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在美國煤礦做工與人打架,悟出一個道理:對外國人不能示弱

興衰五千年 2024-05-01 17:27:26

前言

1994年,在90歲生日到來之時,鄧小平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這份禮物,是一本書。在書的扉頁上,寫著:“祝賀鄧小平九十壽辰。”而落款是:“陳立夫。”時間爲:“1994年8月。”

這本書的書名是《成敗之鑒》,作者便是陳立夫本人。陳立夫從台灣寄來這本書的用意有二:其一是爲了祝賀鄧小平九十壽辰;其二,是爲了增進國共兩黨高層之間的往來,促進兩岸統一。

陳立夫:對外國人不能示弱

《成敗之鑒》,是陳立夫在1994年出的一本書,也是陳立夫的回憶錄,出版社是正中書局。

作爲“蔣家天下,陳家黨”政治格局中的其中一個主角,陳立夫在29歲的時候便擔任了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而他37歲的兄長陳果夫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此時,蔣介石是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那時候,蔣介石因爲要准備北伐,無法分身,便開始尋找管理國民黨的代理人。

1929年3月,由蔣介石主導的、在南京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蔣介石、譚延闿、孫科、朱家骅、古應芬、陳果夫、陳耀垣、胡漢民和于右任(未出席)九人的名字,出現在了大會主席團的席位上。

在這次大會上,會上蔣介石作了黨務報告,譚延闿作了政治報告,何應欽作了軍事報告,陳果夫作了監察工作報告。

此外,這次會議宣布了軍政時期的結束和訓政時期的開始,並說北伐革命的對象爲軍閥、共産黨與帝國主義,還指責蘇聯爲“赤色帝國主義”。

3月28日,國民黨三屆一中全會在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陳立夫被推選爲中央秘書長,而蔣介石爲組織部長,葉楚伧爲宣傳部長,戴季陶爲訓練部長,共同組成國民黨中央黨部。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的政治格局正式形成了“蔣家天下,陳家黨”。其中,陳果夫和陳立夫兄弟掌握了國民黨的實權,被稱爲CC系。

正因爲陳立夫有著這樣的經曆,所以他的回憶錄《成敗之鑒》,在現代中國曆史中有著見證曆史的作用,可以爲人們提供一些寶貴的圖文史料。

在這本書中,陳立夫講述了他的一些往事。其中,有他在美國的煤礦公司當礦工的一段經曆。

1924年,憑借《中國煤礦業的機械化與現代化》爲題的畢業論文,陳立夫從匹茲堡大學畢業,獲得了碩士學位。這一年,陳立夫24歲。

畢業後,懷揣實業救國夢想的陳立夫,參加了礦業局的訓練。期間,陳立夫還學習了礦坑爆炸的應變措施,以便在將來爲國家的煤礦工業上有所建樹。

後來,陳立夫進入匹茲堡煤礦公司,從事有關礦坑的工作。再後來,陳立夫又轉入史克蘭頓白煤礦區的麥文礦業公司,參加了工作。

那時候,礦區有一萬多名礦工,而陳立夫是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一次,在礦坑裏幫助一位叫約翰的電器匠修電線時,約翰要陳立夫找一個錘子。很快,陳立夫便找了一個有些破的錘子,准備交給約翰。

然而,在看到陳立夫手中拿著的錘子時,約翰帶著輕蔑的口氣,說:“這錘子像你們中國人!”

聽了約翰的話,陳立夫的怒火湧上心頭,當即用手中的錘子,砸了約翰一下。約翰也不示弱,馬上和陳立夫扭打在一起。

很快,在陳立夫和約翰打架的周圍,聚攏了許多礦坑裏的工友。不久後,工頭也趕了過來,這才制止了正在打架的兩人。

隨後,工頭詢問陳立夫和約翰爲什麽打架?陳立夫便把心中“你侮辱我的國家,我不能原諒你”的真實想法說了出來,說約翰用“錘子”侮辱中國。

聽了陳立夫的話,工頭又向約翰和其他人了解了情況。最後,工頭責備了約翰,並告訴工友們以後不許侮辱別人的國家。

在《成敗之鑒》中敘述完這件事情後,陳立夫又寫了這件事情給他的啓示:“對外國人不能示弱。”

在煤礦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陳立夫突然接到了大哥陳果夫從國內發來的一封電報。在這封電報裏,陳果夫告訴陳立夫他們的繼祖母楊氏去世了,要他趕緊回國,並希望他爲國家服務、獻身建設工作。

回國後不久,陳立夫便接到了中興煤礦公司總經理錢新之的邀請,讓他擔任中興煤礦公司的工程師。想到這個職位符合他實業救國的夢想,陳立夫答應了錢新之的邀請。

然而,就在准備前往中興煤礦公司任職的時候,陳立夫收到了陳果夫轉來的兩封電報,說:“你去美國時,蔣先生也曾幫助過你一部分學費,而且他已來了兩次電報,囑你去幫忙。你如果一定要做工程師,可當面報告蔣先生,他曾經同意你學礦,或許會替你決定的。”

原本,陳立夫對政治不感興趣,一心想著實業建國。那時候,在耳熟陳琦沒的幫助下,陳立夫考進南洋路礦學校預科班,並于兩年後正式進入這所學校讀書。

南洋路礦學校畢業後,陳立夫非常想上大學,繼續攻讀采礦。然而,那時候陳家被袁世凱抄家,根本拿不出錢讓他讀書。

後來,陳立夫打聽到天津的北洋大學學雜費和生活費都比較便宜,便瞞著家人,偷偷地考上了這所學校。最終,家裏人同意了陳立夫繼續上學的要求。

在北洋大學,陳立夫在礦冶工程系參加了學習。讀書期間,爲了賺一些錢減輕家裏的負擔,陳立夫利用暑假的時間,爲老家湖州的大戶人家測量田地、繪制地圖,把賺來的錢花在了學業上。

1923年,在陳立夫北洋大學畢業的時候,清華大學選派了一批學生赴美留學,同時也給外校學生提供兩個獎學金名額,具體分配爲:南方一名,北方一名。陳立夫也想去美國深造,便在北方報了名。

最後,陳立夫沒能拿到北方的那個名額,只好選擇了半工半讀的方式。在陳立夫准備前美國的時候,他繼祖母家中親戚的小孩剛好也要留美,便托他照顧,資助了他前往美國的路費。因此,陳立夫對繼祖母十分感激。

到了美國後,陳立夫來到美國的煤炭和鋼鐵工業中心匹茲堡,進入了匹茲堡大學煤礦工程學系,參加了學習。

期間,爲了賺錢,陳立夫利用周末的時間,到附近的中餐館去洗碗,以支持他半工半讀的部分費用。

由于在美國上學時,蔣介石資助了一些錢。所以,陳立夫便聽從了陳果夫的話,前往廣州,面見蔣介石,准備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蔣介石。

在廣州見到蔣介石後,陳立夫便按照自己想好的,說自己還是想當采礦工程師。然而,蔣介石卻對陳立夫的興趣和志願不感興趣,甚至不願意聽他陳述,直接擺了擺手,說:“現在時需要你革命的時候,還開什麽礦,要開礦,可開采革命之礦。”

聽了蔣介石的話,陳立夫雖然心中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但也知道再爭辯也不會改變什麽,便答應了蔣介石的要求,但還是說:“我沒有學過軍事,不能投身行伍,只想做點兒文職工作。”

此外,陳立夫還提出了兩個條件。他說:“第一,如有機會,我仍然希望回到我本行去工作;第二,我爲你效力,一定竭盡智能,接受指導,同時也希望你尊重我的人格,不受怒罵。”

陳立夫說完後,蔣介石想了一下,便點頭表示同意。隨後,蔣介石便任命他擔任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辦公廳機要秘書。從此,陳立夫違背了本來的意願,進入了中國的政壇。

那時候,陳立夫實際上就是蔣介石的私人秘書,住在蔣介石的官邸裏。在工作中,陳立夫爲了提高工作效率,還自創了一套“五筆檢字法”,也就是將文字分爲五個筆畫系統,即:點、劃、直、斜、曲,並以此爲基礎,進行了細分。

運用這套“五筆檢字法”,陳立夫將公文進行了分類。有一次,蔣介石要他去找一份文件。不到一分鍾的時間,陳立夫便准確地找到那份文件,並將它帶到了蔣介石的面前。

對此,蔣介石感到十分詫異。在聽了陳立夫的解釋後,蔣介石非常高興,說:“你這是把科技知識運用于你的文書工作了!”

後來,陳立夫將他自創的這套方法整理成冊,取名爲《五筆檢字法之原理與運用》,並委托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在蔣介石身邊工作的歲月,不僅讓陳立夫的理想沒有達成,還影響到了他的婚姻。

原本,在陳立夫剛回到祖國不久後,便打算于女朋友孫祿卿結婚。最終這樁婚事只能讓位于北伐需要了。

1926年,北伐軍占領了江西全省。此時,蔣介石盤踞在江西,以手中的兵力,逼迫國民政府遷都南昌。

因此,陳立夫才有了短暫的時間回到上海,與女朋友孫祿卿舉辦了一場婚禮。

陳立夫是一個大才子,孫祿卿也是一個大才女。在婚禮上,新娘孫祿卿一時動情,竟然那筆潑墨作畫,創作了一幅“桃柳蜜蜂圖”。

在這幅畫作中,嘉賓們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象:桃花盛開,柳葉吐翠,幾只蜜蜂穿梭在花間,辛勤地采蜜,讓人大爲贊賞。

看著孫祿卿的畫作,主持婚禮的陳果夫有感而發,提筆爲孫祿卿的話題了詞:“桃紅柳綠含春意,從此相親蜜蜜甜。”以此來祝賀弟弟陳立夫和弟媳孫祿卿新婚快樂,祝願他們白頭到老。

《成敗之鑒》中的一些秘聞

1928年,陳立夫被蔣介石任命爲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主任。

1929年,在蔣介石主導召開的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立夫被推選爲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這一年,陳立夫只有29歲,成爲了國民黨曆史上最年輕的中央秘書長。

1931年,陳立夫被任命爲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 後來,陳立夫又擔任了國民政府土地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1938年,陳立夫被任命爲國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部長。任職期間,陳立夫主持了北大、清華、南開等高校的大搬遷。

經過長途搬遷後,高校的損耗很大,圖書設備、師資十分緊張。有人提出,考慮到戰時的資金緊張,這些高興已經沒有繼續辦下去的必要了。

對此,陳立夫表示:“戰時如平時,教育與軍隊一樣重要,建設棟梁不可停滯;必要時將一些學校合並開辦,但高校數量應有適當增加,特別是師範、農、工、醫等專門學校。”

那時候,爲了讓貧困生可以繼續學業,陳立夫還設立了“貸金制度”,這在抗戰時期時很不容易的。

當時,有不少青年學生遠離故土,來到抗戰大後方,在生活上缺乏保障,想要安心讀書變得非常困難。

在陳立夫設立的“貸金制度”中,規定:“中等以上學校,家境貧寒或斷絕經濟來源的學生可以申請貸款用于維持生活和學習;而對師範生、保育生、邊疆學生、抗戰功勳子女等,則實行公費生辦法。”

那時候,“貸金制度”的設立,確實幫助下連續多青年學子,完成了他們的學業。其中,楊振甯、李政道等人就是依靠“貸金”完成了學業。

在陳立夫的《成敗之鑒》中提到的一件事情,便是與當年的“貸金制度”有關。關于這件事情,陳立夫的兒媳說:

“公公在《成敗之鑒》中提到,20世紀80年代末,一位台灣學者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遇到好幾位大陸學者,他們都是抗戰中就讀公費學校的受惠學子,台灣學者後將此事轉述給公公,而他聽後很是欣慰。說起來,爲建設培養人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1945年8月,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

然而,在日本投降前夕,蔣介石爲了積極反共,占領地盤,收納了不少汪精衛僞政府的人員,而陳立夫便爲蔣介石辦過這樣的事情。

在《成敗之鑒》中,陳立夫便記錄了這樣一件極少爲人知的事情:

“日本人投降之前,丁默邨任僞浙江省省主席,周佛海任僞行政院副院長,李俊龍任僞上海市市長;丁在浙江,周在南京,李在上海,這三個地方很重要。我派了一個姓趙的(趙冰谷)的人去找丁默邨。我告訴他說:現在戰爭快要結束了……你們只要爲我方做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你們做得到的話,你們雖然是漢奸,可是我可以保證你們不死。

哪三件事情呢?第一件是,南京、上海、杭州這三個地方,你們要守住崗位,不能讓江北的新四軍先占去;第二件是,京滬、滬杭兩條鐵路上所有的僞軍部隊要能控制得住,因爲這很重要,我們的軍隊可立刻由鐵路運輸到上述三個據點而無阻礙;第三件是,戰爭一結束,你們要以最快方法聯絡上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讓中央軍立刻開進以上三個地區。

這三件事,你們必須做到,這與你們幾個人是生命攸關的。”

爲了活命,丁默邨等人按照陳立夫的話做了。于是,陳立夫便將這些人保了下來。對此,蔣介石也在暗裏表示認可。

然而,丁默邨卻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在南京關押期間,丁默邨不顧陳立夫的一再告誡,以犯病爲由,提出保外就醫。

看病期間,丁默邨因不甘寂寞,到南京的玄武湖遊玩。在丁默邨遊玩的時候,恰好被《中央報社》的記著碰上,便在報紙上發表了一條消息:“漢奸丁默邨逍遙玄武湖。”

在報紙上看到這條消息後,蔣介石非常生氣,立即將陳立夫找來,大罵道:“你說他生病,生病怎能遊玄武湖。輿論罵我們包庇漢奸,像丁默邨這樣的漢奸怎能包庇?應予槍斃!”

1947年7月5日,丁默邨被執行了槍決。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慘敗,退守到台灣。那時候,陳誠在台灣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勢力。

因此,爲了經營台灣,蔣介石讓陳誠擔任了台灣國民黨政府的“行政管理機構”院長,並決定把與陳誠不和的陳立夫攆出台灣。

那時候,看到蔣介石明裏暗裏透著對自己的不滿,陳立夫對蔣介石說:“總裁,大陸失敗,黨、政、軍三方面都應該有人出面承擔責任。黨的方面,果夫和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我覺得果夫和我都不宜參加此次黨的改造。”

不久後,陳立夫便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限他在24小時內離開台灣。

1950年8月4日,陳立夫帶著全家倉促離開台灣,到美國定居。

在美國,陳立夫爲了生活,辦了一個養雞場。對于這件事情,陳立夫的兒媳說:“我們後來問過公公,爲什麽選擇養雞。因爲這跟他的專業實在差得太遠。他幽默地說:‘雞不會像人那麽複雜,雞比人聽話,雞比人好管。’”

後來,養雞場的效益不好,陳立夫只好關閉了養雞場。

養雞場關閉後,陳立夫的閑暇時間多了起來。這時,一位熱心的中國人辦的基金會想整理普林斯頓大學蓋斯特圖書館館藏的數千本中醫藥書籍,便邀請陳立夫幫忙。

聽了那位中國人的話,想到猶太人蓋斯特收集的這些中醫藥書很有價值,陳立夫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義,便答應了下來。

原來,這些中醫藥書籍,是一位叫做蓋斯特的富有商人收藏的。在年輕時期,蓋斯特因爲患了眼疾,遍訪世界名醫都沒能只好,最後在河北定州被中醫只好了。因此,蓋斯特覺得中醫非常神奇,便開始收集各種中醫藥書籍,並且每年都會專門撥出資金,用來購買中醫藥書籍。

久而久之,蓋斯特收集的中醫藥書越來越多。後來,在愛因斯坦的建議下,蓋斯特將這些書放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

1965年3月5日,陳誠在台北離世。蔣介石這才想到了在美國定居的陳立夫,通知他盡快返回台灣。

1969年,陳立夫帶著全家,回到台灣定居。隨後,陳立夫擔任了“中國醫藥學院”董事長。

1992年,大陸記者團首次訪問台灣。

在接見首批訪台的大陸記者時,陳立夫說:“若爲了國家統一,只要兩岸人民需要我,我就會去大陸,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國家強盛,人民安樂。”

然而,在李登輝的阻撓下,陳立夫訪問大陸的心願,最終未能達成。

1994年6月,陳立夫的回憶錄《成敗之鑒》由台灣正中書局出版。

8月,在鄧小平的90歲生日時,陳立夫把自己的回憶錄《成敗之鑒》,作爲一份特殊的禮物托人送給了鄧小平。

1999年,在澳門回歸時,99歲的陳立夫,特意書寫了“雪恥榮歸”四個字送給澳門,表達了對澳門回歸祖國的激動之情。

2001年2月8日,陳立夫在台中市中國醫藥學院附屬醫院病逝,享年101歲。

2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