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影響事業單位“鐵飯碗”,這幾類人要被清退!

環環有房 2024-04-16 21:05:27

在經濟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許多行業和企業可能會面臨經營困難和裁員風險。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和地位,往往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運營狀態。

這些單位的編制通常具有較長的聘用期限,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入職人員一般不會面臨失業的風險。此外,這些單位往往有較爲完善的薪酬福利體系,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保障。

這種穩定性和福利性對于許多求職者來說,尤其是那些追求穩定生活和職業發展的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成爲了許多人追求的職業選擇。

我們光看看每年有多少人考編,就能知道這些崗位有多熱,“國考”的報名人數近260萬人,其他各省的省考也不遑多讓。

但是,現在各地正在興起的事業單位精簡潮卻給考編潮當頭一棒。

在4月12日,河南省開始啓動事業機構改革。

根據改革方案,省直事業機構按不低于50%的比例進行精簡,事業編制按不低于30%的比例進行精簡,財政撥款事業編制精簡比例不低于10%。這一系列的精簡措施將有效減少冗余機構,降低行政成本,使政府運作更加高效。

同時,改革方案還明確提出,原則上不再保留科級和事業編制16名以下的事業單位。這意味著規模較小、職能較弱的事業單位將面臨整合或撤銷。

其他省份也有類似的精簡事業單位的案例。

例如,江蘇省的一些地區在改革試點中,對處于市場化程度較高領域的事業單位進行了撤銷,將其職能交由市場承擔。同時,借助智能化項目提升改造及市場化運作模式,實現了事業單位編制的核減。

再如,廣東省也在近期出台了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涉及事業單位的改革和精簡。具體的改革措施包括優化事業單位結構、提高服務效率等。

此外,四川省也在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通過招聘編外人員等方式,對事業單位的人員結構進行了調整。

當然,對事業單位進行精簡,需要細致籌劃、逐步推進,在確定孰先孰後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哪些人員首當其沖?對于那些編外人員,特別是那些沒有與單位簽訂合同、不屬于勞務派遣範圍的人員,是首先需要進行嚴格清理和規範的。這些人員可能通過非正規渠道進入單位,他們的存在不僅不符合規定,還可能給單位帶來潛在的風險。因此,這些人員在精簡潮中是要首先被清退的。那些非核心職能部門的公務員,涉及一些輔助性、服務性的工作,對于整個機構的運轉並非至關重要,也會是精簡的目標。這些部門可能。還有那些長期病假或挂職的人員,不僅占用了寶貴的編制資源,還給單位帶來額外的負擔,也需要對之進行嚴格的審核和處理。這一輪對于事業單位的精簡,不是空穴來風,和有些地方的公交車停運,有些地方的公務員發不出工資的底層邏輯完全一樣——土地財政難以爲繼。土地財政是地方政府的最重要的“財源”,地方政府要靠土地財政來投資公共基礎設施以及應對各類支出,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當然也包括公務員的工資。盡管這種過度依賴會導致房價被拉高,進而對居民的生活成本和幸福感産生負面影響,但是由于房地産市場的不景氣,開發商沒錢拿地,從而導致土地財政收入大幅的時候,地方政府爲了應對財政收入短缺風險而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精簡事業單位的崗位。土地財政這把雙刃劍,何時才能被真正用好?
1 阅读:94
评论列表
  • 2024-04-16 22:20

    怎麽說呐,現在很多人回老家了,但不久後又會被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