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內亂,伊朗終于明白要打大勝仗:要避開美軍,專幹以軍

舊聞檔案 2024-04-18 12:25:20

4月7日,一直對聯合國調停努力置若罔聞的以色列,突然全面回收戰線,將加沙南部幾乎所有的地面部隊全部撤出,僅僅留下一個旅繼續撐門面。

令人不解的是,不久前內塔尼亞胡還在叫囂要戰鬥到底,如今以軍卻全面撤軍,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

以色列撤軍的背後,美國扮演了什麽角色?

損失慘重的以色列

以色列此次撤軍規模之大、行動之迅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因爲這意味著以色列在付出了巨大的損失之後,又吐出了侵占95%的加沙地區。

換言之,以色列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殘暴、將二戰以來猶太人積累的一切光輝形象揮霍殆盡後,幾乎什麽也沒有得到。

做出如此選擇,以色列的撤軍之舉的背後,一定有著諸多必須結束加沙戰爭的不可抗因素,而這其中,最爲直接的便是以色列在軍事上的巨大傷亡。

爲了打擊哈馬斯,以色列被迫卷入了治安戰的泥潭。

而治安戰,素來是軍事強權的噩夢,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都曾在治安戰的泥潭中將國家推向崩盤的邊緣。

以色列自然也不例外,幾組數據可以對以色列的兵員損失窺視一二。

根據以色列國防部康複司的公開數據顯示,自入侵加沙以來,以軍已有超過6000人受傷,其中約2000人受傷嚴重,已經被判定爲因傷致殘。

而在以色列衛生部的另一份報告中,也指出以色列已有6800余名傷兵接受治療,其中殘疾人數高達3500人。

這麽看,以色列官方承認的受傷人次便在六七千人上下,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數字都是截止2月12號以前的數據,在此之後,以色列官方因爲各種因素已經停止了數據的更新。

之所以停止更新數據,這其中的緣由不言而喻。

考慮到以色列官方素來有意報低傷亡數字,以色列的全部軍事損失將遠超其公布的六七千人的受傷數字。

實際上,美國《紐約時報》在今年三月就曾做過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

其結果是以色列截止今年3月初,至少傷亡了1.5萬人,是其官方數據的兩倍以上。

對于以色列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極高的傷亡數字。

在前五次中東戰爭中,面對阿拉伯聯軍的圍攻,除了差點亡國的第一次戰爭以色列損失了2.6萬人,其後的四次戰爭沒有一次傷亡超過1.5萬人。

其中,第二次和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的損失不足3000人,對比之下,以軍目前保底1.5萬人的損失是有多麽的失敗。

這樣的軍事失敗,無疑是以色列難以承受的。

一方面,高昂的戰爭開支以及傷亡人員的療養、撫恤費用,使得以色列的財政十分吃緊,且給以色列的經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經濟上的損失和財政上的壓力,使得以色列的國內情況持續惡化,被戰爭拖垮已經初現端倪。

另一方面,比起經濟上的損失,政治威懾上的損失對于以色列而言則更加要命。

通過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樹立“不可戰勝”的軍事神話,這是以色列以彈丸之地生存于包圍網之中的基石。

但隨著對哈馬斯的軍事失敗,以色列如今廢弛的軍備,無疑會喚起阿拉伯世界再次圍剿以色列的雄心,讓以色列再度陷入亡國的危局中。

軍事上的及時止損,無疑是以色列突然撤軍的重要考量。

美國的幕後掣肘

當然,以色列被迫大規模撤軍,咽下巨大軍事、政治投入打水漂的苦果,也離不開美國的從中掣肘。

在以色列入侵加沙之初,美國其實是全力支持的態度,畢竟猶太財閥在美國國內有著根深蒂固的強大影響力,美國對于全球輿論之掌控力也能很好地爲以軍的反人類行爲擦屁股。

但隨著以軍在加沙陷入戰爭的泥潭,局勢開始出現變化。

一方面,以軍在加沙持續屠殺巴勒斯坦平民的行爲,使得美國逐漸面臨全球輿論的聲討,這其中最令美國頭疼的,便是其阿拉伯盟友們。

衆所周知,自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國金融霸權的基石便是“石油美元”的綁定,而這一綁定的基礎則是美國與沙特等國的政治結盟。

可以色列如今在加沙的種種反人類行爲,使得美國不得不承受來自阿拉伯盟友的巨大壓力。

尤其是在近些年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與中東國家深化合作,乃至是推動“沙伊大和解”的情況下,與阿拉伯國家産生嫌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美國也十分擔心內塔尼亞胡政權走向失控,最終將戰爭擴大化而把美國拉下馬。

在中東重新陷入戰爭泥潭,是如今的美國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因爲這幾乎意味著美國霸權的終結。

自以色列入侵加沙以來,盡管美國持續不斷地爲以色列提供貸款和軍援,但從未有親自下場的打算。

因爲美國如今的全部精力和60%以上的機動兵力,全部投放在了西太地區與中國對峙。

如果第六次中東戰爭在此時爆發,美國將陷入難以抉擇的死局:

既不敢抽調機動兵力前往中東支援,導致西太空虛被中國一舉解放台灣、拿下日韓、徹底擊碎島鏈封鎖;又不敢坐視以色列覆滅,失去鉗制中東的最重要楔子。

以色列的莽撞之舉,或將終結美國的霸權。

所以,美國在援助以色列的同時,自身保持的十分克制,即便是面對胡賽集團的軍事襲擊,也保持了極高的戰略定力。

但內塔尼亞胡卻不想讓美國置身事外。

爲了自身的政治生命,內塔尼亞胡不惜冒著將伊朗拖下水的危險,也要襲擊其大使館,迫使美軍親自下場協助以色列實現吞並加沙的軍事目標。

如此瘋狂的行爲,美國顯然不可能任由他胡來。

于是,在襲擊伊朗大使館後的數日內,從耶路撒冷到特拉維夫,規模達到數萬人的“反內塔尼亞胡”遊行示威,便不斷在以色列國內展開。

如此龐大且持續的示威活動,這其中固然有以色列國內對內塔尼亞胡不滿的因素在,但素來善于策劃“顔色革命”的美國顯然也脫不了幹系。

不僅如此,拜登政府還找到民主黨內猶太人勢力的代言人——舒墨,尤其出面要求內塔尼亞胡下台,打出了“反內不反猶”的招牌。

美國不願加沙事態升級的態度,不言而喻。

磨刀霍霍的伊朗

除了以色列和美國方面的因素,從內塔尼亞胡政權冒險襲擊伊朗大使館後,隨時可能下場的伊朗也給了以色列巨大的威脅和壓力。

無論是哈馬斯,還是黎巴嫩真主黨,亦或是胡賽武裝,這些阿拉伯反抗軍的背後,都離不開伊朗這個區域大國的援助與支持。

伊朗作爲中東地區唯一的工業化國家,素來與中俄兩大強國關系密切,亦是中俄在中東的重要的支撐點。

因此,伊朗在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有利因素下,具備強悍的軍工生産能力,這其中,以無人機和各種便攜式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生産尤爲強悍。

哈馬斯等伊朗支持的反猶武裝,雖然正面軍力難以與以色列抗衡,但憑借充足好用的無人機等武器,以遊擊戰術給予了以色列巨大的殺傷。

在伊朗尚未親自下場的情況下,以色列就已經被搞得十分頭疼了,一旦伊朗真的出兵報複,那以色列的壓力可想而知。

目前,以色列的全部現役部隊和預備役的總數,加起來不超過四十萬人。

且其中大多爲缺乏軍事訓練的預備役武裝,以軍真正的基層骨幹不過數萬人,而這些人在此次入侵加沙的軍事行動中損失慘重。

實際上,如今的以軍就剩了半付架子,靠著昔日的余威尚且可以震懾大多數阿拉伯國家。

可一旦伊朗下場,那麽這層遮羞布就必然被戳破。

因此,內塔尼亞胡最初的想法是拖美國下水,憑借美軍的實力來壓制伊朗等國,從而吞並整個加沙。

但隨著美國態度堅決的不願意卷入中東這一泥潭,內塔尼亞胡借美國之威壓制伊朗的計劃落空,于是全軍回撤防備伊朗的威脅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實際上,在大使館被襲擊後,伊朗就作出一副磨刀霍霍的姿態,也是看准了美國的軟肋下出的一步好棋。

因爲伊朗看透了美國如今兵力的捉襟見肘,幾乎全部的機動兵力都被中國牽制在西太地區,根本不敢與伊朗發生正面軍事沖突。

所以,伊朗只要作出專打以色列、不打美軍的姿態,美國便大概率不會與伊朗真的發生軍事沖突。

反而可以逼迫美國出手約束以色列,爲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和胡賽武裝等親伊勢力減輕壓力。

結語

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失敗,將成爲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引發中東地區出現難以預測的大變局。

新的中東戰爭正在開啓。

2 阅读: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