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持續半年,錄取率1/1200,號稱世界最難,印度國考究竟多卷?

WarOH虎哥 2024-04-23 20:31:57

2023年末,印度出現一個離譜新聞。

在比哈爾邦,23歲的教師庫馬爾在下班後回家路上被“綁架”,一群壯漢將其綁上車,運往一個村莊。

庫馬爾下車後,發現綁匪居然布置好了婚禮,要讓他娶了其中一個綁匪的女兒。庫馬爾大哭不從,最終在槍口下拜堂成親,並發誓不離婚,然後才獲得自由。

庫馬爾後來報了警,警察調查了庫馬爾“老丈人家”。

原來,這位老丈人爲了給自己的家庭找個靠山,聘用幾個幫派分子綁架了青年才俊庫馬爾。

對方堅持兩人的婚姻已經成爲事實,但庫馬爾不認可這段強迫婚姻,最後在家人的幫助下和“妻子”分開,斷絕聯系。

庫馬爾的經曆在國人看來非常離奇,但這在印度非常常見。

每年,全印度有成千上萬起“綁架新郎”案件,受害者大多是年輕的,剛通過印度考編、考公的男性。

在普通印度人眼裏,公職男人是家庭一輩子的支柱,所以哪怕霸王硬上弓,也要將其招爲女婿。

印度婚嫁的鄙視鏈裏,農民、無業者最低,接著是一些個體戶和打零工者。再往上則是大公司職員,或醫生、工程師、公務員,到了這個階層,就開始被人搶。

而在這些群體之上,有一群印度最閃耀,高不可攀的人中龍鳳——國家公務員。考上國家公務員,無論什麽出身,家裏的門檻都會被說媒的人踏破。

印度全國目前有1000多萬政府工作人員,但只有不到7000名國家公務員,他們通過了號稱世界最難的“印度國考”,獲得一個終身穩定的高薪工作,以及保镖、別墅、女仆。

印度的國家公務員體制,繼承自“大英帝國文官體系”,這幾千人就是以前所謂的“高級文官”。他們是獨立于政黨政治外的國家管理者,不受任何系統幹擾,特權極大。

爲了端上這個金飯碗,印度每年有100多萬年輕人參加國考,其錄取率早已低于千分之一,淘汰的殘酷程度讓人驚歎。

那麽在印度,國考究竟有多嚴苛?這種制度真的能改變人生嗎?印度政府的腐敗、低效問題,和國考有無關系?

【一】印度考公:平頭百姓的二次投胎

網絡上把東亞地區叫“東亞怪物房”,也有人叫“東亞內卷房”。因爲東亞中、日、韓三國,都以內卷聞名。

從小到大,無論什麽考試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哪怕大學畢業了,還有考研、考公擠破頭,房貸、車貸壓垮人。

其實不光在東亞,考公務員在很多國家都是年輕人第一選擇,比如我們西南的鄰居,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國家公務員考試也是地獄級別的。

印度的公務員體系比較複雜,分爲地方邦和中央兩種。

印度的地方考試平平無奇,而中央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即“印度國考”世界聞名,其難度、卷度、黑暗度都遠超一般國家,比東亞內卷三國還要厲害。

舉例子就能體會到,我們國家2023年國考人數近230萬,招收近4萬人,50多個人就能考上一個。而印度的國考人數130多萬,僅僅招收不到千人,錄取率小于1200分之一,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考公難度如此之大,還有這麽多人往裏鑽,其根源是印度特殊的國情。

今天的印度雖是全球第5經濟強國,和德國差距不遠。但在人均方面,印度人均GDP剛超過3300美金,在全球看不到排名,和黑非洲國家一起排在末尾。

印度的貧富差距大,城鄉差距大,種姓差距大,這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印度底層種姓、農村人口、城市貧民獲得的教育、醫療資源非常之少,少到聯合國樹爲反面教材。

印度至今仍有3億人是文盲狀態,2億人處在饑餓和半饑餓之間,21世紀的前10年,有30萬以上的印度農民因貧困自殺。

在孟買的高樓大廈裏,說著純正英語的婆羅門精英年薪幾十萬美金,生活方式和歐美一樣;而在幾百米外的貧民窟裏,赤腳奔跑的兒童沒學上,靠撿垃圾換飯吃,普遍營養不良。

這種社會現象,是現代世界聞所未聞的階級固化,足夠讓印度標榜的民主制度顔面掃地。

所以,印度政府需要一種“登天之梯”,打通社會最底層和最上層,以絕對平等的方式給人民希望,也堵上外國人的嘴。

這條道路就是開放式的公職考試,也就是考編和考公。

更現實的原因是,印度的貧困率超過50%,接近8億人在貧困線以下,3億人赤貧,當地的平均收入是13000多盧比,折合人民幣1100多元。

平均收入1100元,代表有很大一部分人月收入在幾百人民幣。

無論以前有多窮,考試就能改變人生,這讓絕望的窮人有一絲絲希望。

只要一個人端上國家的飯碗,無論當老師還是底層公務員,其保底收入就是這個的五六倍,且一般不會失業,還有穩定的晉升機制。

不管是當老師、消防員、政府雇員,都能得到相對穩定的工作,體面的薪水,還有周圍人的尊敬。

所以,每當印度各邦的公務系統考試結束時,一般是春季,這時結婚的人就多了起來。有錢的人都願意把女兒嫁給這些青年才俊,哪怕對方一貧如洗。

【二】印度國考:史上最難地獄考試

印度考公,的確算把公平進行到底,無論你是賤民或者婆羅門,無論你是印度教徒、錫克教徒、穆斯林,只要你一定學曆或者專業技能證書,沒什麽案底,都能參加考試。

這條大路看起來寬又闊,教師考試、警察考試、消防考試、邦公務員考試、特殊職業技能考試,每年有數百萬人報考。

這些考試的錄取率、待遇也各不相同,因各邦的政策,經濟水平産生差異。

而在所有考試之上,印度“UPSC”考試,即國家公務員考試,是印度最神聖、最困難、最卷的考試。

UPSC每年選拔數百人進入聯邦公務員隊伍,分到政務、警察、外交、林業四大系統。

這一聯邦公務員團體總共有7000多人,他們直接或間接管理著全印度1000多萬政府工作人員。

如果將其類比,可以把這7000多人看成是“官”,底下做事的人大都是“吏”。

印度的UPSC制度,雖創建于印度獨立後,但這個制度的根源,在當地有幾百年曆史,最早能追溯到18世紀的“東印度公司文官制度”。

當年東印度公司控制了整個南亞,每年從糧食、棉花、茶葉、鴉片上賺取巨額利潤,但同時公司內的腐敗問題非常嚴重,行政效率低下,讓東印度公司高層很苦惱。

于是他們率先提出,用職業官僚來替代屍位素餐的貴族子弟、軍官,以平等的專業考試、能力測試來選官。

爲此,東印度公司創辦了政務培訓專門學校,訓練職業官員,然後以複雜的考試按分錄取,據說這一制度也受到了東亞科舉制的影響。

從東印度公司時代開始,政府就爲高級文官,或者叫國家公務員提供最好的條件。

幾百年來,直接向最高權力負責的高級文官團隊是印度的主心骨,他們專業、忠誠、廉潔,打造了近代印度殖民地的輝煌。

印度獨立後,繼承了完整的文官系統,對于一個實行聯邦共和制的國家,文官體系經過曆史考驗,最適合印度“散裝”的國情。

因爲印度本身就有貴族,即高種姓,如果不使用嚴酷的考試選拔高級幹部,那國家就會被少數人壟斷,變成封建制。

但在印度,公考公平的代價,也是難度的倍數增長——印度國家公務員平等對所有種姓、信仰開放,考試難度非常大,超過印度理工考試、全印醫學院考試,榮登印度最難考試。

印度國考的考試內容,除了外交、政務、警察、科學的專業知識外,還涵蓋了範圍極廣的人文社科知識,包括曆史、哲學、地理、民族、宗教。

且考試還要求英語口語、寫作水平,要做大段的口述表達。

印度國考在每年春天報名,2月公布招收的崗位、人數,清點報名人數。所有21到31歲的年輕人,有政府承認的大學學曆都可報名。

每年6月進行的第一輪考試——預考,內容就是長達20張紙的上百題,全部是選擇題。

有人可能覺得選擇題很簡單,蒙都能蒙出來答案。但印度國考的選擇題,難到超乎想象,各種學科夾雜在一起,出題順序完全沒有邏輯:

前一道題在問古印度達羅毗荼人的文字特點和文化成就,第二道題就是印度政府國債收益率,下一道題是印度西部沿海斷層的岩石風化程度……

曆史、生物、地理、政治夾雜在一起,百題下來,一般人信心已經被毀滅。

接著是第二場考試,考察邏輯、推理、英語水平,同樣是選擇題。兩場考試下來,100萬考生裏90萬人會被淘汰,剩下的人才將進入下一層的“正式考試”。

第二輪考試的難度,是第一輪的10倍,考生要進行9次考試,4次通識考試、2場專業課考試、2場語言考試、1篇專業論文。

這些考試的主體是時政,以印度當下的政治、經濟環境出發,搭配國際形勢、民族矛盾、經濟困局,讓考生給政府“獻策”。

考生要對諸如“東南亞和印度經濟關系變化”“新能源産業崛起對印度的影響”等做出主觀分析,難度可想而知。

這一輪考試一般有10萬人參加,最終錄取2000人上下。這2000人進入最終的面試,考官再對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性格特點進行考察,最後殘酷裁掉超過50%的人。

剩下的,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三】一個暮氣沉沉的“勝利者俱樂部”

印度的國考,整個考試過程前後超過半年,考完試次年2月放榜,金榜題名者的名字都會在家鄉登上報紙,各路達官顯貴上門道賀,說親的富豪排起長隊。

考完這地獄般的一輪試,考生會被集中培訓一到兩年,隨後前往中央或地方任職。

到任後,中央的從科長幹起,地方從處長幹起,每個人有國家分的住宅、專車、司機,前10%的優秀學員直接當地方高級官員,還有廚師、仆人、保镖,配偶也能得到工作。

所以在西方,印度國考的名聲遠比東亞國家的考公響亮。

由于待遇差別極大,網絡上的好事者曾研究這一制度,最後發現這才是真正的現代版“科舉制”,除了考試內容外,和我國古代的科舉幾乎一模一樣。

一條道路無論多難走,只要有足夠的含金量,那肯定不乏跟隨者。在印度國考的道路上,每年有百萬人在考試,而整個印度准備國考的人數有兩三百萬。

在新德裏、孟買、加爾各答等大城市,專門爲國考開辦的補習班多如牛毛。

有能力挑戰國考的考生,往往本身就是底層公務員、大公司職員、醫生,他們善于學習,善于考試,但也要報班補習。

印度國考補習班的收費在一年10萬盧比以上,幾乎全年上課,所以學生需要脫産複習,衣食住行靠自己的積蓄或者家人接濟。

在第一次進入考場前,考生們普遍會學習一年以上,幾乎無人能一次考上,考滿五六次的人比比皆是。

對家庭條件一般的考生來說,補習班複習五六年,花費幾十萬盧比,加上吃飯和房租,甚至家人的開銷,幾年考公要掏空家底。

由于國考是賭上全家命運的選擇,如果最後沒考上,對整個家庭都是重創。

所以每年放榜時,有人放煙花,也總有考生自殺,印度媒體經常用這個來做文章,抨擊印度文化體系的殘酷。

客觀來說,印度國考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模式,在18、19世紀有一定的先進行,但現代社會已經難以消化這種中世紀末的制度。在全世界,還執行這種制度的就印度一家。

印度國考的前60名可以得到特別培訓,能直接到一個地方工作,往往是縣裏當一把手,就宛如中國古代的科舉,上了榜之後就會被派往地方當個縣令試試水。

乍看起來,這種經過精挑細選的人中龍鳳,足以帶領地方,但事實上他們仍然缺乏經驗,且對地方情況了解不多。

他們更像是中央派來的“欽差”,監督政府運營,真正幹活的還是基層公務員和外編雇員。

而且一旦考公上岸,對印度國家公務員來說,幹活兒是次要的,他們主要工作是享受人生。

印度的國家級公務員們往往開著專車,出行有警察開道,各處長官前接後送,地方名人排隊見面,這樣的待遇讓這些剛走過獨木橋的,加入“勝利者俱樂部”的年輕人失去平衡。

因爲手裏權力過大,印度國家公務員是商業受賄、權力腐敗的重災區,他們雖不參與政黨政治,但任何政黨都要和他們搞好關系,送錢送物,不然本地的政客將難以推行工作。

可印度政府的腐敗是人盡皆知的,公務員的腐敗更被視爲是“特權”,似乎是天經地義。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宣布整頓公務員系統,讓這個群體勤奮、廉潔起來。

可莫迪雖然爲人強硬,做事雷厲風行,但這次行動居然保留在口號層面。因爲公務員體系內部極其團結,他們可以抱團抵抗政府,莫迪政府難以和其對抗。

最後,莫迪只能提出一個15年一次的政績考核系統,明眼人都知道這還是在糊弄老百姓。

直到今天,印度公務員的工作成果量化和腐敗監督依舊是個大問題,因爲隊伍小,他們內部搞年功序列,只要幹到多少年,熬也能熬成高級官員,這導致很多公務員不務正業。

由于莫迪沒能推動全面的公務員體系改革,這成爲政敵攻擊他的重要武器。

但隨著近些年考公越來越卷,考生超過130萬,且還在增加,印度政府也在考慮擴大隊伍,並分流考生。

也許在不久的未來,恐怖的印度國考也會更人性,更接地氣。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印度公務員考試成全球最難》,馬歡

2.《世界上最難的公務員考試》,吳順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