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滿15年就能退休,斷繳就要清零?關于養老保險,這些謠言別信!

寂靜山林語者 2024-04-20 21:58:44

明知面包已過期一天仍購買,男子狀告商家獲賠1000元!養老保險繳滿15年就能退休,斷繳就要清零?官方辟謠!熱點熱議,重點解析,法保說法,專業支招,生活工作不踩坑。

熱議1

男子買過期1天面包獲賠1000元

“知假買假”,明知道過期食品還買,可以獲得賠償嗎?裁判文書網公開的一則判決書在近日引發熱議,廣州小夥大壯在當地一家日用品店購物時,發現了過期一天的流心提子面包,還是花費3元買下,但沒有食用,而是事後訴至法院,要求商家當面或書面道歉,退還購物款3元,賠償1000元及承擔本案維權支出費用。大壯提交了涉案食品過期的證據,包括支付憑證、購物視頻,視頻內容爲在被告商家貨架上選購涉案食品、查看該食品外包裝信息,直至結賬付款的購物全過程。

法院審理認爲,被告商家作爲直接銷售涉案食品的銷售者,在涉案食品外包裝上明確標示生産日期和保質期的情況下,未能盡到及時檢查和下架過期食品的處理義務,仍銷售給大壯,應認定屬于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的情形,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而大壯明知是過期食品仍選擇購買,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人格權受到侵害。綜上,法院最終判決商家退還大壯貨款3元,支付賠償金1000元,駁回大壯的其他訴求。

法保說法

不論消費者購買時是否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標准,只要食品銷售者未能盡到保證食品安全的法定義務,未對不符合安全標准的食品自行及時清理,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禁止性規定,就負有法定的賠償責任。藥品也是一個理,在食品、藥品類的産品消費糾紛中,消費者“知假買假”的行爲,並不當然違法,買假後通過正規合法的途徑維權,索要賠償,很可能會得到法院裁判支持。

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或生産者要求賠償損失。生産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産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爲一千元。但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總之,作爲食品經營者,應當定期檢查庫存及銷售的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以防食品安全問題發生。作爲消費者,購買食品時應當注意食品的生産日期、保質期等信息,若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要及時保留相關證據,如問題産品、購物憑證、就醫記錄、鑒定意見等,和經營者協商和解;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舉報,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熱議2

養老保險官方辟謠

社保是晚年生活的一份保障,我國社會保險目前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項。社保狀態一般分三種:其一,正常繳費狀態,堅持繳滿15年,符合退休條件的就可以實現退休夢;其二,暫停繳費,近三個月未繳納社保,及時續交也還是能完成退休夢的;其三,凍結狀態,長期欠保,沒有繳費,這種情況處理起來就比較麻煩,要補繳欠費,並續交,才能圓上退休夢。

養老保險是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關鍵,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日前人社部集中答疑,辟謠了一系列有關養老保險的謠言,如“繳夠15年就可以退休了,不用繼續白交錢了”“一次補繳10萬元每月領1400元”“斷繳3個月待遇清零”等。

法保說法

15年只是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申領養老金除了有繳費年限要求,還要達到國家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男職工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如果是在職職工,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即便社保繳費滿15年,也還是要繼續參保,等到辦理退休手續後才能領取養老金。如果是以個人身份參保的靈活就業人員,繳滿15年後可自由選擇是否繼續繳費,不建議選擇停繳,因爲養老金是長繳多得、多繳多得。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養老保險沒繳夠年限,能否一次性補繳要分情況。如果參加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在《社會保險法》(2011年7月11日)實施前已經參保繳費的,延長繳費5年後還不夠年限的可一次性繳費至滿15年;實施後參保繳費的需繼續繳費至滿15年後再領取養老金。如果參加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戶籍所在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時,已滿60周歲,且未領取過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不用再繳費;制度實施時,距60周歲的規定領取年齡不足15年,允許逐年繳費至60歲;制度實施時,距60周歲的規定領取年齡超過15年,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才能領養老金。

斷繳不會清零,養老保險中斷繳費後,其參保記錄和繳費年限記錄會保留在原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待參保人再次參保後,前後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已繳的養老保險費不會白繳。上班族無需操心社保繳納,如果不再繼續到公司制度工作,可以通過當地社保機構或線上平台、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台等轉移社保關系後,再按照靈活就業人員政策參保。

更多問題可以咨詢法保網在線法務,了解更多法律資訊,有效防範法律風險。

注:文中人名爲化名,引用熱議事件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0 阅读:0

寂靜山林語者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