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車企自稱擁有“最強”插混技術?吹牛皮還是真實力?

電動車公社 2024-05-19 15:42:06

新能源車圈越來越卷,宣傳口號也是越來越浮誇了。

最近一段時間,上汽榮威發布了一套全新自研的混動系統,並多次在公開場合自稱其爲“最強插混”技術。

雖說“最強”二字行業內的人士估計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但絕大部分車企爲了保險起見,多多少少都會加一個“500萬以內”、“1000萬以內”之類的定語,至少能顯得不那麽狂。可榮威到好,一點也不收斂,直接放話“最強插混在中國,中國最強在榮威”,真是一點也不把一個月賣30萬輛的比亞迪放在眼裏啊!況且除了比亞迪之外,還有吉利、長城、東風等等那麽多插混領域的玩家,也都有各自的獨門絕技。要知道,話說的太滿,一旦翻車就很容易被人聲討遭到反噬。

所以,這也令我挺好奇的,到底是什麽給了榮威叫板所有人的勇氣?榮威真的有改寫插電混動格局的實力嗎?恰好前段時間,我有幸參加了榮威舉辦的DMH技術品牌大會,會上講了不少關于榮威DMH混動系統的技術解析。

所謂DMH,是“Dual Motor Hybrid”的縮寫,直譯過來叫“雙電機混合動力技術”。或許是直譯過來實在是顯得有些平淡,光叫“超級混動”又會和比亞迪DM-i撞車,于是榮威官方給DMH起了個接地氣的外號——“大美好”。

從系統結構上來看,榮威DMH是P1+P3的經典電機布局構型,和比亞迪DM-i一樣。其中P1電機功率較小,主要功能是給電池供電,P3電機功率150kW,主要用于驅動車輪。

榮威DMH和比亞迪DM-i的差異,最主要的區別在于P1電機的布置方式。比亞迪DM-i的P1電機采用的是“平行布置”,P1電機通過一套齒輪組與發動機軸進行連接。

而榮威DMH的P1電機,采用的是同軸布置,是直接連接在發動機軸上的。

單從結構上就可以看出,榮威DMH相比比亞迪DM-i結構更加簡潔,由于發動機與P1電機之間傳遞能量不再需要通過齒輪組,動能從軸上傳遞的路徑也更短一些,使得整套系統理論上的能量損失更小。

榮威工程師透露,榮威DMH還把P1電機和離合器集成到了一起。整套系統更緊湊的結構,也讓它的重量比DM-i輕了10%還多。

具體到系統中的每個零部件,榮威也下了不少功夫。其中P1電機采用了油冷系統,在提升散熱性能之後,高功率下工作能更持久,也就意味著P1電機在扮演“增程器”的過程中,能更穩定的輸出電能,從而避免饋電狀態下動力明顯減弱,以及高速油耗偏高的問題。

而負責主力驅動的P3電機,則用到了更強的直噴油冷技術,散熱效果比普通油冷效果更好,因此其持續功率可達峰值功率的80%以上(大多數車型在45-70%)。而除了電驅之外,發動機也是混動系統的重中之重。在這次DMH技術品牌大會上,榮威工程師們透露了不少發動機的技術細節。首先,爲了進一步提高熱效率,這台1.5L混動專用發動機的壓縮比擴大到了16:1。

以最常見的四沖程發動機來說,壓縮比指的是活塞最低點時氣體體積/活塞最高點的氣體體積,壓縮比越高意味著燃油在氣缸內被點燃時的壓力越大。理論上來說,壓縮比越高,燃油燃燒越充分,熱效率也就越高。通常情況下燃油車的發動機壓縮比在6:1-12:1之間,混動專用發動機的壓縮比會更高一些,比如吉利雷神DHE15發動機壓縮比爲13:1,比亞迪DM-i的骁雲1.5T發動機壓縮比爲15:1。不過壓縮比太高了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就是汽油在氣缸內爆燃的溫度會明顯升高,從而影響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所以,高壓縮比同樣給發動機的散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榮威工程師們爲發動機設計了一套特別的EGR廢氣再循環系統,即讓燃燒後的氣體快速降溫,然後流過氣缸外側爲氣缸散熱。

目前博世、康明斯等國際零部件巨頭,基本上統治著EGR廢氣再循環系統這個細分零部件市場,大部分車企都是成套采購他們的方案。而榮威DMH的EGR則是獨立研發的,至少從叫板外資壟斷這個角度上來說,還是值得肯定的。根據榮威官方公布的數據,其DMH混動發動機的峰值熱效率達到了43%,基本上與比亞迪DM-i的骁雲1.5L發動機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光看峰值熱效率的話,似乎並不能看出DMH哪裏領先了。但從他們實際的數據來看,DMH的發動機有85%的工況熱效率在39%以上,熱效率大于40%的工況占比也有50%,熱效率大于41%的占比仍然有35%。這也就意味著,在發動機直驅狀態下,高效區間能覆蓋更多工況,也更省油。

此外,電機和發動機的相互配合,也對整車能耗由很大影響。這就要談談這次發布會上重點提到的另一個技術關鍵點“能量融合”了,這也與榮威DMH宣傳物料上經常出現的“超級融合”這四個字相呼應。插電混動車型的動力由汽油和電兩種能量來源構成,二者都需要輸出到車輪上,整套動力系統比純燃油車和純電車都要複雜。如何合理安排發動機和兩個電機的工作,就成了混動的技術難點。

早期市面上的很多混動車,電機和發動機都是分別由兩個不同的控制器控制的。由于兩個控制器之間存在通信延遲,會讓車在碰到諸如跑山路連續上下坡這種工況快速變化的情況,發動機和電機沒法及時達到最佳工作狀態,導致車的能耗增加。到現在,新上市的插混車型基本上能做到發動機和電機同控制器控制了。不過,榮威DMH在此基礎上更進了一步,提出了“能量域”這一概念,將電機控制、發動機控制、混動變速箱控制、空調熱管理和電池熱管理五個模塊集成到了一個“五合一”的PICU控制器裏,減少了70%的冗余組件。在“唯一大腦”的控制下,車輛就可以更合理的分配能量,延遲更低,官方稱其動力響應時間僅爲0.26秒,比同級競品快了1倍。

在前面提到的這麽多技術加持下,DMH系統的碳排放爲98.12g/km,榮威也借此成爲了第一家在歐洲(日內瓦)實現碳排放低于100g/km的車企。要知道,全球最嚴苛的排放標准“歐七”規定的碳排放量是95g/km。榮威表示未來將會對這個目標發起沖擊,預計需要發動機熱效率達到46%以上才有可能做到。在油耗方面,根據榮威官方公布的數據,榮威D7 DMH的饋電油耗爲爲4.3L/100km,滿油滿電CLTC續航可達1400km以上。這個成績對于一款車長4米9的中型轎車來說,確實可圈可點。

說它是“最強混動”可能會有很多人不服,但把它放在混動裏的第一梯隊,應該不算過分。相比榮威DMH的混動技術,個人認爲殺傷力更大的是搭載了這套系統的榮威D7的價格。其起售價僅爲12.58萬元,是目前市面上賣得最便宜的插混中型轎車。

相比之下,合資中型轎車比如凱美瑞、雅閣、帕薩特,官方指導價都在17萬以上,算完線下各種優惠折扣落地價15萬就已經很不錯了。對于網約車司機來說,專車比快車單位裏程能掙的更多。而專車很重要的一條硬性規定就是車輛級別得在中型以上。榮威D7把專車門檻下壓到了12萬,同時油耗又比同級別純燃油車要明顯低很多,這對網約車司機來說,購車和用車成本兩頭減,這也與生活“大美好”這仨字有著微妙的聯系。

寫在最後

記得去年11月份榮威D7發布的時候,當時開場就請知名草原樂團現場演了一首《孤勇者》。

早在2010年,榮威就推出了首款榮威750 Hybird車型,之後又先後推出了榮威e550、榮威e950、榮威eRX5、MG eHS等插混産品,榮威可以說是中國自主品牌電氣化的開創者之一。而2016年推出的榮威RX5,是汽車行業第一個引入“互聯網汽車”概念的車型。但令人惋惜的是,榮威在2020年之後,並沒有借著電動化的東風乘勝追擊,反而錯失良機。這也是爲什麽,直到榮威D7上市之前,榮威的聲量似乎有些小了。在沉寂了兩三年之後,榮威D戰略的發布以及榮威D7的上市,可以視作一次榮威反攻的號角,上汽榮威決心再搏一搏。這或許就是,榮威D7發布會開場演“孤勇者”的原因。榮威在D7發布會上表示,未來3年會將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新能源的研發中,推出完整的新能源産品體系,實現從純電到混動、從緊湊級到中高級車型、從轎車SUV到MPV的全品類覆蓋。

而這次的DMH技術發布會,榮威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解析技術。盡管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很多專業術語門檻較高,聽起來可能會相對晦澀,在宣傳上榮威還需要跟雷軍、余承東、蔚小理等新勢力多取取經。但足以看出現階段榮威對于技術、品牌傳播的重視,以及對未來面對更殘酷市場競爭的決心。比卷更卷,何嘗不是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真實寫照。

0 阅读:1302
评论列表
  • 2024-05-20 07:36

    吹牛逼沒輸過

  • 2024-05-20 07:01

    榮威不是早就倒閉了嗎

  • 2024-05-20 17:21

    上汽這技術到底有沒有靈魂?

  • 2024-05-20 22:06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最好和奇瑞一樣全程直播跑高速試試

  • 2024-05-20 16:47

    確定不是虛假宣傳嗎?

  • 2024-05-19 16:48

    榮威D7 DMH無論是價格、還是配置、品質都和二三十萬的合資車差不多,現在真沒必要選合資品牌了

  • 2024-05-19 18:55

    感謝榮威出了D7和D5X這些便宜配置還高的混動車,用十萬出頭的價格讓我們有了以往二三十萬合資車的體驗

  • 2024-05-20 14:46

    很多國家都在做混動,但要說油耗、續航上還是我們國産混動做得好,油耗真的低

  • 2024-05-20 16:14

    多一個選擇還是挺不錯的,畢竟大家有些人喜歡轎車,有些人喜歡SUV

電動車公社

簡介:重新思考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