成血海”,也是注定難以逃開的現實。

如此一來,樂道L60的競爭力又在哪呢?

過去大家對于蔚來的期待,是用上單電機、減去不必要的智駕硬件,再輔以實惠的價格。

而這些,樂道L60真的在落實了。

但尴尬的是,在樂道給出相應行動的時候,對手們卻在以“蔚來式”的冗余戰力來投入戰場。

相比于樂道L60主張的單電機,理想L6全系標配雙電機。

樂道L60采用1顆或2顆英偉達Orin X + 高像素攝像頭的純視覺方案,反之新款問界M5則標配了激光雷達。

比起現時蔚來品牌使用最小容量的75kWh,樂道L60或縮減爲以60kWh電池包起步。

至于新款智界S7,則是從原來CLTC 550km提升到了705km,且更不用說理想L6過千公裏續航的增程底子。

相對能安慰的是,李斌表示樂道L60的能耗管理將做得比特斯拉要好,這或許能爲新車續航作出些彌補。

論品牌競爭力,小米和特斯拉在20萬級純電領域已呈現出了碾壓之勢。

論配置實力,選擇降級的樂道,明顯跟當下的增配潮流相違背。

如果這時樂道再明確拒談性價比,可以預見,其市場之路或跟蔚來品牌一樣走得不平坦。

值得深思的是,樂道的減配低價,用在過去蔚來的銷量改善上相信會有幫助。

而蔚來的冗余實力主張,對于現時降價增配的市場需求也會有著不少吸引力。

但因爲蔚來選擇了踐行多品牌路線,許多調整都要因應樂道的存在而讓步,結果讓該出手的時機都給錯過了。

「逆主流而行」,似乎成爲了蔚來及樂道身上的一記注點。

只能說,時也命也。

早在2019年,李斌就提出了造車的“三個階段論”:

1、2019年以前是“組隊集訓”階段,勝出關鍵在于湊出賽隊,在限定時間內到達戰場。

2、2019-2022年是淘汰賽階段,大家比的是,誰能以超行業的平均速度發展壯大,同時儲備好足夠産品及技術。

3、2023年開啓決賽階段,持續時間可能在10年左右,誰能定義下一代産品的體驗,誰將成爲賽場的贏家。

從市場演化來看,李斌的判斷不算失准,但爲何蔚來沒能成爲超行業平均速度發展壯大的代表?

作爲下一代産品體驗的定義者,爲何NT2.0車型沒能成爲贏家?

而面對消費降級、降價增配的內卷環境,樂道真的准備好了嗎?

這些答案,相信蔚來心中有數。

爲了表明決心,此前樂道品牌的項目名從“阿爾卑斯”,更名爲了“大別山”。

在更接地氣之余,該名稱還意指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之後的反攻啓動。

此外,李斌也表達了他的強硬態度。

「這一次,最後由我們來掀桌子。」

「面向大衆市場的新品牌實現增長,是公司在2024年的首要任務。」

只是從現時樂道L60釋放出來的配置信息來看,似乎官方沒有預想到市場競爭會演化到了如此地步。

于是,樂道選擇了「不強調性價比」。

但,這就能避開消費者對于其性價比的購買主張嗎?

最終,蔚來必然有它自己的一套說法。

不過,也許大家需要的不是一個解釋,而是真切有力的行動。

0 阅读:12

電動湃

簡介:新能源車消費指南,續航你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