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挂面大王:身家百億,辭職當網紅

最華人 2024-05-07 15:18:11

去年7月,在抖音短視頻平台上,一位“新晉網紅”橫空出世。

令人意外的是,這位“網紅”竟是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

在老人的抖音賬號裏,每一條視頻都由他親自出鏡,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內容非常接地氣。

● 陳克明。來源:抖音@陳克明

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尋常的賬號,卻創下了24小時內增粉15萬的輝煌戰績。

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爲這位老爺子的來頭可不小。

他叫陳克明,今年72歲,江湖人稱“挂面大王”,不少網友都是吃著他做的面條長大的。

從32歲開始做面條、賣面條,白手起家做出了一家市值30億的上市公司。

在公司發展如日中天之際,年邁的陳克明卻選擇功成身退,重新創業。

在他的置頂視頻裏,精神矍铄的陳克明面對鏡頭信心滿滿。

他表示,雖然自己已經72歲了,但內心狀態才27歲,要從頭做出一家上市公司來。

● 精神矍铄的陳克明。來源:抖音@陳克明

老爺子的這番豪言壯語,極大地激勵了廣大網友們。蜂擁而至的粉絲們,像迷弟迷妹一般爲他瘋狂打call。

一位年已七旬,身價百億的集團創始人,在自家生意狀況穩定,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爲何要像年輕人一樣白手起家、從頭創業?

1、殘疾木匠的逆襲

從失意木匠到面條大王,這條路到底有多遠?

每每回憶往事,陳克明都會感慨,如果不是那場意外,或許自己還是鄉下那個樸實勤勞的陳木匠。

1952年,陳克明出生在湖南省南縣。

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陳克明在小學肄業後就沒有繼續讀書。在家務農幾年後,他決定學一門技術來養家糊口。

于是,15歲的陳克明來到教育局基建隊打工,跟著師傅們學習木匠手藝。心靈手巧加上勤奮努力,讓他很快練出了一手不錯的木匠活兒。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克明也像大部分農村青年一樣成家立業、娶妻生子。雖然不甚富裕,可日子倒也過得去。

● 陳克明一家四口合影

上個世紀80年代,木匠是一個在十裏八鄉比較吃得開的職業。陳克明也對自己的現狀頗爲滿意,一度以爲自己可能要做一輩子木匠了。

誰成想,一場意外之災改變了他的命運。

1982年,陳克明在幹活時出了差錯,左手失去了兩個手指,從此變成了殘疾人。

少了兩根手指,木匠自然是做不成了,生活的困頓也隨之而來。

爲了養家糊口,陳克明從事過很多職業,他收過破爛、擺過地攤,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可惜幾次創業都不盡如人意,家庭經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陳克明很快捕獲到一個商機。

有一天,陳克明在糧油店裏無意間發現,來買挂面的顧客,通常一進門就點名要價格明顯更高的外地挂面,比如上海挂面、武漢挂面。

如果店裏沒有外地挂面,那麽顧客甯可換一家店,也不買當地産的挂面。

南縣當地挂面與外地挂面的質量懸殊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這一情況引發了陳克明的思考:如果推出一款質量高、味道好的本地挂面,顧客是不是就不用花高價買外地挂面了?

理清思路後,陳克明很快做出決定——做挂面、賣挂面。

● 走街串巷賣面條的陳克明

1984年,憑借僅有的一台手搖面機和一輛小板車,陳克明開啓了自己的挂面創業之路。

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市場,想要自主創業何其艱難?

好不容易做出來的第一鍋面條,一下鍋就被煮成了糊糊。

陳克明爲此急得團團轉,問遍了懂做面的師傅,也沒得到確切的答案。

萬般無奈下,他只好托人從省會長沙買回制作面條的書。

這些書籍,對于只有小學文化的陳克明來說頗有難度,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他只能找來字典,一個字一個字查詢讀音和解析。

從書中,陳克明終于找到了答案。

面之所以被煮爛,是因爲陳克明的本錢少,只能購買低檔面粉。低檔面粉的彈力不夠強,做出的面自然不容易成型,一煮就爛。

● 手工面條。來源:壹圖網

靠著這種“笨功夫”,陳克明一邊做面、賣面,一邊研究面,每天沉浸在面的世界中,硬是從一個面條行業的門外漢,一步一步成長爲“面條大王”。

坊間傳聞,陳克明不僅能吃出面條的配方,還能吃出面條的加工工藝,對于面條的研究,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江湖人稱“面癡”。

2、風雨創業路

創業之初,陳克明每天都在自家小作坊裏制作好面條,然後用扁擔挑著面,走街串巷,沿街叫賣。

由于面條質量好,很多人都成了他的回頭客。爲了方便大夥兒購買,他就租下了一個攤位出售面條。

有了固定攤位,回頭客越來越多。由于訂單激增,陳克明便進一步擴大規模,添置專業設備,創辦了面條加工廠。

● 早期的陳克明面廠

像很多創業者一樣,陳克明遇到了數不清的困難,同時也戰勝了這些困難。.

招不到員工,他就發動熟人進入面條廠工作;面條總發黴,他就泡在烘幹房裏研究最佳溫度,差點熱暈過去。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陳克明硬是將這個小小的面條廠經營得風生水起。

● 正在手工搖面的陳克明

不僅如此,文化水平不高的陳克明總能發揮一些獨特的創意。

比如那條非常符合品牌形象的廣告語“一面之交,終生難忘”,就是陳克明親自設計的。

● 早期大街上的陳克明面條廣告

而網友們之所以對陳克明面條印象深刻,源于其獨具特色的包裝紙。

爲了節省成本,陳克明都是用報紙來包裝面條。但他很快發現,用報紙包面條,無法分辨出是誰家的面條,更不可能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于是,陳克明制作了一枚刻有“陳克明挂面”的印章,並在自家面條包裝紙上,全部蓋上了這個人名章。

這就是“陳克明面條”的由來,帶有名字的包裝紙,也成爲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 早期的陳克明面條包裝

尤爲難得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大部分中小企業以及有關部門還不具備品牌意識的時候,陳克明就已經注意保護自己的商標權了。

當時,隨著面條生意的日漸火爆,市場上開始出現冒牌的“陳克明面條”,有不少顧客、食品店,因買到質量極差的“陳克明面條”而叫苦不叠。

陳克明的面條廠不斷遭到退貨和投訴,一時間口碑大跌、損失慘重,再這麽下去,廠子被假冒僞劣産品拖垮也是極有可能的。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陳克明趕緊搶注商標並申請技術專利。

經過5年的努力,陳克明終于成爲南縣第一位擁有商標的生産商。

陳克明並沒有因此高興太久,因爲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南縣以外更大的市場。

要想讓“陳克明面條”走出南縣,開拓更大的市場,就需要不斷打開銷路。

爲了推銷面條,也是爲了進行市場調研,陳克明背上一個大大的書包,開始走街串巷去各個食品店、雜貨店推銷自己的面條。

數年來,他風餐露宿、跋山涉水,足迹遍布湖南的各個鄉鎮村落。

而陳克明面條也隨著他的腳步,輻射大江南北,被端上全國各地人民的餐桌。

一直到多年後,當72歲的陳克明出現在短視頻平台時,依然會有粉絲在評論區留言,回憶陳克明在鄉下推銷面條時,與之邂逅的往事。

● 網友留言

晚年的陳克明,外出談業務或開會時,總會背著一個雙肩包,到了就餐時間,他也從不放下包來。

有人提醒他,可以把包放下再吃飯。

而陳克明總會微笑回應:以前推銷面條時要東奔西跑,吃飯都是湊活一口,從不放下肩上的包,早就習慣啦!

3、繁華過後,重返27歲

從1997年開始,陳克明面條也順應時代的發展,開始實現工業化、規模化。

陳克明聯合家中的兄弟姐妹,創辦了家族企業——克明面業。

● 克明面業

在弟弟陳克忠的大力扶持下,克明面業開始騰飛,生産經營穩步運行,業務規模越來越大。

2012年3月,克明面業在深交所中小板塊成功挂牌上市,成爲“中國挂面第一股”。

● 克明面業公司在深圳上市

隨著公司的順利上市,昔日挑著扁擔走街闖巷賣挂面的小商販,已然成爲身家超10億元的“挂面大王”。

雖然事業達到了巅峰,但陳克明身上卻看不到上市公司老總的氣派和威風。

他穿著布鞋,背著自己略舊的雙肩包,穿梭于商業會議和公司車間中,簡單樸素一如往常。

● 演講中的陳克明

對待工作,陳克明也依然保持著那份初心。

比如他堅持不做加增白劑的面條,一直使用不含熒光粉的包裝紙,還保持著煮剛下生産線的面條,進行品嘗的“老習慣”。

上市之後,陳克明也曾面臨諸多“誘惑”,很多暴利行業的機會紛至沓來,可無一例外的都被他拒絕了。

“三十年來,我都沒有被騙過,因爲我沒有貪欲。”

● 陳克明檢查生産的面條

陳克明自己也承認:“房地産是很掙錢,很多人來找我做,但那個錢我掙不著。說實在的,我一沒那個能力,二不擅長拉關系,的確是做不來”。

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錯了。

去年10月,陳克明將集團業務交給了弟弟陳克忠和兒子陳宏,正式宣布退休。

吃快餐,能步行絕不坐電梯,這位“面條大王”的退休生活依然低調且樸素。

事實上,陳克明雖然從公司退休了,但其實是處于“退而不休”的狀態。

已是古稀老人的他並不服老,像三十多年前那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一樣,不斷尋求新的事業突破點。

在做成一碗健康好面條後,陳克明還想做一碗健康好米飯。

● 陳克明慢糖米

在退休之前,71歲的陳克明就已經正式入駐抖音,開始打造自己的個人IP,並隆重推出了自己的健康米産品。

早在2017年,陳克明就曾嘗試轉換賽道,還在養殖業內小試牛刀。

然而他的養豬事業並不順利,但這段失敗的創業經曆,也激勵他一心打造個人IP,全力發展線上銷售渠道。

開通抖音賬號後,陳克明發布的第一條視頻就達到了60多萬贊,漲粉15萬,一躍成爲“新生代老網紅”。

很多與他有“一面之交”的網友,紛紛在視頻下方留言,字裏行間是滿滿的情懷和對老人的崇敬:你就是陳克明啊,我吃你面吃了半輩子了,今天才見到你。

● 網友留言

當被問及研發健康米的初衷時,陳克明是這樣回答的:“我曾經因爲在南縣買不到好的挂面而開始做面,發誓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挂面,我做到了。今天我相信自己照樣有勇氣、有能力,研發出世界最優質的全谷物食品,有志者事竟成。”

也有人爲這位老人擔心,在年過七旬後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不怕砸了自己“面條大王”的招牌麽?

陳克明笑道:“沒有關系呀,我本來就一無所有,最初的夢想就是吃飽肚子,現在已經遠遠超過這個期望了。爲什麽想做第二家上市公司呢,第一家公司上市以後,我就拿出了10%的股權分給大家,大家買房買車,大家高興我就更高興,只有心裏先想著別人,自己的收入肯定會更豐厚。”

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

或許,這正是陳克明人生開挂的終極秘訣。

4

村上春樹曾說:“沒有專注力的人生,仿佛睜大雙眼卻什麽也看不見。”

可見人生最難得的,便是這“專注”二字。

從一個挑著扁擔走街串巷賣挂面的小商販,逆襲爲身家超10億元的“挂面大王”。

陳克明擇一事而終一生,憑借專注、堅守的“工匠精神”,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尤爲難得的是,他始終秉持“利他思維”來做人做事,並對金錢財富有著清醒通透的認知。

作爲一名終生學習踐行者,他對精神的追求遠遠大于對物質的追求。

和賺錢相比,陳克明更在乎的,是對社會、對他人的貢獻,是成長帶來的快樂,是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什麽人,才算是年輕人?

一個人是否年輕,不能僅靠年齡來界定。

只要一個人心中有夢,敢于追夢,那麽他永遠都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從這個層面來看,72歲的陳克明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夥子”。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永遠年輕,永遠健康,永遠向前奔跑,永遠熱淚盈眶。

這位72歲的“小夥子”,福氣還在後頭。文/天山月

1 阅读:55

最華人

簡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最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