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嫌棄”的它,被國際奢侈品牌瘋搶

最華人 2024-05-20 15:09:19

2018年,一部《延禧攻略》,將“絨花”這個古老的手藝重新展現在大衆眼前。

被很多人視爲“白月光”的富察皇後對絨花尤爲喜愛,她性格溫婉、端莊大氣,不喜金銀等昂貴首飾。

而絨花,簡單溫馨又素樸,尤其符合她的氣質。

● 《延禧攻略》 劇照

劇中的絨花,都出自南京的“絨花坊”,這裏的主人是拄著拐杖的“絨花大神”——趙樹憲先生。

● 趙樹憲

接到劇組的邀約後,趙樹憲跟兩個徒弟耗時一個多月,爲皇後、嫔妃們訂制了19款絨花發飾。

百合、清竹、蘭花......每一款都精致生動,與角色的氣質相得益彰。

● 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種類繁多的絨花頭飾

“終于有人識得絨花之美了!”老人感慨不已。

作爲一名老手藝人,趙樹憲從事絨花制作已經四十多年了。

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他見證了絨花從繁榮到衰敗,再到如今的複蘇。

萬般不易,唯有堅守。

絨花,南京家喻戶曉的傳統手工藝。

趙樹憲便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從小就對絨花熟悉,而他與絨花的結緣,似是巧合,又是命運。

年幼時因爲一場大病,趙樹憲的左腿被截,常年都要拄著拐杖,身體的不便,導致了他19歲才初中畢業。

1973年,畢業後的他開始謀生,那時候是計劃經濟時代,工作全憑分配,螺絲釘按在哪,就在哪個崗位上發光發熱。

就這樣,趙樹憲被分配到南京工藝制花廠學做絨花。

● 青年時期的趙樹憲

作爲學徒,他從最基礎的滾絨開始。

取一根黃銅絲將其對折,夾住排勻的絨帶,再將其撚成螺旋狀,一根基本的絨條就完成了。

這道工序雖重複機械,但趙樹憲卻樂此不疲,因爲要保證它均勻、滾圓且一次性成功,並不容易。

他深知,一根簡單的絨條就相當于是磚瓦廠燒出的磚,磚的質量不好,房子就蓋不起來。

憑著一股子鑽研勁,趙樹憲每天都能把七八百個絨條做得精准出色。

● 青年時期的趙樹憲

這份執拗被領導看在眼裏,他很快就從流水線調入設計室,成爲知名手藝人周家鳳的助理。

周先生亦是惜才之人,面對愛徒毫無保留,在師父的培養下,趙樹憲對絨花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盡數掌握。

那個時候,絨花産業蒸蒸日上,尤其在國際市場,特別受歡迎。

趙樹憲所在的南京工藝制花廠,在1987年的絨制品産值就達到了174.35萬元,其中出口了172萬元,完全是外彙的香饽饽。

然而到了改革開放後的80年代,制花廠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訂單量大批減少,工廠入不敷出,倒閉了。

爲了謀生,許多手藝人都紛紛轉行,趙樹憲也轉行去了出版社做圖文編輯。

興盛到衰敗,轉眼之間,老先生不舍,工作之余,他依然堅持著制作絨花。

毫無收入,全憑熱愛。

2006年,“南京絨花”被列爲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而此時的絨花手藝已陷入絕境,趙樹憲竟成了“最後的絨花匠人”。

兩年後,趙樹憲入駐南京民俗博物館,成立了“絨花工作室”,挂牌那天,趙樹憲激動得熱淚盈眶。

此時的他,已年過半百。

新開的工作室是冷清的,彼時的絨花無人問津,傳承變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幾十年與絨花爲伴,趙樹憲深知,這項手藝是咱們的傳統文化中不能被遺忘的分支。

據五代馬缟《中華古今注》中所載,秦始皇曾命令妃嫔冠上插“五色通草蘇朵子”,這是由通草片制成的頭飾,很受婦女們的歡迎,這種頭飾可視爲絨花的早期形態。

到了唐代,絨花便作爲貢品進入宮廷,因其花開不敗,象征青春永駐,且與“榮華”諧音,很快就風靡宮廷,被世人稱作“宮花”。

唐中宗李顯在每年立春時,都要令侍從從宮內取來絨花,賞賜在場的每人一枚,以迎新春。

唐代畫家周昉的名作《簪花仕女圖》中,就描繪了仕女們佩戴絨花的嬌俏模樣。

● 《簪花仕女圖》

到了宋代,絨花就不只是皇族專屬了,民間的富人們也會以絨花作爲裝飾,甚至連男士也開始在服飾上佩戴絨花,妥妥的初代“花美男”。

作爲古代的潮品,絨花還走進了《紅樓夢》。

在第七回中,李纨贈送的“宮裏作的新鮮樣法堆紗花兒”說的就是絨花,林黛玉因爲拿到了挑剩的那朵,還使了小性子。

● 87版《紅樓夢》劇照

千百年間,絨花從宮廷專屬,走進千家萬戶,承載的可不僅僅是美麗,還有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

這麽美好的工藝品,怎能在自己這一代斷送?趙樹憲愁得整日睡不著覺。

爲了收徒,剛開始的趙樹憲有些饑不擇食,只要登門拜訪的,他全部都收。

但很快就出現問題了,制作絨花需要極大的耐心,必須經過一番磨練捶打才能出師,光憑三分鍾熱度絕難堅持。

于是,來的人多,走的也多,時間與精力全都白費。

痛定思痛,趙樹憲將收徒的條件立爲兩項:真心喜歡,全職投入。

對于好不容易收來的徒弟,他非常珍惜:“我把自己的技藝毫不保留地交給徒弟,希望能盡早擺脫最後絨花傳承人的身份。”

● 正在指導徒弟的趙樹憲

然而,僅憑熱愛還不行,只有收入可觀才能吸引來更多的人。

他嘗試用絨花做過動物,積極跟品牌進行商業合作,跟政府一起大力推廣......

多番發力下,絨花的銷路終于走上正軌。

● 用絨花制成的動物

2017年,趙樹憲寄出去一個甘肅省的訂單,這一單意味著:他們的業務填補了全國的最後一塊空白。

快瀕臨的傳統手藝重新在祖國大地上開遍,趙樹憲喜笑顔開。

那一單,他特地給客戶附上了一個贈品。

對趙樹憲來說,這何嘗不是絨花,以及千千萬萬個愛絨花的人,給自己的饋贈。

最近幾年,隨著國潮熱的興起,絨花也再度走出國門。

2012年的戛納電影節,中國女星姚星彤以一襲“絨花若雪”的禮服驚豔世界,這款禮服是由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設計的,禮服上那只獨特的孔雀便是由趙樹憲親手制作。

● 戛納紅毯上,身穿“絨花若雪”禮服的姚星彤

雖是一只小小的孔雀,但這卻是趙樹憲最費心的一件作品,胸部的絨花造型中,每一片羽毛都由十幾根絨條壓制而成,考慮到顔色的漸變,更需要反複打磨。

這件成品,光是絨條就用了兩千多根,而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隨著這次的驚豔亮相,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找上門來。

LV旗下的帕爾瑪之水的香水底座,采用了絨花工藝,粉色的絨條豐滿柔軟,恰到好處地襯托出了香水的高貴。

● 帕爾瑪之水的香水底座,采用了絨花工藝

與設計師張雷合作,爲愛馬仕設計的“羽毛牽起絲巾”,既創意又吸睛。

● 愛馬仕創意絲巾

Dior Men 2024春夏系列中,絨花被用作帽子和胸前的飾品,整個系列都呈現出濃郁的時尚風情。

時尚界之外,絨花還出現在了各種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藝術品展覽、手工藝品博覽會,以及各種雜志和社交媒體上。

可以說,現在的絨花已經成爲了南京的一張響亮亮的名片。

● 絨花

如今的絨花工作室,已經不缺訂單了,而這也讓趙樹憲煩憂。

絨花無法機器量産,全靠純手工制作,每一朵絨花至少需要兩三天的制作周期,某些訂單從下單到拿貨,甚至要一年之久。

趙樹憲不在乎收入,他在乎的是無法令每一位客戶都親身感受到絨花之美,這對于絨花的推廣來說,是極大的損失。

盡管制花的工作量巨大,但趙樹憲決不允許徒弟們爲了趕工期就粗制濫造。

絨花一路走來,他深知其中不易,只有做好每一朵絨花,才能不辜負愛花人,這是匠人的本分。

● 絨花制成的精美工藝品

如今的趙師傅已經67歲了,制作絨花也已經四十余載,每天早晨八點鍾左右,他依舊拄著拐杖前往熟悉的作坊裏工作。

● 認真工作中的趙樹憲

劈絨、刷絨、勾條、打尖、傳花......日複一日。

遙想當年,趙師傅賣出去的第一支花,是朵戲曲花,買主是一位加拿大華人。

買主的媽媽以前是廣東的粵劇演員,幼時他曾見過媽媽戴過這種花,後來就再也看不見了,見到趙師傅的絨花,他甚是詫異。

趙師傅“鬥膽”報了100元,生怕人家轉身就走,不料,對方爽快掏錢,很開心地買走了。

那時候的他從不敢想,自己的絨花哪怕上千元,也一單難求。

“只要你用心做一件事,路是會越走越寬的。”趙樹憲說。文/柳嘟嘟

0 阅读:25

最華人

簡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最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