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投10億在騰沖建廠,條件是拆掉國殇園,雲南:先拆掉靖國神社

舊聞檔案 2024-05-05 16:39:36

國仇家恨時刻不忘,國殇園萬金不換!日本人連一粒泥沙都帶不走

20多年前(20世紀90年代),日本三菱公司曾試圖買回埋葬在騰沖縣國殇園中的日軍遺骸,出價十個億。

雲南本土居民嚴詞拒絕:你們連一顆泥沙都休想帶走!

這三具骸骨的背後,刻著中國近代血淋淋的國仇家恨,國人片刻不能忘。

損失慘重的遠征軍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軍侵略野心逐漸膨脹,試圖侵吞整個中國。

在兩國軍事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我國各族人民抱著以死救國的決心,紛紛舉起反抗旗幟。

侵華戰爭很快走向戰略相持階段。

武漢會戰後,日本改變侵略戰術,將注意力轉向西南邊陲之地,以切斷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給中國的軍備援助,同時在東南亞地區挑起戰火,威脅我國邊境安全。

爲守住雲南邊防的最後一道關卡,中國遠征軍趕赴西南邊陲,即便彈盡糧絕,依舊同日軍展開殊死搏鬥。

那時的同古城中,每日都有大量的鮮血流淌進土壤中,那片原本黑色而肥沃的土地,逐漸變成紅褐色。

在曆時10天的艱苦戰鬥中,死傷無數,幾乎被消滅殆盡。英軍援助撤退後,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在占領滇緬公路後,日軍氣焰更加猖獗,在我軍未曾預料到的時候,突襲占領雲南騰沖。

在騰沖縣無惡不作的日軍

進入騰沖後,日軍沒有人性的一面愈發肆意地展現出來,奉行著“三光政策”不斷燒殺搶掠,將數不清的弱勢老人和稚嫩孩童剜死在刺刀下。

把殺人當作比賽遊戲,將騰沖百姓的性命玩弄于股掌中,甚至連孕婦中的胎兒也不放過,並以此爲樂,簡直令人發指。

此外,反人類的細菌戰也侵蝕著騰沖縣。戰火紛飛哀嚎遍野,血紅色的苦難籠罩在騰沖的上空。

誓死收複騰沖

1944年5月,雲南正值雨季,穩定了大部分局勢的中國軍隊,于11日派遣遠征軍橫渡怒江,滇西反攻戰拉開序幕。

1944年6月,我軍成功攻克高黎貢山制高點以及北齋公房,即刻揮師西下,直取騰沖。

7月23日,我軍對騰沖縣發動總攻,同時兼有盟軍轟炸周邊防禦工事,配合炮軍進行攻擊。

此時的日軍已經占據騰沖許久,兩年多的防禦工事修建,武裝據點遍布全城,戰壕四通八達。

外加易守難攻的騰沖城牆,對于並不熟悉當地情況的中醫遠征軍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在激烈攻防下,我軍地五十三軍、第五十四軍先後攻占騰沖縣城東飛鳳山、城西寶鳳山。

但城南來鳳山地敵軍久戰不退,雙方陷入膠著。

爲尋突破口,我軍使用火焰噴射器將敵軍燒斃,成功使殘軍退回城內躲避,以堅石巨磚修築而成的城牆爲據點,死守反攻。

8月2日,我軍第三十六師開始攻城,配合美國空軍,炸開13處防禦缺口。

8月17日,我軍預備2師、36師、116師以及198師進入城中與殘軍展開激烈巷戰,寸土必爭屍橫遍野,每日都有四五百人殉國,傷亡極爲慘重。

9月9日,日軍第148聯殘敵被我軍壓制到城中東北角,爲在“918國恥日”之前成功收複騰沖。

我軍大炮齊發、步兵沖鋒、攻勢極其猛烈。太田大尉見大勢已去,發送完最後一封電報後燒毀國旗、銷毀無線電和密碼本,率部將垂死掙紮。

屍山血海築長城!

在整個收複過程中即便傷亡慘重,遠征軍依舊堅守陣地、艱苦戰鬥,誓死將日軍趕出中國。

騰沖當地百姓也在此時站了出來,自發爲浴血奮戰的遠征軍提供糧食物資,組建戰鬥小組參軍,極盡綿薄之力。

軍民一心的團結極大地鼓舞了遠征軍的士氣,國人共同爲保家救國而戰。

9月9日,遠征軍成功收複騰沖。

從5月11日橫渡怒江開始,到7月28日,曆時79天的掃除日軍外圍據點的戰役結束,共計9000多名中國軍人犧牲,傷亡最爲嚴重的一天,至少8000名戰士以身殉國。

而7月29日到9月14日、曆時48天的城內收複戰,境況更是慘烈。

127天、40多次作戰,中國遠征軍以傷亡1234位軍官、17075名士兵爲代價,共俘虜4名軍官、61名士兵,成功殲滅敵軍100多名軍官、6000多位士兵。

此外,騰沖當地的隨軍民衆,也有6300余人陣亡。

如此,收複騰沖之戰的艱苦和慘烈可見一斑。

立英雄墓、刻紀念碑,以“倭冢”謝罪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

成功收複騰沖後,當地百姓自發替這些遠征軍收殓屍骸,由國民黨元老李根源將軍爲首,爲其設立衣冠冢英雄墓,修築國殇園。

然而地上散落的屍骸還有日本侵略者的,若置之不理放任其腐爛,定然會汙染生態環境,對于孩童們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心理傷害。

經過激烈爭論,騰沖百姓決定在當地建立一座“倭冢”,並在“倭冢”前放置幾尊日軍跪地磕頭的雕像,讓他們在此向那些被殘害的百姓謝罪。

藏重康美少將和他的兩位佐官,更是被綁起來以跪姿下葬,跪地的方向正對著烈士們的陵墓。

當地居民將此稱之爲“倭狗看門”。

時至今日,那些雕塑依舊跪立在騰沖縣,像身遍布青苔,但國人依舊沒有忘記這背後的慘痛國難史。

三菱公司出資十億買日軍殘骸

抗日戰爭結束後,許多日本民衆前來騰沖國殇園祭奠葬身于此的日本軍人。

改革開放之後,這種情況更甚,屢次提出可以出資進行贖買,均被騰沖政府嚴詞拒絕。

1997年,日本三菱集團想要在騰沖設立公司、工廠,並承諾將會投資十億日元作爲建設資金。

這樣一個能夠提供極大就業崗位、帶動經濟快速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合作項目,對于當時還未發展起來的騰沖縣、乃至雲南省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然而三菱集團提出的條件卻極爲荒唐。

他們聲稱:要想建立三菱公司以及下屬工廠,就要拆掉“倭冢”,並將三句日軍屍骸運回日本。

不出意外,條件一經提出就被雲南政府斷然拒絕,當地百姓同樣極其憤怒:國仇家恨絕不爲利益讓步。

合作談判宣告破裂,雲南政府打出一記漂亮的回擊:

“如果想把“倭冢”拆掉帶走日軍屍骸,日本需要拆掉靖國神社,向全世界承認侵略中國的殘酷暴行,並在烈士陵園公開道歉,向死去的中國百姓認罪。”

結局是不言而喻的,日本代表同樣無法接受這三個條件,甚至在如今的日本教育中,他們還大言不慚的歪曲掩蓋事實真相。

國仇家恨印刻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基因中,分秒不能忘,事關民族榮辱的事,自然不能因任何利益讓步。

在新中國旗幟下長大的我們,沒有任何資格替那些犧牲的先輩原諒敵人,唯有將那段慘痛的猩紅曆史牢記于心,代代警鍾長鳴。
5 阅读:54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