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雲又宣布大降價,公有雲市場硝煙再起

科技墨鏡挨著戴 2024-03-06 23:29:01

“2024年,阿裏巴巴將針對核心業務積極投入。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雲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半個多月前,阿裏巴巴2024財年第三季度發布後,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如是說。

雲計算與爲阿裏巴巴貢獻最多收入的電商業務同爲核心,阿裏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停止分拆上市後,吳泳銘爲阿裏雲找到的增長戰略是“AI驅動、公共雲優先”。2024年,阿裏雲能否找到在AI與公共雲市場中建立、守住優勢的路徑,對阿裏雲和阿裏巴巴來說都極爲關鍵。

2月29日,阿裏雲召開2024年戰略發布會,在公有雲市場的爭奪戰中吹響進攻號角。“全面降價20%”,成爲其2024年最簡單粗暴的彈藥投放方式。

隨著阿裏雲“史上最大力度”降價,又一場雲計算市場的價格戰硝煙似乎正在升起。價格競爭越來越“卷”的背後,雲廠商的規模焦慮也在越來越深。

又一輪“史上最大力度”降價

近日,幾乎是在戰略發布會宣布降價的同時,阿裏雲官網便全面下調了雲産品售價。據悉,本輪降價涉及100多款産品、500多個産品規格,覆蓋計算、存儲、數據庫等所有核心産品,平均降價幅度超過20%,最高降幅達55%。阿裏雲副總裁、公衆溝通部總經理張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本輪降價將直接覆蓋的阿裏雲企業客戶群是數百萬量級的,僅阿裏雲的存量客戶就可以在新續費時直接打八折,對阿裏雲的經營會産生非常巨大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阿裏雲首次讓利給客戶存量訂單的未履約部分。盡管去年4月,阿裏雲也曾官宣過一次“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産品價格全線下調15%-50%,但阿裏雲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介紹,“産品覆蓋面最廣,老客戶同享,降價幅度最大,是本次降價與過去最大的區別。”

“阿裏雲降價是在將技術紅利源源不斷地回饋給市場。”劉偉光表示。在他看來,阿裏雲降價的底氣來自于技術實力的提升,飛天操作系統和CIPU架構可在同樣規格資源下帶來更強的性能,同時實現極致彈性,大幅提升資源效率,阿裏雲自研的盤古存儲系統可提高存儲的資源利用率。

“阿裏雲在過去非常強調軟件、硬件一體化的能力,提升了資源利用率,整個業務系統在雲上運行的效率、整個業務在應用方面的部署能力、中間件能力等,是阿裏雲在性能、效率上提升的關鍵。”劉偉光表示,這也成爲阿裏雲在價格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他強調,阿裏雲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足夠支撐這個幅度的降價。

不過,降價並非阿裏雲的“獨家法寶”。2023年,在阿裏雲啓動降價後,其他廠商也隨之跟進。騰訊雲部分産品線最高降幅達40%,移動雲全線産品最高直降60%,天翼雲部分産品折扣力度低至1折,京東雲也喊出“全網最低價”的口號。阿裏雲掀起又一輪“降價潮”的同時,其價格優勢的留存還有待觀望,其他雲廠商是否將跟進值得關注。

“降價吆喝”顯然會對雲廠商的淨利潤、收入帶來挑戰。

2月7日發布的阿裏雲最新季度業績顯示,阿裏雲該季度,營收增長3%至280.66億元,經調整EBITA利潤增長86%至23.64億元,創財年新高。隨著大規模降價,阿裏雲的利潤增長可能將面臨壓力。

“從數據來看一定會産生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不用避諱。爲什麽今天叫戰略發布會,這是一個戰略選擇,我們一定要笃定相信通過這樣的降價讓利客戶,帶來客戶價值的提升,以及通過降價帶來更多中小企業上雲的規模,能夠把降價産生的收入損害補回來,這是我們的戰略選擇。”劉偉光在采訪中表示,在長期規模增長的前景面前,看起來,阿裏雲選擇了短期營收承壓。

降價背後的規模邏輯

“忍痛”降價的背後,雲廠商們看向的是市場規模。

此前,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 CEO 湯道生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及“價格戰”。他稱,價格戰的本質沒有變化,就是“卷”。只是現在的市場更成熟,玩家變少,客戶變理智,不會單純因價格而選擇,更看重的是優質服務的能力。“打價格戰是最低水平的競爭方式。”湯道生表示。

盡管如此,但雲廠商們還是難逃“價格戰”泥淖。據分析,傳統IaaS産品同質化,雲廠商競爭逐漸轉爲價格競爭。傳統IaaS模式下,硬件資源的同質化決定了IaaS産品同質化,各大雲服務廠商只能提供常見的資源:計算、存儲、網絡。雲服務廠商的競爭也逐漸轉變爲價格上的競爭,以低價獲得市場規模。在規模上量之前,雲服務商的盈利能力受到極大限制。以海外雲計算廠商AWS爲例,其在2011年至2013年曾連續三次每年降價10次以上,來獲取市場份額,後期隨著競爭格局逐漸穩定,降價的頻率才有所降低。

目前,雲廠商們顯然更需要的是“低價”所帶來的市場規模,是其營收與利潤的基礎。萬博智雲CTO孫琦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此次阿裏雲降價産品主要隸屬于基礎架構層産品,尤以SMB(Small and Midsize Business,中小客戶)爲重。該部分客戶群不同于人工智能客戶群體。

一方面,孫琦表示,從整個格局來看,雲計算需求在當前宏觀環境下,並無明顯擴張形勢,主要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同時在技術層面,目前雲廠商所提供的服務並無明顯技術差別,因此主要競爭的便是價格差異。其次,關于人工智能與AIGC(生成式AI)所帶來的算力需求,主要集中于半導體層面,尤其與英偉達所提供的芯片算力相關。至于AI與雲計算服務之間的關聯,目前暫時集中于場景側與私有化部署搭建層面。因此,此次阿裏雲再次降價的動作,並非與AI直接相關,更多是整體趨勢所致。

整體邏輯上,孫琦認爲,從整個雲計算架構來看,越底層的服務,利潤越低。越向上層——涉及雲數據庫、函數計算服務等、雲原生、BI服務等,利潤也隨之增高,廠商賺的也隨之增多。但該邏輯成立的前提,是更多的客戶購買並使用雲計算服務,這也是當下整個雲計算行業價格趨勢的原因所在。另一位雲計算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雲計算行業降價是整體趨勢,只是彼此之間節奏不同。

“阿裏雲降價並非短期市場競爭行爲,而是一個長期戰略選擇,這是公共雲的商業模式決定的。”劉偉光表示,雲計算是一個具備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商業模式。他認爲,雲計算是規模化事業,規模的擴大會倒逼供應鏈技術的提升,並不斷釋放雲的邊際效應。用的客戶越多,供應鏈采購成本、均攤研發成本和資源閑置成本就能不斷降低。

“通過我們對市場的研判,其實今天中國很多企業都沒有雲計算,沒有用公共雲或者沒有享受到公共雲帶來的真正價值。”阿裏雲在發布會上表示。數據顯示,中國公共雲滲透率仍大幅低于歐美成熟市場,目前中國市場的服務器存量規模2000萬台,美國服務器存量規模約爲2100萬台,但美國以公共雲形式提供服務的算力占比爲60%,中國僅爲28%。

“大家可能會問今天阿裏雲是不是在打價格戰,真不是,我們瞄准的是28%剩下的72%。”張啓表示。

0 阅读:0

科技墨鏡挨著戴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