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一對活寶:李恒與李湛父子

百年的驿站 2024-05-13 09:04:31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唐憲宗李純因服食金丹而患病,一直希望立皇次子李恽爲皇太子的宦官吐突承璀乘機又加緊了活動,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在這種情況下,身爲皇太子的李恒緊張極了,悄悄地派人去向舅舅司農卿郭钊詢問:我該怎麽辦哪?郭钊回答道:“你只管盡忠盡孝,謹慎小心,順其自然,別的一概不要過問。”這就充分說明,郭钊與郭貴妃兄妹早已與握有實權的宦官梁守謙、王守澄等有過聯系或有了默契,成竹在胸呢。果不其然,李純一死,梁守謙、王守澄等立即就殺掉了吐突承璀與李恽,擁立李恒登基。李恒也就是唐穆宗,他生于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七月,登基時26歲。從這裏面人們也可以看出,後來宣宗李忱懷疑郭太後也參與了殺害李純的陰謀,雖無確鑿證據,卻不能說沒有一點原因。

可惜的是,穆宗李恒實在是位不肖之子:老爸的優點沒能繼承,缺點卻全盤接受,並予以“發揚光大”。他最喜愛三種活動:宴飲、打獵與擊鞠——所謂“擊鞠”,是唐宋時一種馬上打球的運動,俗稱打馬球。登基的當年,就因“宴樂過多,畋遊無度”(《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一)而受到五位大臣的聯名勸谏。李恒雖然表面上接受,實際上卻沒有絲毫改變,不但自己揮霍無度,還對左右親信濫加賞賜,對國家大事則不管不問,導致朝內朋黨之爭激烈,宦官王守澄與宰相李逢吉互相勾結,專制國事,勢傾朝野;朝外河北三鎮相繼再度背叛,戰禍重起,終于使憲宗李純辛苦開創的“元和中興”之局喪失得幹幹淨淨。

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十一月,李恒與一群宦官在後宮打馬球,正玩得興高采烈時,有個宦官一不留神,突然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那個宦官摔得怎麽樣,有沒有跌破腦袋折斷手腳扭傷腰?誰也沒有再去留意,因爲一個更令人吃驚的情況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穆宗李恒吃了這一驚嚇,竟然得了“風疾”,致使馬球比賽只得中止。當人們七手八腳地將他擡進大殿時,他的雙腳已不能觸地站立,只能躺在床上了。文武大臣們聽說皇上“龍體”欠安,急得紛紛要入宮探視,也都被拒絕。直到十來天後的十二月初,李恒才坐在繩編的椅子上,被擡到金銮殿接見了文武大臣,文武大臣們這才松了口氣,不過緊急著又請求皇上早立太子,以定國本。這一次,李恒不但口頭上接受了大家的意見,還拿出了實際行動,很快就將14歲的長子李湛立爲皇太子。

轉眼就是長慶三年了,大年初一,因爲皇上的龍體尚未康複,連元旦接受朝賀的慣例也不得不取消,據說這一天“大風,昏翳竟日”(《舊唐書·穆宗紀》),即不但刮起了大風,還一整天日色昏暗,當真是天人感應了。不過還算好,由于他年紀輕,抵抗力強,身體也漸漸恢複過來。到了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正月初一,李恒還生平第一次主持了元旦迎新朝會。這兒必須說明一下:長慶三年他因有病而取消元旦朝會,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慶二年呢,北方藩鎮相繼背叛朝廷,兵連禍結,誰還有心思搞什麽迎新朝會呢;長慶元年年初倒是比較平安,不過剛剛改元的他還有更大的事情要做,即親自前往太清宮、太廟進獻祭品,這顯然比迎新朝會更重要。可惜,李恒完全忘掉了老爸服食金丹的深刻教訓,年紀輕輕的就想當神仙、就希望長生不老了,于是柳泌等被殺之後絕迹一時的方術之士們,又被宦官們引進了宮內,替皇上煉制所謂長生不老仙丹。

李恒呢,照樣不顧一切地長久服用,到正月二十日舊疾複發,病倒于床,又勉強延捱了兩天,到二十二日,就一命嗚呼了!可憐他生平第一次主持的那個元旦迎新朝會,竟也成了最後一次!而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大概就是改名吧?他自己原名李宥,被立爲皇太子後才改名李恒。一做皇帝,他就把犯了自己名諱的山名地名全都給改了:北嶽恒山改名爲“鎮嶽”,恒州改爲“鎮州”,河北定州的恒陽縣改爲“曲陽曲”。身爲堂堂皇帝,他擁有這種權力,他要運用這種權力。可惜,山名地名之改,並未能使他獲得福祉:唐穆宗李恒在位只有短短的4年,勉強活到了30歲——若按今天算實足,可就只有28歲半了!

幸虧他有兒子!李恒的長子李湛,生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六月,他起初被封爲鄂王,後來改封爲景王。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年底,14歲的李湛被中風的李恒冊立爲皇太子。一年多後李恒去世,李湛雖然才16歲,卻絲毫也不影響他身穿喪服,在老爸的靈柩前即位,這就是唐敬宗。登基才個把月,敬宗李湛的愛好就充分顯露出來,什麽愛好呢?接二連三地“遊宴、擊毬、奏樂”(《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三)是也,遊樂歡宴,打打馬球,聽聽音樂,那真是神仙過的日子,而陪著他這位小皇帝縱情玩耍的,自然是一班宦官與宮廷藝人了。既然做了皇帝,就擁有了不受制約的無比權勢,因此李湛“賞賜宦官、樂人,不可悉紀”,金銀財寶等等,多得無法計數了。

比起父親來,他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那就是白天玩得還不夠盡興,那就深更半夜地帶著一批人,出外捕捉狐狸以取樂,宮中稱之爲“打夜狐”。既然玩得如此開心,還有什麽心思與精力去處理朝中大事呢?李湛不但每逢上朝都拖得很遲很遲,有時候還幹脆不上朝了,《資治通鑒》上說他“視朝月不再三”,即每月上朝不超過三次,把朝中大事小事都交給了宦官王守澄與宰相李逢吉等。年輕的敬宗皇帝李湛,比起乃父穆宗李恒來,果然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上面坐著這麽一位奢侈荒淫、唯知嬉戲的皇帝,李唐王朝的統治很快就出現了危機:李湛登基的當年四月,皇家洗染坊的役夫張韶與一位算命先生蘇玄明竟然聯絡了百余名洗染工,乘隙殺死皇宮禁衛,呐喊著沖進了皇宮,甚至登上了清思殿,坐在了皇帝的寶座上!原先正在清思殿上打馬球的李湛嚇得魂不附體,倉皇逃進了左神策軍軍營。幸虧左神策軍中尉、宦官馬存亮調兵反擊,才殺死張韶與蘇玄明等烏合之衆,鎮壓了這場驚心動魄的變亂。

李湛登基的第二年正月,把年號改爲“寶曆”,照例要大赦天下。長安禦史台監獄也豎起一根竹竿,竿頂挂上一只頭上飾有黃金的雞——“金雞”表示吉祥,這是即將宣布大赦的標志。獄中有一名“罪犯”崔發,也與其他犯人一樣,站在竹竿下等候大赦令的正式宣布。突然,五十多個宦官手持木棒沖了進來,不由分說地對著崔發一陣猛打,直打得崔發滿臉是血、牙齒折斷、暈倒于地,宦官們才呼嘯而去。可是沒過多久,第二批宦官們又沖進來了,禦史台的官員急忙把崔發藏在席子底下,才僥幸沒被打死。這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崔發曾是長安西邊不遠處的鄠縣縣令,一天聽到外面人聲喧嘩,說是有人在欺負老百姓,崔發就命令將肇事者拖進縣衙訊問,沒想到這位肇事者竟然是一個宦官。李湛聞訊大怒,立即傳下聖旨,將崔發關進了獄中。這天大赦,衆宦官因爲要替自己的同類報仇,才一齊趕過來痛打崔發。後來,禦史台的其他犯人全都赦免回家了,唯獨挨了打的崔發仍然被關在獄中,而打人的宦官們卻未受任何懲罰。再往後,經過大臣李渤等輾轉挽救,吃盡苦頭的崔發才被釋放,而要求釋放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崔發80歲的老母親韋氏是已故宰相韋貫之的親姐姐。就這樣,韋氏還不得不當著宦官們的面,杖責了崔發四十下,好讓宦官們消消氣。

玩家皇帝李湛年輕氣盛而又精力充沛,不但是打馬球的高手,還喜歡與人比賽腕力。他用大量錢財招募了一批大力士,日夜侍候在身邊。李湛的性情偏激暴躁,高興的時候,大把大把地撒銀子賞賜,一旦有誰稍有冒犯,就會受到抄家流放的嚴厲處置。對身邊的宦官們也一樣,誰偶然犯有小小過失,動不動就棍擊鞭打。久而久之,人們對這位小太歲爺既深爲畏懼,又恨入骨髓。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公曆該是827年1月9日了。正是這一天,李湛白天出去打獵,晚上很遲才回宮。回宮後還不盡興,又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還有禁軍將領、經常陪著皇上打馬球的蘇佐明、王嘉憲等二十八人開懷暢飲。酩酊大醉的李湛在去洗手間方便時,沒想到殿上突然燈燭齊滅,蘇佐明等乘機在更衣室——即廁所裏殺死了李湛。唐敬宗李湛在位將近3年,由于其時還沒過春節,他只能算18歲——還是一個孩子哪!劉克明等又假傳李湛聖旨,命李湛的叔父、憲宗李純的第六個兒子绛王李悟暫且執掌軍事大權。第二天,李悟就在金銮寶殿上接見宰相及文武百官。

可笑劉克明等人利令智昏,剛剛到手的權力還沒能鞏固,就想排斥原先掌權的宦官王守澄、梁守謙等人,你想,王守澄、梁守謙如何肯依?很快,他們率兵迎接李恒的第二個兒子、江王李涵進宮,又調動左、右神策軍與飛龍兵等禁衛部隊討伐“賊黨”。劉克明、蘇佐明等哪是對手,二十八人被殺得一個不剩,連绛王李悟也死于亂兵之中。劉克明跳入井中想落個全屍,也被撈上來砍掉了腦袋。

可笑一對活寶:穆宗李恒與敬宗李湛父子,一個服丹中毒,一個政變被殺,年紀輕輕,卻都沒落得一個好一點的結果。

(《高處不勝寒——皇帝與他的後妃兒女們》系列之582)

0 阅读: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