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夫婦收養的外國棄嬰,美成了河南的“埃及豔後”

最華人 2024-05-06 11:48:55

很少有網紅有她這樣的反差感。

她有著極其精致的西方面孔,只需稍加打扮,整體的氣場不輸超模。

另一方面,她又糙得可以,穿著大花襖蹲在家門口吃面條、在烈日下薅草,妥妥的土妞。

最“雷人”的是,她一開口就是地道的河南話,這串台的感覺,像極了大女主用上了拙劣的配音。

有網友評價她:“不開口超模,一開口餾馍。”

● 圖片來源:範梓鶴抖音@小黑妮

女孩名叫範梓鶴,網名“小黑妮”,極強的反差感,讓她火速在社交網絡爆紅。

洋姑娘在河南農村“土生土長”,倒不失爲一個有趣的故事。

而這個故事,要從一個奇妙的緣分開始。

範梓鶴是巴基斯坦姑娘,也是地道的中國妞。

20年前,範梓鶴的父母從河南汝州農村遠赴巴基斯坦打工。

意外的某天,夫妻倆遇見一位孤兒,無依無靠,弱小可憐。

商量之後,他們收養了這位小女孩,並帶回了河南老家撫養,起名爲範梓鶴。

● 範梓鶴和養父母。圖片來源:範梓鶴抖音@小黑妮

雖爲收養,但她是家裏唯一的孩子,父母待她視如己出,因爲天生皮膚黝黑,大家都叫她“小黑妮兒”。

村子裏的閑言碎語無法避免,總有好事者想要吃瓜嚼舌根,範梓鶴總是回怼:“我以前不黑,河南的陽光太強,把我曬黑了!”

父母見到閨女被嘲,總會第一時間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我家閨女黑又不吃你家飯,不喝你家水,我們還黑得好看,黑得健康!”

從小到大,她過著和村裏其他小孩一樣的生活,上學放學,打打鬧鬧,她說:“我的家庭並不富裕,但父母從來沒有虧待過我,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好好愛著我。”

● 範梓鶴和養父母。圖片來源:範梓鶴抖音@小黑妮

懂事之後,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對父母更爲感恩。

如果不是他們的收養,她一個小孤兒能擁有怎麽樣的人生,無法想象。

所以,小姑娘從小就很懂事,雖然很調皮,但總會自覺幫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時間流逝,“小黑妞”漸漸長大,出落得高挑、美麗,過分精致的臉蛋,讓她在全家福上活像一個洋娃娃。

因爲愛的養育,範梓鶴活潑自信,走到哪都像是人間小太陽。

這種蓬勃的生命力,是需要極大底氣的。

“父母就是我最大的底氣”,範梓鶴說。

靠短視頻走紅,是個意外。

2021年夏天,範梓鶴隨手拍攝了一段視頻,鏡頭中的她蹲在家門口吃面條,樸素又大方。

“恁看看,這面條看著真不賴,手擀面!”

● 範梓鶴在吃面條。圖片來源:範梓鶴抖音@小黑妮

西方人的面孔,地道的河南方言,強烈的反差感讓網友直呼“有一種埃及豔後問我這面條中不中的感覺”!

這條視頻獲得了5000多萬浏覽量和130多萬網友點贊,範梓鶴覺得很詫異。

受到網友的鼓勵後,她開始記錄日常生活:薅草、吃席、家常菜......

偶爾,她也會華麗變身,成爲衆人豔羨的人間尤物。

或者穿上民族服裝,這讓走在大街上的她更具異域風情。

“土洋結合”的特質,讓衆網友稱呼她爲“河南埃及豔後”“平頂山黑玫瑰”。

成爲小網紅,範梓鶴是欣喜的,本身是社牛的性格,很願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她靠著短視頻能接到一些廣告拍攝的活兒,帶貨的視頻也能給她帶來些收入。

據她透露,目前,每個月收入可以穩定在4000元左右,雖然不多,但想著這些錢能給父母改善生活,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有了一定人氣之後,不少網絡傳媒公司向她抛出橄榄枝,許以高薪想將她包裝,但範梓鶴都清醒地拒絕了。

快速的商業化只會過早地榨幹自己的價值,而她想耐著性子慢慢打磨自己,沉澱自己。

去年年底,各地文旅都在瘋狂上大分,範梓鶴也琢磨著爲家鄉河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推銷土特産、爲家鄉景點宣傳、展示當地百姓的生活......

“如果有機會能用自己的力量爲家鄉作一點貢獻,我會覺得很榮幸,哪怕是義務的我也願意。”範梓鶴說。

● 範梓鶴抖音截圖

在成長的過程中,範梓鶴不可避免地會遇見身份認同的困惑。

而人與土地的滋養,讓她將“中國”深深地刻在了血液裏。

“雖然我很黑,但我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範梓鶴很自豪。

像範梓鶴這樣被中國人領養的外國棄嬰還有很多。

中國地質學的泰鬥級人物李憶祖,在戰亂時期被洋父母遺棄在了中國。幸運的是,他被一對善良的中國夫婦收養。

即便是在戰時非常嚴峻的年代,養父母也盡力給了他溫馨健康的成長環境。

● 1938年,李憶祖被養母抱著在家中留影

成才之後,他不僅將這份恩情回饋給了父母,也回饋給了養育他的這片土地。

他紮根新疆,一幹就是60年。

終其一生,他都將生命投入到了祖國的建設之中,他說:“我是一個沒有任何中國血統的中國人。”

● 李憶祖做客《奇幻科學城》

2000年,一位上海阿婆遇見了一位黑人棄嬰,滿身的痱子,身體虛弱。

阿婆當時心都快揪起來了,于是把嬰兒抱回家,將他悉心照料大。

20年後,這個名叫朱軍龍的小孩考上了大學,開朗自信,與阿婆也有著濃濃的羁絆。

如今阿婆已老,男孩回饋她的是不離不棄的陪伴與照料,與許多關系疏離的家人來說,他們可謂真正意義上的家人。

● 朱軍龍和阿婆

生育之恩與養育之恩,是教育類話題中被頻繁討論爭執的,而在多數情況下,養育之恩會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同。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拍過好幾部電影來探討血緣與親情。

《無人知曉》通過“西巢鴨棄嬰事件”爲原型寫就,片中的母親在與不同的男性生下四個小孩之後,爲了自己的幸福,任由小孩們獨自生長。

在故事的結尾,最小的孩子被長子的朋友毆打致死,屍體被埋在荒野之中。

幸運的是,在現實中,剩下的三個孩子被鄰居發現後報案,由此被公衆發現並救助。

● 《無人知曉》劇照

生而不養,擁有著血緣關系的母親,成了孩子們悲劇的源頭。

《如父如子》圍繞一起“報錯嬰兒事件”展開。

報錯嬰兒的兩個家庭,直到6年後才發現事情的真相,且在此之前,他們各自的家庭都其樂融融。那麽,孩子究竟要不要換回來?

這是一個關于“血緣”與“時間”的探討,如何做出選擇,關乎每個人對于親情的理解。

最廣人爲之的,便是《小偷家族》。

當六個毫無血緣關系的人住在同一屋檐下,相互取暖,相互依賴,那麽,何以爲“家”?

● 《小偷家族》海報

回到範梓鶴的家庭,當我們看到一家人的全家福時,不禁動容。

他們那麽不同,又那麽相同,大愛無言,唯情而系。

更難能可貴的是,那些被善良的中國人收養的孩子,都在用自己方式反哺著養育他們的家人和祖國。

世間所謂善緣,莫過如此了吧。文/柳嘟嘟

1 阅读:87

最華人

簡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最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