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産業研究院|李佐軍田惠敏:中國資本市場迎來第三個"國九條"

自貿搶先說 2024-04-18 11:32:53

(天道産業研究院特邀田惠敏博士發表)由李佐軍和田惠敏合著《與改革同行:中國改革開放和偉大複興》(8卷)高尚全、吳敬琏、厲以甯作序)已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此文是《與改革同行》系列第757篇,2024年第15篇(2024年4月8日至4月14日)

(天道産業研究院特邀田惠敏博士發表)由李佐軍和田惠敏合著《與改革同行:中國改革開放和偉大複興》(8卷)(高尚全、吳敬琏、厲以甯作序)已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此文是《與改革同行》系列第757篇,2024年第15篇(2024年4月8日至4月14日)。

【作者簡介】李佐軍: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導,碩士、博士期間先後師從張培剛教授、吳敬琏教授。田惠敏:男,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現供職于國家開發銀行規劃研究院,博士、博士後期間先後師從張培剛教授、厲以甯教授。

李佐軍,田惠敏:中國資本市場迎來第三個“國九條”

《與改革同行》系列757(2024年4月8日—2024年4月14日)

關鍵詞:資本市場;新“國九條”;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基礎設施;科技創新;設備更新;數字化轉型

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意見》共9個部分,是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國務院再次出台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新“國九條”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爲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戰略方向和發展框架,有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資本市場有效治理,對建設一個長期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意義重大。本周,《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發布;《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修訂,專設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特許經營條款;央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國家數據局公開征求意見,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

一、法規政策

國家數據局:研究起草《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提出深入實施城市雲網強基行動,推進千兆城市建設,探索發展數字低空基礎設施等系列行動。(2024-04-08)

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人民銀行對《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旨在爲進一步規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活動,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2024-04-08)

自然資源部發布《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程》正式實施,旨在推動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升都市圈整體競爭力,促進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2024-04-08)

國務院印發《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實現新增糧食産能千億斤以上,全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增強;明確了“鞏固提升口糧、主攻玉米大豆、兼顧薯類雜糧”的分品種增産思路。(2024-4-9)

《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發布。(2024-04-10)

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以標准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2024-04-10)

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的通告》。我國將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率先開展試點,取消互聯網數據中心、互聯網接入服務等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2024-04-10)

中辦、國辦發布《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 這是第一個專門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中央文件,對于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敬業奉獻、結構合理、群衆滿意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不斷壯大城市基層治理骨幹力量具有重要意義。(2024-04-10)

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 (2024-04-12)

國家外彙管理局發布《資本項目外彙業務指引(2024年版)》,便利機構、個人等主體辦理資本項目外彙業務。(2024-4-12)

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擬組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和家裝廚衛“煥新”。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 (2024-04-12)

證監會制定《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著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通過嚴格退市標准,加大對“僵屍空殼”和“害群之馬”出清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同時,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加強退市公司投資者保護。(2024-04-12)

二、重大事件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旨在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2024-4-7)

國務院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2024-4-8)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縣域監管支局統一挂牌,標志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系統總局—省局—分局—支局“四級垂管”架構正式建立。(2024-04-08)

中國財政部: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訪華達成兩項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2024-4-8)

農業農村部公示第一批鄉村工匠名師擬認定名單。(2024-4-9)

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方案,要求以住宅電梯、供水、供熱、供氣、汙水處理、環衛、城市生命線工程、建築節能改造等爲重點,分類推進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2024-4-9)

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武漢開幕。本次健博會以“健康共同體,科技創未來”爲主題,圍繞産業發展、醫療器械、生化藥品、數字健康、康複輔具、養老産業、婦幼健康、傳統醫藥、健康管理、健康生活等重點領域設置專業展區。(2024-4-9)

全國首個外商投資企業標准化協作平台——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標准化協作平台正式成立。(2024-4-11)

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近日發布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報告,將中國排名從去年的第7位上調至第3位。報告顯示,未來三年對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排名中,中國排在25個國家的首位。(2024-4-11)

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開發的111個國家職業標准已上線公示,調酒師、美容師、婚禮策劃師等職業“國標”將逐步完善。(2024-4-11)

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有關工作,研究健全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長效機制的舉措,聽取關于節能降碳工作的彙報,部署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2024-4-12)

我國海上第一深油氣井投産。(2024-4-13)

三、精彩觀點

李繼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氣候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對我國未來氫能産業政策的建議。一是加快標准體系建設,強化有效監管。二是研發高效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技術和裝備,推動“電—氫”耦合。三是培育多元化氫能儲運網絡,連接氫能上下遊産業鏈。四是打造氫能全産業鏈綜合示範區,拓展應用場景。(2024-4-9)

馮奎(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理事長、研究員):進一步創造條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能否收到擴大內需之效,其實質在于能否將農業轉移人口真正轉換爲新市民,能否將這個群體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培育成爲中等收入群體。因此,需要緊抓農民工進城“安居”與“就業”兩大重點,在流入端與流出端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第一,要在解決新市民安居大事上有更大突破。第二,在促進新市民職業成長上有更大突破。第三,在流入端、流出端等環節的政策設計上有更大突破。第四,在增強政策協同性上要有更大突破。(2024-4-10)

茶洪旺(作者系北京郵電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創造性破壞對就業是一柄雙刃劍:既有就業創造效應,又有就業替代效應。就業創造效應意味著將創造大量新型的就業崗位,就業替代效應將引發短期失業問題,增加了部分群體失業的風險。在我國,勞動者和居民的基本生活必須始終受到保護,社會政策托底是避免就業替代效應造成社會風險的前提,政府應針對性地設計以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爲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政策,加強對脆弱群體的托底保障,把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新質生産力發展實踐中。(2024-4-11)

韓越(中國傳媒大學),袁媛(北京師範大學):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要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爲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一要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空間。 二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 三要不斷改革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文件化服務的機制和方式,積極拓展社會力量參與渠道,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社會化服務主體。 (2024-4-11)

魏後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在新形勢下,統籌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需要采取多元化實施路徑。一是加強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二是多途徑提高糧食生産率。三是加快發展現代化糧食大産業。四是完善糧食生産利益補償機制。(2024-4-12)

四、最新進展

商務部:2024年前兩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7160家,同比增長34.9%,爲近5年來最高水平,顯示出跨國公司看好我國市場發展機遇,持續投資中國。(2024-4-7)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2024年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爲89.3,比上季度上升0.2點,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與2023年同期持平。(2024-4-9)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4年1至3月,我國汽車産銷量分別達660.6萬輛和67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4%和10.6%。(2024-4-10)

南方電網公司:2024年一季度,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新能源新增裝機1254萬千瓦,同比增長72%。截至目前,五省區內新能源裝機達1.45億千瓦,占總裝機比例達32%,首次超過煤電,成爲第一大電源。(2024-4-10)

工信部:到2027年,力爭實現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下一步,將聚焦石化化工、鋼鐵、汽車等重點行業,全面推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2024-4-11)

住建部: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5個城市報送2024年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和項目。其中,西安今年計劃籌建1.5萬套保障性住房;深圳已啓動13個項目、共計1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等。(2024-4-11)

國家統計局:2024年3月份,全國CPI環比季節性下降1.0%,同比上漲0.1%;PPI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同比下降2.8%,降幅略有擴大。(2024-4-11)

國家醫保局發布《2023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截至2023年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約13.34億人,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2023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總支出分別爲3.33萬億元、2.81萬億元。(2024-4-11)

世界貿易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數據。2023年,全球出口總值23.8萬億美元,下降4.6%;2023年中國的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爲14.2%,與2022年基本持平,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24-4-12)

商務部:2023年中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14.2%,連續7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24-4-12)

海關總署:2024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5%。進出口規模曆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2024-4-12)

國家知識産權局:全國在建和已建成運行的國家級知識産權保護中心數量達71家,分布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省域覆蓋率超90%,其中四個直轄市均已建有知識産權保護中心。(2024-4-13)

五、熱點述評

【中國資本市場迎來第三個“國九條”】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這次出台的《意見》共9個部分,是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國務院再次出台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幹意見》頒布,首次將發展資本市場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重點圍繞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上市公司質量、中介服務機構規範、資本市場監管、防範化解市場風險以及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出綱領性指導意見,奠定後續資本市場發展基石。第一次“國九條”的核心內容在于開啓股權分置改革,平衡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權益。“國九條”指出,要“規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轉讓行爲,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穩步解決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問題”,“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曆史關頭解決長期存在的特殊矛盾。

2014年5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決策部署,重點強調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全方位覆蓋場內場外、公募私募、股權債權、現貨和衍生品市場等。第二次“國九條”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範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一主要目標,並強調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規範債券市場發展,培育私募市場,推進期貨市場建設,提高證券期貨服務業競爭力,支持有條件的互聯網企業參與資本市場,擴大資本市場開放,營造資本市場良好發展環境。

此次出台的新“國九條”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中心,錨定金融強國建設這一奮鬥目標,分階段提出了未來5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的資本市場發展目標。新“國九條”共包含九條內容,分別爲總體要求;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加大退市監管力度;加強證券基金機構監管,推動行業回歸本源、做優做強;加強交易監管,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新“國九條”意味著政策層面對于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頂層決心和意願。新“國九條”堅持系統思維、遠近結合、綜合施策,與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組織實施的落實安排,將共同形成“1+N”政策體系。“1”就是新“國九條”本身,“N”就是若幹配套制度規則”。目前來看,“N”所代表的領域將不斷擴充,現階段主要圍繞退市監管、發行監管、上市公司監管、證券公司監管、交易監管、上市審核、重大資産重組審核、股東及董監高減持等方面,突出“強本強基”“嚴監嚴管” 。證監會征求意見的政策有6項,滬深北交易所同步征求意見的有19項制度,總共25項政策。

新“國九條”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爲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戰略方向和發展框架。這些政策旨在通過加強黨的領導、保護投資者權益、優化上市公司質量和結構,以及加強監管機制來實現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通過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和階段,旨在建立一個具有競爭力、適應性和普惠性的資本市場,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整體高質量發展,有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資本市場有效治理,對建設一個長期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2024-4-8/2024-4-14.

[2]《光明日報》圖文數據庫,2024-4-8/2024-4-14.

[3] 學習強國APP,2024-4-8/2024-4-14.

[4]萬得數據庫,2024-4-8/2024-4-14.

[5]經濟日報,http://share.jingjiribao.cn, 2024-4-8/2024-4-14.

[6]新華每日電訊,2024-4-8/2024-4-14.

[7]中國新聞網,https://www.chinanews.com/

[8]中央人民政府最新政策,http://www.gov.cn/zhengce/index.htm.

[9]中國經濟時報,www.cet.com.cn,2024-4-8/2024-4-12.

[10]科技日報,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2024-4-8/2024-4-12.

[11]經濟參考報,http://dz.jjckb.cn, 2024-4-8/2024-4-12.

[12]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統計局等各大部委網站.

[13]常欽.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程正式實施[N].《人民日報》,2024-4-9.

[14]加強監管防範風險 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就貫徹落實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接受專訪[EB/OL]新華網,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412/eec0f77650854a289ab646576ca43c5e/c.html.

[15]資本市場“國九條”時隔十年再升級,九大看點值得關注[EB/OL]新華網,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412/eeb3cf421f86443eb8d80fd6578b2b31/c.html.胡玉玮馮天澤

[14]“國九條”意義重大!不在于九條,而在于“國”,券商:前兩次發布後A股均迎來大幅上漲,此次或助推市場走出慢牛,詳解“1+N”政策體系[EB/OL]金融界網,https://stock.jrj.com.cn/2024/04/13170340227954.shtml

[15]範思立.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破解農民增收難[N].中國經濟時報,2024-4-12.

[16]馮奎.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拉動龐大內需市場[N].中國經濟時報,2024-4-10.

[17]李繼峰.氫能大規模産業化應用需克服四大挑戰[N].中國經濟時報,2024-4-9.

[18]茶洪旺:發展新質生産力需充分發揮創造性破壞機制[N].中國經濟時報,2024-4-11.

[19]韓越,袁媛.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N].經濟日報,2024-4-10.

專欄: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程正式實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9日   第 07 版)

本報北京4月8日電  (記者常欽)自然資源部發布的《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程》近日正式實施,旨在推動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升都市圈整體競爭力,促進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

都市圈是指以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城市爲核心,以1小時交通通勤圈爲基本範圍,與周邊城鎮經濟活動聯系緊密、通勤便捷高效、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的同城化地域。

規程明確,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屬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跨行政區域的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應在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一體化協同、突出重點區域、突出重點領域的規劃原則下編制。規劃期限一般與所在省市國土空間規劃期限一致,近期與所在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期限相銜接,並可對都市圈更長遠的發展作出展望。規劃成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

規程強調,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要落實主體功能定位和國家戰略要求,提出都市圈國土空間發展目標、指標體系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布局優化策略,細化重點規劃單元空間結構。在此基礎上,結合重點規劃單元內中心城市功能升級和周邊城鎮基礎條件,以分工協同爲原則,對創新、生産服務和重大産業集群等功能布局作出指引,並做好戰略空間留白,爲未來重大功能預留空間。

爲保障規劃實施,規程要求地方建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基礎設施跨區域銜接等方面的相關機制,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重大問題跨界地區協商管理機制。同時,應從生態空間管控、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文化與自然景觀資源保護利用、安全韌性保障等方面,提出下級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指引。此外,要明確規劃分期實施安排和專項規劃清單。

0 阅读:2

自貿搶先說

簡介:引領創新,成就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