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绾深受劉邦信任,獲封燕王,爲何最終卻背叛劉邦?

小屋成一統 2024-04-16 06:36:59

盧绾背叛劉邦本來是個概率極低的事情,因爲他與劉邦的關系實在是太鐵了,生同日長同裏學同鄉師同師,從流亡芒砀山到沛縣起兵,從亡秦到滅楚,這一路走來,盧绾絕對是劉邦的豐沛故人班底裏最受劉邦信任的人,盧绾有理由相信劉邦,有理由相信,即使所有的異姓諸侯王都被清除掉了,他盧绾也能獨善其身。但實際上,盧绾並沒能獨善其身,並且最終事實上背叛了劉邦投降了匈奴,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怎麽回事呢?請看以下分解。

就本心而言盧绾也是不想背叛劉邦的,這一點在劉邦派大將樊哙平叛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抵抗,盧绾率領燕國的大軍,駐紮在燕國和匈奴的邊境線上,既沒有抵抗平叛大軍,也沒有第一時間投降匈奴的過程中可見一二。小編認爲盧绾背叛劉邦的原因錯綜複雜,既有他自己的動搖,又有外界的許多因素在對他施加壓力,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血淋淋的事實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沒有原因沒有證據地廢掉了楚王韓信,貶爲淮陰侯,隨後又以謀反罪誅殺,而這還只是劉氏誅殺異姓諸侯王的一小部分。同一時期,梁王彭越被殺,淮南王黥布被殺,燕王臧荼被殺……到盧绾這裏,天下的異姓諸侯王幾乎被殺了個幹幹淨淨,包括盧绾在內,天下異性諸侯王只留其二。你說假如你是盧绾,你不慌嗎?豈不是每天都會受到來自靈魂的拷問——下一個會不會是我?不過好在,他與劉邦的關系擺在那裏,他也不至于因爲這個,就悍然謀反。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事情一定對盧绾造成了強烈沖擊,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經那不用質疑的對劉邦的信任,此刻多半也有些拿不准,摸不透了。畢竟,一旦他賭錯了,那可是個九族皆滅不留一人的慘烈下場。

第二個原因在于盧绾本身對燕王之位的眷戀

這一點我想很好理解,那個時代的王位可不是後世那種虛巴巴的東西,那真可以算是國中之國,舉國上下唯我獨尊,換作是你,舍得放棄嗎?因爲對王位的眷戀,盧绾自然迫切地希望這個王位能長久的保存下去,正如秦始皇希望他的帝位傳至千世萬世一樣,盧绾也不希望自己的王位還沒捂熱就在自己手裏滅亡了。這是內因,至于外因,我們在第一個原因中已經詳細描述過了,那就是血淋淋的事實。這內外夾擊,估計盧绾的日子不會好過。這就爲他最終動搖做出錯誤的決定埋下了伏筆。

第三個原因是天下趨勢

皇帝制度在始皇帝手中建立,但始皇帝並沒有來得及鞏固它,從而讓它深入人心,以至于在那之後沒多少年,項羽就選擇了複古的分封制度,自己做了霸王,如果最終他贏了,那曆史恐怕會繞很多圈子。

但是,最終獲勝的是劉邦,劉邦選擇了帝制以及帝制附帶的郡縣制,這就注定了帝王制度的鞏固,同樣,它也意味著中央集權的加強,而且這種加強可不是一直保持原狀,而是會不斷成長,越來越強。因此就發展趨勢而言,郡國並行制最終會退出曆史舞台,國中之國與帝制的矛盾會越來越尖銳,最終至不可調和,不可調和的結果就是要麽國中之國被滅,要麽徹底獨立出去,不過後者很難,前者倒挺容易。

所以,不管劉邦和呂後是否有這個意識,但實際上他們充當了帝制發展的急先鋒。因此,即使盧绾能夠獨善其身,燕國也難以逃脫最終被滅掉的命運,不信可以看看文帝朝的淮南王謀反,景帝朝的七王之亂,包括武帝朝的淮南大案。同門親族,一脈血緣尚如此,更何況是異姓侯王呢?燕國的問題不在于不滅,它的問題就在于能存活多久的問題?但這個有些讓人不甘的現實也不是那麽好接受的。

第四個原因謀反的導火線——誤聽勸告

其實只要盧绾不謀反,以上的三個原因不管給他帶來再大的壓力,我想在劉邦生前,乃至在呂後時期都可以安然無恙。盧绾叛漢最終成爲了事實,皆是因爲盧绾最終實際上做出了背叛大漢朝廷的事情。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陳豨叛亂的時候,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盧绾派人到匈奴去,本意是勸說匈奴不要幫助陳豨對抗大漢,但滑稽的是,本來去遊說的人結果自己被遊說了,回來就勸說盧绾,燕國之所以存在是因爲邊地不穩,一旦邊地穩定了,那下一個被滅掉的就是燕國了。

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了三個原因,這三個原因本身就一直折磨著盧绾,這個時候盧绾聽了遊說,竟然真的就信了。而且,不僅信了,還立刻派人去勾結陳豨,結果不巧的是,陳豨很快被打敗了,陳豨手下的降將一下子就把盧绾勾結陳豨的事情抖了出來。這下子,麻煩大了,盧绾再也難以回頭了。陳豨也是厲害,就因爲他謀反,先後把韓信盧绾兩個人一起拉下水,死了也能吹好多年了。

所以,不管怎樣盧绾聽信了遊說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叛漢已成事實。這就讓我想起了當年蒯通勸說韓信的那句話,當時蒯通已經勸說韓信叛漢勸說了很久了,該說的道理都說了,該分析的厲害也都分析了,但韓信就是不聽,不信。最終蒯通無奈地最後勸道——人要識勸,人要是不識勸,別人勸什麽都聽不進去,一旦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就再也回不了頭了。韓信最終是不聽勸,下場慘烈。無巧不巧的是,盧绾與韓信正相反,他是輕易地聽信了手下的勸告,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最終,再也難以回頭了。

第五個原因劉邦死了

盧绾謀反後,劉邦派樊哙平叛,盧绾並沒有做什麽抵抗,而是率著燕國的大軍一直駐紮在燕國和匈奴的邊境線上,他在等劉邦,他知道劉邦病了,他在等劉邦病好。因爲他與劉邦的關系太好了,盡管他做了錯事,但他相信,等到劉邦病好,他親自去跟劉邦請罪解釋一番,劉邦最終會原諒他。

這個時候盧绾考慮的就不再是能不能保住燕國了,我想這個時候一方面他與劉邦的感情起了作用,讓他不願離去,另一方面,中國人的鄉土情結也在影響著盧绾,盧绾不想死在異國他鄉。如果說一開始,盧绾對王位無比眷戀,那麽此刻他算是大夢方醒,他願意等劉邦病好,就意味著他已經接受了燕國滅亡的事實。

遺憾的是,他沒能等來劉邦痊愈,劉邦死了。盧绾相信劉邦,但不代表他相信呂雉,殺韓信誅彭越鐵腕強權,這些都是盧绾親眼所見的,他不想也不敢去相信呂後。這個時候他最後的念想也斷了,最後他去了匈奴。去匈奴後的盧绾,被封爲東胡盧王,一年多以後,盧绾也告別了人世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後來,盧绾的家人回到漢朝探親,呂後還親自接見了他們。盧绾的故事到了這裏才最終畫上了句號。盡管盧绾最終以悲劇收場,但我們也不應過多的苛責他,輕易得以叛國求榮之徒去羞辱他。盧绾更多的是那個特殊時期作爲帝制下的特殊角色的諸侯王的無奈。客觀來說,他們很難獨善其身,甚至在巨大的壓力下一不小心就會做出錯誤的選擇。而于他們而言,一旦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就再也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

好了,相信大家現在對盧绾爲什麽背叛劉邦,已經有所了解了。對秦漢曆史感興趣的同學,強烈推薦去聽一聽王立群老師的王立群讀史記系列,從先秦到漢武帝時期,王老師分解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令人回味無窮,絕對值得一聽。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