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金日成爲何要求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還把訴求遞到聯合國

孔甲丙今說史 2024-05-13 23:17:56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我國喊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數百萬名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出國作戰。

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志願軍們前赴後繼,血灑疆場,像攆兔子似的,把聯合國軍攆到了三八線附近,既保護了祖國免受戰火侵襲,又凝結了中朝人民並肩作戰的偉大友誼。

然而,隨著戰事推進,事情開始朝一個詭異的方向發展而去。

1956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六年,戰士的熱血尚未冷卻,金日成就強硬要求志願軍撤出朝鮮。由于不信任中國,他還向中國政府發出備忘錄,提出讓聯合國出面,協助解決撤軍問題。

曾經,金日成爲了統一朝鮮,央求中國出兵相助。如今,戰火將歇,金日成就“過河拆橋”。他爲什麽會這樣做?我國又是如何應對的?

出兵朝鮮:抗美援朝戰爭始末

1950年5月13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一場嚴肅的會談。

會談主角是毛主席和金日成。彼時,朝鮮和南朝鮮的沖突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金日成一直想鏟除南朝鮮的反共政權,而南朝鮮呢,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成天嚷嚷著要“北進”。

金日成實在忍不下去了,便想著打一架,統一朝鮮。爲此,他特意取得了斯大林的支持。這次北京之行,他也是希望能說服毛主席,讓中國同意他發起戰爭。

然而,毛主席認爲現在並不是最好的時機。在這之前,朝鮮大使已經多次和毛主席談過這個問題,毛主席的回答都是現在還不可以,哪怕是金日成來,他的答案也不會變。

金日成解釋說,蘇聯已經幫他們做了許多准備,斯大林也同意了,只要中國同意,他們不要任何幫助。

大家記住金日成說的這番話,後面要考的。

毛主席見金日成一意孤行,有心再勸說一下,但確認了斯大林的態度後,毛主席也不好再說什麽。于是,6月25日,朝鮮戰爭打響了第一槍。

這場戰爭,金日成信心滿滿,不僅因爲他得到了蘇聯的支持,還因爲朝鮮人民軍裏那支特殊的隊伍。

其實,打南朝鮮,金日成是有點虛的,因爲朝鮮人民軍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都不如南朝鮮。所以,開打之前,金日成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請求他把解放軍裏的朝鮮族師並入朝鮮人民軍。

這支隊伍經曆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不僅作戰能力強悍,武器裝備也更爲精良。他們一共五萬人,有完整建制的3個師,還有一個獨立團。

金日成寫信給毛主席之前,獨立團已經跟隨朝鮮將領武亭回到了朝鮮,剩下的三個師,毛主席也同意將其編入朝鮮人民軍,就連武器也並入了。

從解放軍裏出來的虎狼之師,打南朝鮮的那群草包,那還不是綽綽有余?

所以,開戰之後,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一口氣打過了三八線,僅用三天時間就解放了南部的重要城市——漢城。照這個速度下去,統一朝鮮指日可待啊!

這可把金日成樂壞了。然而,沒等他高興多久,前方就傳來了一個壞消息:美國參戰了。

原來,美國擔心一手扶持的南朝鮮政權垮台,會影響自己在亞洲的利益,便決定派出軍隊,幹涉朝鮮戰爭。

7月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帶領16個國家的軍隊,共40萬兵力(後增加至70萬),緊急入朝。

美國的加入,讓朝鮮人民軍打出來的大好形勢急轉直下。朝鮮人民軍的南進步伐被打斷,聯合國軍氣勢洶洶,朝北方推進,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朝鮮戰場上的形勢,毛主席都看在眼裏,此時,他有一種“果然如此”的宿命感。

在這之前,毛主席就已經預見了這個場面。爲了及時支援朝鮮,他將四野第十三兵團改爲東北邊防軍,一旦朝鮮出現打不過的情況,這支隊伍就擔負抗美援朝的作戰任務。

可是,毛主席預判了美國的參戰,卻沒想到局勢會嚴重到如此地步。聯合國軍已經越過了三八線,對金日成下了最後通牒,要求他放下武器,否則後果自負。

生死存亡之際,金日成將他之前說過的話抛諸腦後,厚著臉皮給中國發了一封求援信,請求中國派出解放軍,援助朝鮮人民軍作戰。

此時的中國百廢待興,國庫空虛,全國上下窮得叮當響,要援助朝鮮,困難重重。然而,考慮到中朝友誼和我國的國土安全,毛主席還是決定出兵朝鮮,傾全國之力打好這場衛國之戰。

于是,一連串急如星火的指令迅速下達,全國各地都動起來了。

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志願軍入朝作戰。此後,其余部隊陸續跨過鴨綠江,總兵力逾百萬。

在這片陌生的異國土地上,志願軍和裝備優于自己數倍的聯合國軍拼死搏鬥,連續取得五次戰役的勝利,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上甘嶺、長津湖、松骨峰、清川江……戰士們用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一身滾燙的血肉,在這裏豎起了一道又一道不朽豐碑。

1951年7月,朝鮮半島戰火已歇,朝鮮戰爭進入了漫長的談判階段。兩年後,中國、朝鮮和美國在板門店簽署了停火協議,朝鮮戰爭宣告結束。

戰爭打完了,中國和朝鮮都松了一口氣,尤其是中國。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場戰爭,中國雖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還是值得的,既延續了中朝友誼,又捍衛了國家安全。

然而,讓毛主席沒想到的是,戰爭結束後沒幾年,金日成就轉變了對中國的態度。迫切要求志願軍撤出朝鮮,甚至把訴求遞到了聯合國。

他爲什麽會這樣做呢?

撤軍內幕:刀光劍影的利益角逐

抗美援朝是一場偉大的戰爭,它的標簽裏,有一個詞叫“中朝友好”。

我們普遍認爲,中國出兵援助朝鮮,兩個國家的關系一定很不錯。但其實,朝鮮戰爭期間,中朝領導人出現過很多次分歧和沖突,包括軍事指揮權的問題,是否越過三八線南進的問題,以及簽字談判時機等等。

而且,平壤戰爭展覽館的12個戰功展覽廳中,中國志願軍只占了一個。由此可見,朝鮮官員對志願軍的態度,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感恩戴德,而中朝關系,也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那麽親密。

這個問題,中朝領導人心知肚明。所以,戰爭結束後,爲了修複兩國關系,重新取得朝鮮的信任,我國開始大力援助朝鮮戰後重建工作。

中國的援助力度非常大,財政撥款達8萬億元(折合人民幣新幣8億元),還有一些生活用品、工業設備、煤炭、糧食等,在金額上超過了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援助總和。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也很窮,但爲了援助朝鮮,中國人民還是勒緊了褲腰帶,給友邦最大的幫助。

除了經濟援助之外,志願軍也留在了朝鮮,充當免費勞動力,爲其修建民房、道路橋梁、堤壩、水渠等設施。

可以說,中國對朝鮮是掏心掏肺。然而,中國的援助不僅沒得到金日成的感激,還讓他産生了危機感,這就要從朝鮮的戰後重建說起了。

朝鮮的戰後重建工作雖然得到了很多援助,但並不順利,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這時候,一些朝鮮領導高層就開始引用蘇聯和中國的經驗教訓來批評金日成所犯的錯誤,這讓金日成感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爲了鞏固地位,樹立政治權威,金日成開展了一場排除異己的大清洗,重點清洗對象就是有著中國背景的延安派。

在這場清洗運動中,延安派損失慘重,前文提到的武亭也被處死了。

金日成這種不顧中方立場的行爲,讓中朝關系變得緊張起來。毛主席得知此事後極爲不滿,指責金日成搞斯大林那一套,獨裁專政,一句不好的話都聽不得,誰反對他就要殺誰。

爲了表明中國的態度,毛主席取消了第二年額外給予朝鮮的5000萬元經濟援助,中朝關系陷入谷底,金日成也順勢投靠蘇聯。

他開始向莫斯科散布中國的負面言論,甚至公開表示,除了鞏固與蘇聯的聯系和友誼,朝鮮沒有也不會有其他的政治路線。

1956年11月,朝鮮向中國政府發出備忘錄,提出讓聯合國出面協助解決朝鮮問題,並向聯合國傳遞了讓志願軍撤出朝鮮的訴求。

面對朝鮮堅決的態度,我國迅速做出應對。針對前者,毛主席得出結論:朝鮮這一舉動,說明他們極有可能脫離社會主義陣營,投靠西方資本主義。

于是,中國反對朝鮮把聯合國拉扯進來,稱這個行爲違反了日內瓦會議期間蘇、中、朝共同制定的原則。

而且,嚴格來說,聯合國屬于參戰一方,它和美國一樣,只承認南朝鮮。所以,它既沒有資格解決朝鮮問題,又沒有權利回應朝鮮的訴求,要求志願軍撤出朝鮮。

至于志願軍撤軍問題,毛主席其實早有預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金日成軍政根基不穩,志願軍駐紮在朝鮮,他感到不安是人之常情。

況且,志願軍內部也出現過個別幹部違反朝鮮的法律和風俗、傲慢對待朝鮮老百姓以及幹涉朝鮮內政的情況。基于此,一些朝鮮公民和領導人把志願軍稱爲“占領軍”,認爲他們的一些不當行爲侵犯了朝鮮主權。

所以,無論怎麽看,志願軍繼續駐紮在朝鮮都不太合適。只不過,撤軍還是要自己撤,至于什麽時候撤,需要好好斟酌。

時機很快就來了。1957年下半年,中國度過了一段經濟飛速發展的進程後,開始以亞洲革命領導者的身份登上國際事務舞台,參與處理社會主義的歐洲問題,爭取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領導權。

這時候,中蘇交惡已經出現苗頭,獲得朝鮮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就格外重要。剛好,前段時間發生的所有不利于中朝關系友好發展的事件,都可以充分利用起來。

接下來,爲了獲得金日成的支持,毛主席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加大對朝鮮的援助力度。朝鮮缺棉花,給,要多少給多少。其他資源,比如煤炭、硫磺、橡膠等,中國都傾盡全力,滿足了朝鮮的要求。

第二件事,就是志願軍撤退的問題了。爲了解決金日成的後顧之憂,毛主席主動提出撤軍,並表明現在的形勢是“東風壓倒西風”,美國不會輕舉妄動。

一開始,金日成還沒反應過來,明白毛主席的用意後,他連連道謝,完全忘記了之前的不愉快。

原來,當時的朝鮮,可不只有志願軍這一支外國軍隊,聯合國軍也在這裏,並且暗搓搓地准備搞事情。中國此舉,不僅表明了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立場,還給美國施加了壓力。

確認撤軍之後,毛主席和金日成商議了一套方案,即“由朝鮮人民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的主張,中國政府積極響應。”

于是,1958年2月5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要求一切外國武裝力量同時撤出南北朝鮮,以實現全朝鮮的自由選舉和南北統一。

2月7日,中國政府站出來表明立場,聲稱支持朝鮮的和平倡議,願意和朝鮮協商志願軍撤軍的事情,並隔空喊話,要求美國和其他國家也從南朝鮮撤軍。

緊接著,蘇聯也站了出來,表示支持朝鮮。

中、蘇、朝這一套連環拳,徹底占據了輿論高地,讓美國陷入了被動。撤軍吧,不甘心,不撤軍吧,討人嫌,志願軍都說撤了,聯合國軍還賴在南朝鮮不走,怎麽,是想繼續打仗嗎?

面對輿論的譴責,美國不得不發聲,表明堅定支持朝鮮自由選舉,但說到撤軍問題,他們卻是避而不談。

此後,中國和朝鮮多次譴責美國的霸淩行爲,奈何人家臉皮比城牆厚,到現在還沒從南朝鮮撤軍。

美國不肯撤軍,中國當然不會跟它一樣,當一只癞皮狗。從1958年3月起,志願軍就開始分批撤離朝鮮,直到1958年10月底,志願軍才悉數回歸祖國懷抱。

值得一提的是,志願軍回國的時候,朝鮮的老百姓手捧鮮花,夾道送行。從志願軍駐地到火車站的路上,擠滿了前來送別的群衆。

這一幕,倒是比政府之前的冷眼相待顯得真情實感多了。

行文至此,不得不感歎一下偉人的睿智。在這場撤軍風波中,毛主席化腐朽爲神奇,將瀕臨破裂的中朝關系又修複了,換來了金日成的友誼。

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毛主席還惦記著和金日成的矛盾,那麽中朝關系必將破裂,中國將失去一個盟友。

國際形勢瞬息萬變,外交政策也要隨時變化。無論是金日成和中國翻臉,還是毛主席對朝鮮態度的轉變,都是他們根據形勢,做出的最合適的選擇。

所以,雖然金日成坑中國的行爲有點不厚道,但我們沒必要去指責他,因爲站在他的立場上,這件事其實是沒有錯的。畢竟,國際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利益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信息參考: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是如何拉開的

新浪軍事-揭秘志願軍撤離朝鮮內幕:金日成對華翻臉清洗“延安派”

《當代中國研究》-1958年中國從朝鮮撤軍與中美外交交涉

共産黨員網-百年瞬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

12 阅读:5071
评论列表
  • 2024-05-31 12:27

    朝鮮在1991年9月17日才正式加入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