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年指揮127師大殺回馬槍,三戰三捷殲滅越軍470人

孔甲丙今說史 2024-05-10 14:02:47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戰事背景與中國的戰略決定

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在一份正式聲明中宣布,人民解放軍在對越南的自衛還擊戰中已達到預期目的,並決定所有邊防部隊開始撤回至中國境內。此決策的發布,標志著一段緊張且充滿對抗的軍事行動的結束,同時也揭開了一系列複雜的撤軍行動和戰術調整的序幕。

這場沖突的起因可追溯至越南的對柬埔寨的侵略行爲以及其在中越邊境的持續挑釁。越南的這些行動不僅破壞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直接威脅到中國的邊境安全。作爲回應,中國被迫采取軍事行動,以警告越南並重申對自身主權和邊界的保護。

撤軍的宣布並不意味著立即的平靜。實際上,這一階段對中國軍隊而言充滿了挑戰。盡管主要戰鬥已經結束,但整個撤退過程需要嚴密的計劃和執行,以防越軍的可能襲擾或反撲。在此背景下,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們開始詳細規劃撤軍的每一個步驟,確保在撤回國內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士兵的傷亡和物資的損失。

張萬年的戰術安排與部隊部署

次日,隸屬于廣州軍區的43軍接到了撤退的指示。隨著撤軍令的下達,整個指揮結構迅速進入高度警戒狀態。由于存在越軍可能的襲擾、伏擊或反撲的風險,這一消息使得每一個軍事單元都必須重新評估其戰術部署和防禦准備。

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張萬年將軍作出了關鍵的決策。他指示部隊在撤出祿平時,特別關注東北方向的戰略要點。這些要點地勢較高,能提供較好的視野和射擊位置,是進行防禦和監控的理想地點。張將軍的計劃是在這些關鍵點上形成一個“口袋陣地”,這種布局能夠讓中國軍隊在必要時快速集結力量,對越軍的任何反撲行動進行有效的打擊。

爲了實現這一戰術目標,張萬年將軍仔細挑選了幾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點,並部署了精英部隊前往這些區域。這些部隊攜帶了必要的武器和設備,包括迫擊炮和機槍,以加強防禦能力。同時,他們還進行了地形分析,確定了可能的越軍進攻路線,以及如何利用地形進行有效的防守和反擊。

部隊在到達指定位置後,立即開始加固現有的防禦工事,並設置了多層監視哨位。士兵們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如山丘和密林,布置僞裝和掩體,確保他們在不被敵人輕易發現的情況下,可以保持對周邊地區的高度監視。

隨著口袋陣地的逐步建立,通信和協調成爲了維持戰術效率的關鍵。張萬年將軍通過無線電保持與前線各部隊的直接聯系,確保可以實時傳遞指令和情報。這種快速響應的通信鏈不僅確保了指揮官能夠迅速做出決策,還增強了各部隊之間的戰術協同。

在確保東北方向關鍵點的安全後,張將軍還指派了工程兵團和後勤部隊,他們負責建立後方支援點和補給線,以保障前線部隊的物資供應和傷員撤退。工程兵在戰略要點附近設置了地雷和陷阱,以防越軍小規模的滲透或突襲。

首次反擊成功:斃敵10余名

3月9日清晨7時40分,隨著天色逐漸明亮,越軍462團的1個加強連開始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379團1連防守的390高地的進攻。越軍分成兩個小隊,試圖從不同方向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線。在清晨的薄霧中,敵軍的身影若隱若現,但解放軍戰士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鬥准備。

解放軍士兵在陣地上采取了防禦姿態,他們的槍口指向越軍進攻的方向。隨著越軍逼近,中國士兵們開始近距離開火。由于越軍在攻進過程中暴露在無掩護的地形上,解放軍的火力迅速壓制了敵人的前進。短短幾分鍾內,前方十余米的區域變成了激戰區,越軍傷亡慘重,至少10名越軍士兵倒在了戰場上。

盡管遭受重創,越軍在上午10時不甘心失敗,組織了第二次更爲猛烈的進攻。這一次,他們試圖利用煙幕和掩體,以減少在接近中國陣地時的損失。然而,解放軍士兵依然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和戰鬥力,迅速調整射擊方向,對越軍發起的進攻進行了有效的打擊和攔截。

第二輪戰鬥中,越軍再次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大量士兵被解放軍准確的火力所殲滅。越軍的殘余部隊無法維持戰鬥序列,開始潰敗,士兵們紛紛逃往周圍的樹林和附近的巴坑凹地尋求掩護。此時,解放軍1連利用這一機會,迅速組織了一次陣前出擊。

解放軍士兵們沖出陣地,直接進入敵軍撤退的路線上。他們利用手中的自動武器和手榴彈,對散亂的越軍進行了窮追猛打。隨著戰鬥的持續,解放軍展現出了高度的戰鬥技巧和協同作戰能力,逐步壓縮了越軍的活動空間。

戰鬥持續到當天下午3時,解放軍在不斷的攻勢下,最終全殲了越軍462團的這個加強連。

夜戰與包圍擊毀:全殲越軍百余人

在1979年3月9日晚上20時30分,越軍進行了一次精心策劃的夜間行動。約百余名越軍士兵,裝備了機槍、火箭筒以及大量地雷,趁著夜色濃重,悄無聲息地沿著祿平至支馬公路向中國人民解放軍379團防守的班坑地區潛入。他們的目標是解放軍的運輸車隊,這是一個支撐整個戰區物資供應的關鍵節點。

越軍的行動並非偶然,他們選擇了夜間進行潛入,企圖利用夜色和地形的掩護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然而,解放軍379團通過有效的偵察和情報收集,已經對越軍的意圖有所預警。接到情報後,379團迅速反應,按照師部的判斷和指示,組織兵力進行圍殲。

解放軍士兵們迅速占據了有利地形,布置了防守陣地,並在班坑地區周邊設置了伏擊圈。他們的部署旨在將越軍引入預設的殺傷區,然後進行集中打擊。夜深人靜之際,越軍毫無戒備地進入了解放軍的包圍圈內。

3月10日淩晨1時,隨著夜色逐漸變淺,解放軍379團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炮火和自動武器的密集射擊迅速壓制了越軍的前進勢頭。越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在解放軍的火力和戰術配合面前,逐漸喪失了組織性。越軍的傷亡迅速增加,大部分士兵在初期的交火中就已經倒下。

殘余的越軍士兵試圖找尋掩護,他們撤退到班坑附近的兩個短洞中,希望利用地形的優勢進行最後的抵抗。然而,解放軍的追擊並未因此停止。379團的8連特別負責封鎖這兩個洞口,他們使用機槍和手榴彈持續對洞口進行封鎖射擊,削弱越軍的反抗能力。

爲了進一步瓦解越軍的抵抗意志,解放軍還采用了心理戰術。他們通過喊話和傳播信息,告訴越軍士兵已被完全包圍,並勸其投降,以避免無謂的傷亡。這種策略結合了實力展示和心理攻勢,逐步削弱了越軍的戰鬥意志。

戰鬥持續了整個夜晚,直到3月10日早上8時,越軍的抵抗徹底崩潰。在解放軍的持續攻勢和心理壓力下,最終所有越軍士兵要麽被殲滅,要麽投降。

總結撤退與戰果

3月10日淩晨零時,越軍再次展開大規模的攻勢,這次他們的目標是位于休慶地區的人民解放軍381團3營陣地以及379團和381團的接合部班日方向。約兩個連的兵力,在夜色中分兩路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這一次,越軍試圖通過分散解放軍的注意力和火力,達到突破防線的目的。

越軍的進攻開始時,解放軍的前哨部隊迅速報告了敵人的動向。隨即,381團3營和379團3營根據事先制定的防禦計劃,迅速進入戰鬥狀態。在這次戰鬥中,解放軍的炮兵部隊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們利用位于高地上的大炮和小炮,對越軍的進攻路線進行了有力的打擊。大炮主要用于切斷越軍的退路,而小炮則針對越軍隊形進行密集射擊,有效地瓦解了敵人的戰鬥序列。

隨著炮火的持續覆蓋,解放軍的步兵部隊也展開了有組織的反擊。381團3營和379團3營的士兵們采取了正面抗擊加上兩翼出擊的戰術,這種策略旨在從正面吸引越軍的主力,同時利用兩翼部隊進行包抄和突襲。這樣的戰術布置迅速收到了效果,越軍在遭遇前方堅固的防線和兩側突然的打擊後,陷入了困境。

戰鬥激烈進行,直至中午時分,解放軍通過持續的戰鬥壓力和精確的火力支援,終于在14時左右全殲了越軍的這兩個連。這場戰鬥再次證明了解放軍的戰術靈活性和高效的火力配合,成功地擊潰了越軍的多次進攻嘗試。

隨著戰鬥的結束,解放軍的高級指揮官張萬年將軍對整個戰區的情況進行了最後的審視。在這一系列的戰鬥中,特別是在最後的幾天,張將軍指揮的127師表現出色,殲滅了越軍462團的8營和一個特工隊,共計470人。這一成就不僅展示了127師的戰鬥力,也體現了張萬年將軍的指揮才能。

到了3月11日清晨7時,隨著戰鬥的結束,127師開始了有序的撤離工作。士兵們收拾裝備,毀棄了無法帶回的重型武器和設施,確保這些裝備不落入敵手。整個師隊伍在嚴密的紀律和秩序中,從越南境內撤回到國界線。

來自 楊德富主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龍口市委員會[編]. 中國人民解放軍龍口將軍[M]. 200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