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在二戰時都吃些什麽?你想象不到他們吃得有多好!

食色那些事 2024-04-17 14:24:19

英國能夠在二戰中成爲戰勝國,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當局的食品政策也是一個重要的積極因素。

在二戰期間,英國的食品價格僅僅上漲了20%,已經是戰時奇迹了。他們吃著便宜又營養的膳食, 比當時很多國家的人都要健康。

那麽,英國人是怎麽做到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英國二戰時期的飲食問題~

戰時食品籌劃

這要從二戰爆發前說起。那時英國人口約爲4600萬到5200萬,然而英國的食品70%都依賴進口,每年要進口2000萬噸。

具體來說,50%的肉類、70%的奶酪和糖、80%的水果、70%的谷物和脂肪和90%的黃油都是進口的。其中,1/6 的肉類、1/4的黃油和1/2的奶酪都是來自新西蘭。

軸心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想盡辦法切斷這些食品供應線。

英國政府是從1936年開始籌劃戰時配給的,他們根據一戰的經驗,成立了食品(國防計劃)部門來進行具體規劃。

戰時配給手冊

1939年9月8日,也就是英國向德國宣戰的5天後,政府向民衆發放配給手冊。不過因爲媒體和民衆的反對,配給手冊真正投入使用是在4個月後。

收到當年的配給手冊後,就可以拿著它們去想要的商店進行登記。在不同的商店可以購買不同的商品,比如在肉店買肉,在面包店買魚等。

茶的配給券是個例外,因爲你可以在任何商店使用它們,也不需要登記。

如果你已經把本周內某個商品的所有配給券都用完了,那麽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無論你花多少錢,都買不到想要的東西。

當然,也有很多食品是不配給的。例如季節性水果,因爲政府必須保證配給的食品是可以持續長期供應的。

也有一些常見的食品是不包含在配給制裏的,比如鹽和咖啡。

當時英國人不太喜歡喝咖啡,所以也可以理解。

還有一些食品,比如檸檬和香蕉也是沒有配給的,因爲在整個二戰期間它們都從英國消失了。

有些在戰爭期間長大的英國人直到10多歲才第一次看見香蕉。

有意思的是,戰爭期間面包是沒有配給的,可是戰後卻實行了配給。

偶爾會有新鮮的橙子從美國運來,但是僅限于兒童食用。

1941年12月,配給制裏出現了積分配給,可以和定期優惠券配給結合使用。

你可以用積分購買積分配給中包含的任何物品,而且不限地點。

第一批實行積分配給的食品是肉罐頭、魚罐頭和豆類罐頭;

後來,大多數罐頭食品、果幹、谷物、豆類、餅幹等都實行了積分配給。

食品部會根據當時供應情況調整食品的成本點數,家庭主婦們則會時刻關注報紙上“積分價值變化”的新聞,然後計算怎麽使用積分更劃算。

戰時陸軍婦女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了一支陸軍婦女隊,招募女性代替參軍的男性農民從事農業活動。

1939年6月,英國農業和漁業部重組了陸軍婦女隊。

她們夏天每周工作50到54個小時,冬天工作48個小時。但是,她們得到的工資卻比男性低20%。

到了1944年,英國陸軍婦女隊已經擁有超過80000名女性。直到1950年10月21日,隊伍解散。

而她們的事迹似乎也隨之消散了。直到2008年6月,時任總理戈登·布朗向當時仍在世的一些陸軍婦女隊退伍軍人頒發了徽章。

戰時勝利花園

1939年10月,也就是宣戰一個月後,食品部發起了勝利花園運動。

1941年,美國人通過英國戰爭救濟協會運送了9噸蔬菜種子到英國,這些種子都被種在了英國人的家庭花園裏。

食品部還征用了英國城市中的綠地,甚至是皇家公園、肯辛頓花園等一些公園,並把土地分給了各戶家庭種菜。

自己種菜有一個問題就是肥料。因爲戰爭的問題,商業化肥缺失,所以很多家庭就會讓自家孩子提著桶到路上,用鏟子把路過的馬(運貨馬車或者警馬)留下的糞便收集起來,這就成了天然的肥料了。

勝利花園運動取得了巨大成功。到了1943年,據估計,家庭菜園生産了超過100萬噸農産品。到了1945年,英國人消費的食品中75%都是本土生産的。

戰後,爲了産出更多食物來養活饑餓的歐洲人,勝利花園運動仍在繼續。

戰時餐廳

1940年7月,餐廳限制法規開始生效。第一條規定就是:一頓飯不能同時吃肉和魚。

1942年6月,另外兩項餐廳限制法規生效。首先,餐廳的餐點不能超過三道菜。第二個規定是,任何餐廳的餐費不得超過5先令(不包括酒水和咖啡)。

而爲了能夠從中獲利,餐廳在准備食物時也更加節儉,或者提供較小分量的食物,這樣其實也達到了政府的目的。

戰時食堂

食品部的計劃是用工作和學校的膳食補充家庭配給的分量。

戰前,英國學校每天僅提供25萬份餐食。到戰爭結束時,學校供餐幾乎隨處可見,每天大約會爲1850000名兒童提供食物。

食品部規定,一定規模以上的工廠都必須開設食堂,爲工人提供夥食。工廠食堂的數量從1939年的1500個增加到了1945年的18500個。

在食品部的協調下,流動食堂車隊進入被轟炸地區,爲居民和救援人員免費提供食物。不過,這些流動食堂的資金大部分來自美國的捐款。

英國餐廳

這裏的“英國餐廳”指的就是公共供餐中心,其實它更像是食堂。英國餐廳主要設立在教堂大廳、市政廳、學校禮堂等處,僅在主要用餐時間營業,比如中午至下午兩點半等。

英國餐廳的所有餐點都是免費配給的。唯一的規則就是你只能吃一份肉類、野味、家禽、魚、雞蛋或奶酪。你不能在同一餐中吃以上清單中的兩個。

英國餐廳提供基本食物,比如香腸、土豆泥、肉汁或牛肉末配防風草、蔬菜和土豆。

還有布丁和蛋奶凍。

一些英國餐廳爲礦工等工人提供外賣餐食。比如肉餡餅、香腸卷或午餐肉三明治;

火腿或培根三明治;

茶點餅配黃油和果醬等等。

到1943年11月,英國餐廳的數量達到了2145家。

而餐廳裏的所有剩菜剩飯也沒有浪費,被送到了當地的養豬俱樂部餵養豬了。

戰食品保存法

當時,英國的家庭婦女經常用罐裝來保存食物。水果和蔬菜主要是保存在帶蓋子的玻璃罐裏。

但是制作果醬和蜜餞並不容易。即便是自己種植了水果,但是糖是定量配給的。很多英國人早早就開始節省糖來制作果醬和蜜餞。

食品部還指導人們如何通過腌制和其他方式來保存肉類。比如豬排或羊排先煮熟,然後放入覆蓋脂肪的罐子裏,可以保存長達6周。

戰時的肉類

肉類當然是要配給的。它也是1954年配給清單上最後一個被剔除的東西。

但是在肉類裏也有一些是沒有配給的。比如馬肉就是不配給的。

內髒和香腸只有在1942年至1944年間配給,但內髒仍然是稀缺品;

香腸裏的肉很少,其他配料卻很多。對此,食品部發布了一項規定:香腸必須含有至少10%的肉。

另外,肉餡餅也是不配給的,只是這個時期肉餡餅的肉很可能都是午餐肉。

來自美國的斯帕姆午餐肉非常多,但在當時還是很受歡迎的。

午餐肉放在煎鍋裏煎炸,或者和薯條一起放在油裏煎炸。

魚類也沒有實行配給。這和當時沒辦法確保漁民可以持續出海捕魚也有關系。

因此,魚店外面總是排著很長的隊伍。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吃罐裝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炸魚薯條是沒有配給的。所以,在戰前被當做工人食物的炸魚薯條在戰時逐漸成爲了所有英國人的食物。

爲了吃肉,英國人開始自己養動物了。

社區裏成立了鄰裏養豬俱樂部。俱樂部會一起購買一頭豬,然後用自己的剩菜剩飯來餵養。

如果你屬于養豬俱樂部,那你必須放棄你的肉類配給券。如果你自己養了一頭豬,那你必須登記這頭豬,因爲其中一半要交給政府——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登記自己的豬。

他們也開始在自己的後花園裏養雞。

不過養雞大多數是爲了雞蛋,而養雞的前提就是必須放棄雞蛋配給。

還有兔子,兔子全年都在繁殖,完全不用擔心肉不夠吃。

戰時的脂肪

脂肪是定量配給的,因爲它們也用于軍事物品,比如炸藥和潤滑油。

隨著新西蘭的黃油供應減少,英國開始自己生産國家黃油。

此外,還有一種國家人造黃油,但是有人形容它的味道像融化的蠟燭——真的是味同嚼蠟了。

也有不少人把甘油和石蠟作爲烹饪油脂,以至于食品部不得不限制它們“僅用于醫療目的”來出售。

加拿大紅十字會爲加拿大、英國和盟軍戰俘提供的郵包比英國或美國的要更受歡迎,這是因爲它們的包裹總是包含罐裝的黃油,而70%的英國或美國包裹裝的都是人造黃油。

戰時的特殊食品

爲了替代一些食品,食品部發明了幾種新的食品。

當時白面粉在很大程度上被禁止家庭使用,只是被允許用于商業生産一些餅幹。

而白面粉的替代品就是國家面粉,也被稱爲“小麥粉”。這種面粉還保留了麸皮,一些家庭婦女嘗試用尼龍襪來過濾,篩出的麸皮就用來當做雞食。

面包師使用國家面粉制作一種面包,被稱爲“國家面包”。

營養學家對這種面包的成分大誇特誇,然而,英國人卻不買賬,他們稱其爲“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因爲他們真的非常不喜歡它。但是不得不承認,英國人在二戰中不缺面包就要感謝國家面包。

當時新鮮的液態牛奶供應也是有限的,因此食品部創造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奶粉。

一種是“家用奶”,也就是供普通消費的脫脂奶粉。第二種是國家幹牛奶,這是一種用來餵養嬰兒的幹性“全脂”奶粉。

從1942年7月起,英國用美國提供的“國家幹雞蛋(一種粉末狀的幹雞蛋)”來替代真正的雞蛋。

戰時的根類蔬菜

二戰時,胡蘿蔔並不短缺,而且它也很健康,所以食品部大肆推廣胡蘿蔔。

他們建議把胡蘿蔔制成胡蘿蔔汁、胡蘿蔔醬和胡蘿蔔咖喱等。

爲了進一步宣傳,食品部還讓迪士尼漫畫家漢克·波特創造了一個胡蘿蔔家族形象:喬治·胡蘿蔔、克拉拉·胡蘿蔔和胡蘿蔔博士等。這些卡通角色被廣泛應用于報紙宣傳、食譜小冊子、海報和傳單中。

甚至爲了減少浪費,官方建議不要削胡蘿蔔皮,只要清洗幹淨,把頂部稍稍切掉就可以了。

食品部把同樣的“手段”用在了土豆身上,他們創造了“皮特土豆”這一角色,它還有自己的角色歌曲。

同樣地,食品部在宣傳土豆時也建議不要去皮,總之不能浪費。

二戰期間英國最有名的菜肴之一就是伍爾頓派,本意也是爲了推廣根類蔬菜。

伍爾頓派由胡蘿蔔、蕪菁、歐洲防風草、土豆和燕麥等烹饪而成。但是,伍爾頓派似乎並未真正得到英國人的喜愛。

戰時的洋蔥

戰爭初期,洋蔥就從貨架上消失了。因爲此前洋蔥都是從百慕大、布列塔尼和海峽群島進口的,所以英國本土並沒有大量種植。

洋蔥變得非常稀有,以至于它們成爲了抽獎和競賽的獎品。1941年2月,倫敦《泰晤士報》的工作人員舉辦了一場抽獎活動,抽中的人可以獲得1磅半的洋蔥。

爲了增加洋蔥的供應量,農業部長羅伯特·哈德森宣布把國內洋蔥産量增加15倍。

到了1942年,部長宣布洋蔥短缺問題得到了緩解,但事實上洋蔥還是一種珍貴的食物。

戰時公衆健康

英國政府不僅關心民衆是否吃飽,也關心他們是否吃好。

醫生定期走訪學校,檢查孩子們的營養和健康情況。

學校每周會給學生服用一種骨髓通便滋補品。學校爲貧困兒童提供免費的膳食。

5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魚肝油;

3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喝牛奶和橙汁。

媽媽們可以在福利中心領取魚肝油和濃縮橙汁。

政府創造的每一種國民食品,以及發布的每一種建議食譜,都是經過營養師、營養學家和家庭經濟學家的仔細研究。

因此,盡管很多英國人在戰時過得貧苦,但是直到戰爭結束他們都很健康。總體而言,兒童比戰前更高、更重。嬰兒死亡率下降。

自然原因死亡的平均年齡增加,也就是說平民的壽命更長。

以上就是二戰時期英國的食品政策~

如果大家有興趣,下次我們再來聊聊英國一戰期間的飲食狀況~

4 阅读:696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8:18

    不就是糧票嘛

  • 2024-05-12 20:46

    媽的,這該死的帝國主義,想想當年咱們有多困難。

  • 2024-05-02 22:39

    一個從全球殖民地掠奪幾百年廉價資源的英國戰時吃的不錯挺正常的![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5-21 09:47

    最早完成工業革命推動人類科技進步的民族,當然有資格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