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亡,是喪于流民大起義還是亡于女真?

悠然修 2024-05-05 09:57:12

明史圈有個熱度不低的話題,大明是喪于李自成、張獻忠爲代表的農民起義軍,還是亡于努爾哈赤、皇太極爲首的遼東女真?

雖然明末農民戰爭的規模聲勢以及造成的影響都非常大,但其固有的幾處“硬傷”決定了它並不足以毀滅明朝。

第一, 起義軍本身的戰鬥能力並不高。

有句玩笑“不要用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挑戰別人吃飯的職業”,把它用在明末農民戰爭中也不違和。明末各部農民軍的戰鬥能力和明朝的職業軍隊,確實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朝廷官軍鎮壓各地起義軍的實際戰例中,以少勝多不僅是“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說是常規模式。而且個別明軍部隊追著十幾倍的農民軍打都不稀奇,例如曹文诏部、關甯軍等等。

農民軍除開正面難以抗衡官軍,被官軍設伏、偷襲、包圍、分裂等戰例也非常多,這也說明各部農民軍的軍事能力相較于明軍低一個檔次。正是因爲自身戰鬥力差,各部農民軍對抗明廷的主要手段就不是正面作戰,而是裹挾民衆流竄于各地。

後來張獻忠、李自成們能掘皇陵、克京師,與其說是農民軍自身戰鬥力提升,不如說是明廷自身的原因(如缺饷、朝廷瞎指揮等)導致明軍戰鬥力大幅下滑。後金入關後以收編明朝降軍剿滅各地起義軍,也旁證了農民軍的戰鬥力並沒有質的變化。

第二,起義軍整體上一直處于分裂的狀態。

從天啓七年陝西王二起義到康熙三年夔東十三家被平滅,明末農民軍在近四十年的鬥爭史中就從未形成過一個統一的旗號或組織。不僅各地農民軍各自爲戰,各部農民軍內部也是山頭林立。這不但讓起義軍難以整合力量,還頻繁爆發內鬥自耗。

這種分裂,讓原本就戰鬥力不高的起義軍更難以與朝廷對抗,明廷也因此有了幾次整體剿滅起義軍的機會。如楊鶴招撫陝西、河南武安之圍、楊嗣昌的“十面張網”等。雖然最終朝廷失敗了,但失敗的原因更多在于朝廷政策失誤而不是起義軍太強。

第三, 起義軍一直都缺乏系統的組織能力。

前文有提到明末各部農民軍的主要作戰方式是流竄于各地,這除了戰鬥力不如明廷軍隊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各部農民軍沒有將地盤、人口持續轉化爲戰鬥力的手段或者說管理模式。

爲了獲取持續戰鬥的資源,各部農民軍在劫掠當地糧食、錢財、人丁之後,就必須轉戰至下一個地方以便後續的劫掠補充 …… 所以毛教員也稱明末農民起義爲“流寇式”的起義。

這種“蝗蟲過境”式的搜刮,隨著其規模的擴大,對各地士紳、民衆的傷害也會越來越深,進而激起他們更爲激烈的反抗。而士紳恰恰是整合、組織、轉化地方資源的核心,所以當他們徹底站到起義軍對立面時,也意味著起義軍的末日。

漢末黃巾、唐末黃巢、元末紅巾(包括清末太平天國),均證明了這一點。朱元璋能創立明朝,恰恰是因爲他很早就脫離常規的農民軍模式,積極與士紳合作,改“打土豪”爲“和土豪共天下”。

所以如果沒有其它外部幹擾,明朝最終平滅農民大起義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但問題就出在了“外部幹擾”上。女真的打擊不僅讓明廷無法專心應對農民起義軍,也迫使明廷不斷消耗軍事資源。當明廷的機動軍事力量被耗盡後,皇帝就只能坐看農民軍向京師殺來。

女真能成長爲明廷的死敵,既不是因爲它是女真,也不是因爲明廷的“養寇自重”,而是女真在持續提升自身的組織能力。

整個明季蒙古人的戰鬥能力一直沒有變弱,蒙古整體的軍事動員能力也從未低于過二十萬衆,爲何兩百多年裏蒙古一直無法恢複當年的統治呢?原因大家都知道,因分裂導致力量無法集中。

努爾哈赤的“八旗”雖然是種基于奴隸制的落後制度,但其能將女真松散的部落聯盟,轉化爲一個內部管理嚴密、各部力量可以有效整合的強力集團。這種組織能力,才是對明朝的真正威脅。

這種組織能力的威力首先就反映在軍事上。

論及明軍各部的戰鬥能力,並不是都弱于女真。例如白杆軍、浙軍、關甯軍,在渾河、西平堡也讓女真膽寒過。但當明軍各部聚集在一起和女真進行大會戰時,組織能力上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

無法有效整合的明軍,朝廷和統帥、統帥和將領、各部將領之間都會各具心思。要麽各自爲戰、要麽就想著如何保存自己 …… 其結果是參戰明軍隨著規模的擴大,整體戰鬥力反而垮塌,大型會戰完全不是女真的對手。

崇祯十五年松錦大戰,前線明軍讓後金束手無策時,朝廷突然不顧統帥洪承疇的意見,強令明軍主力與後金決戰。傾巢而出的明軍僅因糧道被後金一道防線阻隔兩日(沒斷糧),就人心大動。六鎮總兵唯恐自己被安排殿後,不顧將令各自率部逃命。結果原本和後金主力打得有來有回的十幾萬明軍一夜崩潰,後金僅斬首就達五萬三千七百八十八級。

組織能力的提升也加快了女真的壯大。

女真雖然在遼東迅速崛起,但也有個源發的限制 -- 人力資源不足。不足二十萬的人口規模,讓女真無法直接控制遼東廣闊的土地。所以在努爾哈赤時期,女真在遼西即便打贏,也會主動放棄地盤退回河(遼河)東。

正常來說女真如果沒有幾十年的積累,從人力上就無法對明朝形成實質性威脅。但皇太極通過提升組織能力,改變了這一切。

皇太極在八旗的基礎上,系統學習、模仿中原的各種制度。他不僅效仿明朝組建文官朝廷,也在女真內部創造出來了“士紳”這一階層。人力、能力不足,就通過“共天下”吸納外族中堅力量進入自身的“士紳”這一階層來彌補。

皇太極時期女真突破了原本的人力限制,開始有效蠶食遼東土地並能持續將相關資源轉化爲後金的國力和軍事力量。這就讓女真這個小部落,有了主動消耗明朝這個“龐然大物”的能力(五次大規模入關劫掠)。

多爾衮入關雖然占了明朝和農民軍死鬥的便宜,但他憑什麽平滅各地農民軍和南明並掌控比遼東大幾十倍的疆域呢?

多爾衮靠得不僅僅是隨他入關的十幾萬八旗(其中大部分爲漢軍八旗),他更依靠女真已經成熟、系統的管理和組織能力。所以滿清才可以迅速收編前明官僚和勢力,並將他們轉化爲自己的力量進而替代明朝實施有效統治。

2 阅读:139
评论列表
  • ADC 7
    2024-05-06 09:25

    亡于女真

  • 2024-05-06 08:20

    明朝不滅,天理難容!元朝自我崩潰後,華夏四周重回部落時代,幾乎不存在像樣的外敵!近三百年和平發展時機,可明代從明初到明末農民起義就沒停過!大小總計近四千次,這點你可以從明代武職升遷原因以及戰果看出來!除了開國將軍,後來的明代軍官甚至名臣,幾乎全靠剿滅農民起義或者流民升遷!不信有名的你隨便提!曆史上有這樣爛的王朝嗎?

  • 2024-05-06 14:41

    明朝確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