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毛主席訪蘇歸來,與陳伯達的不悅對話,勾起了一段真實曆史

興衰五千年 2024-04-19 16:28:28

前言

毛主席是一個學問大家,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了。在他的心中,最喜歡的就是曆史,他經常每到一地,就會和身邊的人說起這個地方的在曆史上發生的故事。

1950年,在從蘇聯訪問歸來的時候,毛主席便和隨同出訪的陳伯達說起了一個叫做烏蘭烏德的地方,由于陳伯達對這個地方曆史的不太了解,兩人之間還發生了一段不愉快的對話……

陳伯達:是烏蘭烏德呀,那個湖就是貝加爾湖

1949年12月21日,是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七十大壽。11月上旬,毛主席收到了斯大林發出的邀請函,請他到蘇聯訪問。

對于這次訪問蘇聯,毛主席非常重視。這是因爲,新中國剛剛建立,想要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把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建設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與蘇聯建立友好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爲了這次訪問蘇聯,毛主席做了准備,向許多人進行了咨詢,並綜合他們的意見,爲斯大林精心准備了壽禮。

在這份禮單裏,包含了山東膠東和濟南産的白菜、萊陽梨、大蔥,河北鴨梨、雪梨,山東蘿蔔,北京綠皮圓形紅心蘿蔔,江西小金橘等。

爲了這些壽禮,毛主席親自起草了給山東分局的電報,要求山東分局“注意選擇最好的”,要在12月4日前將所需的禮品采購完畢,並由中央派出專機進行,專門運到北京。

12月6日,毛主席攜帶給斯大林的壽禮:一幅湘繡斯大林大元帥像、二塊江西瓷燒斯大林相片、一對康熙青花大瓷花瓶……一具象牙雕刻的龍船,還有那些精心准備的各5000斤農産品,以及西湖龍井1噸等各地名茶等禮物,帶著陳伯達、葉子龍、汪東興、師哲等人,踏上了前往蘇聯的專列。

12月16日,經過10天的漫長旅程後,毛主席一行人乘坐的專列,徐徐駛進莫斯科雅羅斯拉夫斯基車站。這時,車站的大鍾剛敲過十二響。

在毛主席走下專列的時候,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布爾加甯元帥,外貿部長緬什科夫,外交部副部長葛羅米柯前來迎接,並在車站爲毛主席等人的到來,舉行了一個簡短的歡迎儀式。

在歡迎儀式上,毛主席發表了簡短講話:

“同志們和朋友們,我這次有機會訪問世界上第一個偉大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首都,是生平很愉快的事……在差不多30年的時間內,蘇聯人民和蘇聯政府曾幾次援助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國人民在患難中得到蘇聯人民和蘇聯政府這種兄弟般的友誼,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1950年2月14日,在經過艱難的談判曆程後,中蘇雙方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和《關于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這一系列國際文件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經濟利益,也爲新中國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開啓了大門。

對此,毛主席感到十分滿意,心情十分愉悅。

2月17日,毛澤東啓程回國,火車上載著大批蘇聯回贈的仿牙雕斯大林故居建築模型等禮物,其中有兩輛斯大林送給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吉斯110小轎車。

這兩輛吉斯110斯大林汽車廠出産的頂級豪車,在1945年至1959年總産量爲2083輛。它的車身通體黑色,自重6噸,輪胎是雙層結構,即便被子彈射中,汽車依然可以正常行駛;其車底裝有厚厚的鋼板,能夠經受得住地雷爆破的沖擊;車廂內還裝有一塊可升降的厚玻璃,可以把駕駛艙和後座隔開,既安全又保密。

由于這次訪問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等一系列平等條約,毛主席在返回的路上,看著窗外駛過的樹木和田野,心情十分好,一邊抽著他最愛的香煙,一邊和身邊的陪同人員聊天。

在經過貝加爾湖的時候,毛主席的神情變得越來越嚴肅,看著陳伯達問:“伯達,你學問好,跟大家講講,現在外面是什麽地方。”

在陳伯達看來,這樣的問題也難不倒自己,便扶了扶巨大的眼鏡,自信地向大家講了起來,說:“這裏是烏蘭烏德,是蘇聯布利亞特蒙古自治國的一部分……”

就在這時,毛主席顯得很不滿意,拍了拍他的胳膊,打斷了他的話,說:“你說說,在此之前,這裏又是什麽地方呢?還有那一片大湖?”

聽了毛主席的話,陳伯達不知道毛主席說這話是什麽意思,但也沒有放棄展現自己的知識,又說:“是烏蘭烏德呀,那個湖就是貝加爾湖。”

見陳伯達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毛主席皺了一下眉頭,生氣地說:“好了!不要說了!什麽烏蘭烏德!!!”

看到毛主席生了氣,陳伯達這才閉上了嘴,臉上越來越白。他不知道毛主席爲什麽會這樣生氣。想到自己也沒有說錯什麽,陳伯達心裏有些不服,但他知道毛主席的知識更加淵博,也就沒敢表現出來。

過了一會兒,毛主席的臉色逐漸恢複了一些,緩和了一下語氣,對大家說:“伯達說的,其實也不見得錯。”

緊接著,毛主席又語重心長地說:“但,我希望大家能記住,貝加爾湖以前叫‘北海’,外面就是‘蘇武牧羊’的地方。兩千多年前的先人都那樣維護自己的國家,我們這些子孫,不能只知道‘烏蘭烏德’,別忘記這是哪!”

聽了毛主席的話,陳伯達的心裏也消除了剛才的那股不服的氣,心裏感到十分羞愧。想到毛主席淵博的知識和熾熱的愛國情懷,陳伯達低下了頭。

這時,大家才知道:原來,這裏就是“蘇武牧羊”的地方。蘇武這個名字,他們是聽說過的,也知道有“蘇武牧羊”這個典故,但不知道蘇武牧羊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一帶。

毛主席:貝加爾湖外面就是“蘇武牧羊”的地方

在毛主席的眼裏,“蘇武牧羊”不僅僅是一個成語,它更是代表了一種情懷。那麽,蘇武爲什麽要到貝加爾湖,也就是兩千多年前的北海去牧羊呢?

蘇武大約生于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前,杜陵(今陝西西安)人,西漢大臣,傑出的外交家,字子卿。

早前,蘇武的父親蘇建曾三次跟隨大將軍衛青與匈奴作戰,立下了戰功。在父親的影響下,蘇武和他的兄長和弟弟在年輕時期便官拜了郎官。後來,蘇武又被升遷爲中郎將。

那時候,漢朝和匈奴之間的關系,並不穩定,時好時壞。

公元前100年,匈奴的新單于即位,尊大漢爲丈人。政權發生了更替後,匈奴和漢朝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改善。

此時,爲了向匈奴表示友好,漢武帝派遣蘇武、張勝等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並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給單于送去了很豐厚的禮物,答謝單于作出的友好決定。

那時候,缑王與虞常等在匈奴謀反,暗中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阏氏投奔漢朝。這時候,蘇武等人正好抵達匈奴。

蘇武等人出使期間,在漢朝的時候與張勝有舊的虞常,私下來到張勝那裏拜訪,並對張勝說:“聽說漢朝皇帝很恨衛律,我能替漢朝用暗箭射殺他。我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希望他們能得到漢朝的賞賜。”

張勝知道,衛律是漢朝投降到匈奴之人,便答應了虞常要求,送給他了許多財物。

後來,趁著匈奴單于出外打獵,只有阏氏和單于子弟留守時,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備發動叛亂。然而,就在他們起事之前,其中的一人趁夜逃跑,揭發了他們的計劃。很快,單于發兵平叛。

在戰鬥中,缑王等戰死,虞常被活捉。得知這個消息後,張勝擔心和虞常所說的話被揭發,找到蘇武將事情告訴了他。

聽了張勝的話,蘇武說:“事情已經發生了,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我受到了侵害,就更加對不起國家了。”

說完後,蘇武准備以自己的死亡,來爲保全國家的尊嚴,卻被張勝等人制止。

不久後,在衛律的嚴刑訊問之下,虞常果然將張勝供了出來。很快,單于大怒,下令將蘇武等人一起扣押了下來。

隨後,在聽取了部下的意見後,單于讓衛律將蘇武帶來受審。對此蘇武感到有辱國格,說:“屈節辱命,即使活著,有什麽面目歸漢!”說著,蘇武拔刀自刺。

看到蘇武這樣,衛律大驚失色,當即將蘇武抱住,並派人騎快馬找來醫生。

醫生來到現場後,看到蘇武已經沒有了氣息,就在地上挖了一個坑,在坑中點了火,把蘇武放在坑上,敲他的背,讓淤血流了出來,這才將蘇武的命救了回來。隨後,蘇武被拉回營帳裏休息。

得知蘇武的情況後,單于被他的忠貞節操感動,每天早晚都會派人看望,並在蘇武的傷勢好轉後,派衛律前來勸降。另一方面,對虞常進行了嚴刑拷打。

後來,衛律將虞常親手斬殺,希望以此來脅迫蘇武投降。看到虞常被殺,張勝立即表示願意投降。

這時,衛律對蘇武說:“副官有罪,主官也應當連坐。”蘇武說:“我本來就沒參與計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憑什麽連坐?”

聽了蘇武的話,衛律又說:“蘇君,我之前背棄漢朝歸順匈奴,有幸受到了單于的恩寵,賜予了爵位和財富,管理數萬民衆,牛馬牲口堆滿山,才有像今天這樣富貴。蘇君今日投降,明日也會跟我一樣。否則是白白拿身體去做野草的肥料,誰會知道啊!”

看到蘇武沒有搭話,衛律繼續勸說道:“你要是順著我投降了,我就能和你做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建議,以後就算想再見我,也沒有那麽容易了。”

見衛律如此厚顔無恥,蘇武大罵:“你爲人臣子,不顧恩義,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蠻夷去做俘虜,我見你做什麽?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他人的死生,你公平執法,反而想挑起兩個君主的矛盾,自己坐觀成敗。南越國曾經殺漢朝使者,最後被漢朝消滅,南越國也成了漢朝的九個郡;宛(指大宛)王曾經殺死漢使,最後被漢朝消滅,他的人頭也被懸在北門示衆;朝鮮(指衛氏朝鮮)殺漢使者,立即就被滅國了。只有匈奴還沒遭到這樣的下場罷了。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殺我,令兩國開戰,匈奴的覆滅就從我開始吧。”

最終,衛律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氣節,堅決沒有投降。對此,衛律感到無可奈何,便將情況報告給了匈奴單于。

然而,匈奴單于依然不死心,決定先將他關起來,讓他吃些苦頭。對此,《漢書.蘇武傳》中記載: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爲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始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把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衛律知道,就算再怎麽勸說,蘇武也是不願意投降的。于是,在勸說無果後,衛律只好將這件事情報告了匈奴的單于。

然而,在單于看來,蘇武之所以還不願意投降,是因爲他沒有吃過苦頭。想到蘇武是一個大才,單于更加想要讓蘇武投降,就讓人把蘇武囚禁起來,關在了大地窖裏面,不給他吃的和喝的,讓他在饑寒交迫中屈服。

在大地窖裏,蘇武吃了不少苦頭。在天降大雪的時候,蘇武因爲腹中饑餓,爲了活下去,臥在那裏嚼雪,並把氈毛一起咽進了肚子裏果腹。

就這樣,蘇武一直熬過了艱難的幾天。這些,在匈奴人看來,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便把蘇武流放到北海邊,讓他在北海附近的荒無人煙的茫茫草原上放牧公羊,並說什麽時候公羊産了奶,才放他回到漢朝去。

至于和蘇武一起來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人,匈奴將他們安置到了其他的地方,爲的就是不讓他們幫助蘇武,讓蘇武感到孤獨難耐。

在把蘇武流放到北海後,匈奴也不給他送糧食,以此來爲難他。爲了生存,蘇武不得不把野鼠保存在洞裏的野生果實,挖出來食用。

在北海放羊期間,蘇武心中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無論是睡覺、還是起來放羊,他將漢朝皇帝賜予使臣的節仗隨身攜帶,與那些公羊在一起。

這樣的日子,一直過了多年,甚至連拴在節仗上的節旄,都全部掉落了。就算這樣,蘇武都沒有忘記他是一個漢朝人!依然在心裏不斷地思念著自己的國家,時時刻刻都想回到自己的國家去。

在這茫茫的草原上,蘇武強忍著悲痛,一直在這裏放了19年羊,才回到漢朝。關于這段曆史,《蘇武牧羊》中說: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曆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聽笳聲,入耳痛心酸。轉眼北風吹,雁群漢關飛。白發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帏。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終教匈奴心驚膽碎,拱服漢德威。”

那時候,原來的單于和漢武帝都去世了,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繼承了皇位。

公元前85年,匈奴發生了內亂。新的單于在平亂中實力大減,已經沒有了跟漢朝再打仗的力量,才派出使者,主動向漢朝示好。

隨後,漢昭帝派使者出使匈奴,要求單于將在匈奴蘇武和常惠等人放回。然而,在聽了漢朝使者的話後,匈奴欺騙說蘇武已經死了。

後來,漢朝再次派使者來到匈奴。期間,使者見到了常惠買通的單于的手下人,才知道了蘇武等人的情況。

得知真實情況後,使者對匈奴單于使用了詐術:“我們皇上在上林園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腳上拴著一條綢子,是蘇武親筆寫的一封信。他說他在北海放羊。您怎麽可以騙人呢?”

聽了漢朝使者的話,匈奴單于大驚,說:“蘇武的忠義感動飛鳥了?!!”

見再也沒有了不放蘇武的理由,匈奴單于只好向使者道了歉,並答應一定把蘇武送回去。就這樣,蘇武帶著常惠等幾個人了回到了漢朝。此時,當時浩浩蕩蕩的一百多人,如今就剩下了這麽幾個。

然而,蘇武的不屈氣節還是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在蘇武回到長安的時候,許多百姓來到街上迎接,紛紛投來贊賞的目光。

對于這段曆史,毛主席十分熟悉,也非常敬佩蘇武的民族氣節。

1950年2月,毛主席訪蘇回國,路過貝加爾湖,也就是兩千多年前的北海時,聽到陳伯達說“這裏是烏蘭烏德,是蘇聯布利亞特蒙古自治國的一部分”的話時,立即對他進行了訓斥,並說告訴身邊的人貝加爾湖外面就是“蘇武牧羊”的地方。

毛主席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讓後輩知道這段曆史,記住“兩千多年前的先人,都那樣維護自己的國家,我們這些子孫,不能只知道“烏蘭烏德”,別忘記這是哪”,要好好熱愛我們的國家。

1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