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裏怎麽就越來越臭?

財經早餐 2024-05-17 07:35:56

坐網約車越來越像開盲盒!只不過未知的並非你能叫到什麽檔次的車,而是叫到的車到底能有多臭?

隨著共享經濟的深入人心,過去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網約車似乎並未存在什麽槽點。更何況,自2015年起,隨著網約車步入高速發展期,監管對于整個行業的規範性要求越來越嚴格,從個人隱私信息到平台打車規範等。

高速成長期,大家都在努力跑馬圈地,做大各自的市場。可當整個行業被催熟之後,看似規範的行業裏,又暴露出了新的問題。

今年3·15期間,網約車變臭的話題成爲熱搜的常客。金融界援引相關調查,超過70%的網約車乘客曾遭遇車內異味困擾,“臭車”現象引發廣泛關注。網約車的這股“臭潮”怎麽就成了全民關注的話題?

車裏臭,到底誰之過?

如果從淺層次的歸因層面看,網約車裏的臭味問題,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換了一波又一波的乘客!網約車,說到底已經成了一個小型的公衆交通平台。乘客的流通,勢必會對車內的環境帶來影響,這主要取決于乘客在車上幹了啥。

早高峰時段,趕路的打工人很可能在網約車裏吃完一頓早飯。如果司機訂單密集的話,在空氣流通不暢,或者冬天天氣過冷不易開窗的情況下,下一位乘客依稀能嗅到上一個乘客遺留下的“食物香”。一來二往,一天下來,車裏混雜的各種氣味疊加産生的並非香味,而是難以描述的“臭味”。

車裏臭本身不是問題,只要司機清潔到位,也能抑制臭味的擴散。高鐵密閉的空間偶爾也會讓人感覺到些許味道,但這個味道不至于像網約車一樣,讓消費者的反應如此之強烈和深有體會。

事實上,據新民晚報,針對乘客指出的車況衛生等“痛點”,行業內確曾提出過“車輛整潔”“空氣清新”的標准和舉措,如2019年的“潔淨服務標准”和2022年的“關于改善網約車空氣質量的倡議”等。目前,在相關各方推動下,上海已有部分平台進一步在快車領域推出“潔淨新標准”,從運營車輛、司機服務兩方面嚴把“質量關”。

既然業內已經有相關規範,但從現實輿論的聲討層面看,效果並不盡如人意。顯然此前平台對于司機的監管並沒有做到位,圍繞這一問題制定的反饋流程、評判標准等也有待提升。

在這一輪聲討中,不少媒體通過走訪網約車司機的生活發現,跟車輛幾乎24小時生活在一起的網約車司機成了“臭味”最重要的貢獻體之一。

據金融界,出于訂單壓力和經濟考量,許多司機不得不在車內吃飯、睡覺,甚至把車當成了“第二個家”。這種情況下,車內環境很難得到有效維護,異味問題便油然而生。

司機不敢花錢背後,也有個很紮心的現象,網約車的確賺錢越來越難啦!

人多了,錢更難賺了

2023年網約車行業的訂單量的確增加了。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2023年12月份網約車共收到訂單信息8.94億單。

供給端來看,行業亦在增長。交通運輸部登記注冊的網約車司機數量在2023年底達到657.2萬,一年新增了148.2萬。

另據滴滴披露的數據,2023年1月至10月,平台內司機數量達到586萬,新增142萬。而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截至今年2月,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增長到341家。

盡管2023年行業實現了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卻處于艱難增長之中。不斷湧入的新進者和聚合平台的出現,再次讓這個行業奏響變革的信號。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認爲,2023年是網約車行業恢複增長的一年,網約車訂單量全年對比前幾年有較高增長。此外,聚合平台的單量約占總單量的30%,過去一家獨大的局面正在有所變化。如祺出行也在當年遞表。各網約車平台每月的訂單量也在增長、下滑中交替前行。

圖片來源:交通運輸部

行業整體競爭壓力之下,客戶被分流,平台想賺錢只好從給司機的抽成比例中“動手腳”,而抽成比例一直是謎一樣的存在。

2022年,交通運輸部開展“交通運輸新業態平台企業抽成‘陽光行動’”,當時各大公司公布的抽成比例上限多在18%至30%之間。而後,30%也成爲業內抽傭上限。但在實際生活中,該上限似乎被不斷突破。

但據媒體調查,一位業內專家曬出的訂單截圖顯示,乘客的訂單結束後,應付款98.11元,但司機實收52.17元,抽傭比例高達46.8%。專家認爲,聚合平台、網約車平台層層“抽傭”,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看看新聞》也采訪過一名上海司機,他在上海租車費一天350元(購買新能源車需要上海居住證),每天跑8小時以後,賺的錢才是自己的。爲了節約飯錢、住宿費、洗澡費等開支,他們幾乎都住在車裏。

行文至此,這解釋了網約車司機爲何沒錢洗澡、洗車、選擇夜夜睡在車裏的原因。

網約車臭不臭,不僅是標准如何制定、如何實施的問題,更多是解決網約車司機收入的問題。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准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1 阅读:164
评论列表
  • 2024-05-21 01:56

    一分價錢一分貨,打特惠和快車就是運送貨物和人的區別 ,說那麽多有什麽用。

財經早餐

簡介:美好的一天,從財經早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