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150年,爲什麽說安史之亂後唐朝就覆滅了?

橘瓣兒 2024-04-10 18:30:53

唐玄宗時期,大唐迎來了它的鼎盛,然而好景不長,玄宗後期昏庸無度,安祿山與史思明發起的安史之亂大傷了唐朝的元氣,間接導致了唐朝後期的滅亡。安史之亂後唐朝明明還存活了150年,爲什麽說導致了唐朝的滅亡呢?

藩鎮林立的現狀

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就已經處于節度使權力過大的情況了,節度使本是爲守衛邊疆而立,但也正因如此,爲保證軍力的調動,節度使往往有著極大的權力,又因離中央較遠,節度使所在的地方就形成了藩鎮。

安祿山便是以節度使的身份造反的,當時爲了鎮壓,朝廷派了更多的節度使前去,後來爲了防止安史之亂的余孽興風作浪,又都將他們封爲了節度使,這就導致了唐中期藩鎮林立的狀況。

藩鎮本是只在邊疆,現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是,于是各地藩鎮都開始造反:有藩王想要世襲被朝廷拒絕造反的,有派去鎮壓但工資太少造反的,有救駕有功邀功造反的,甚至還有看熱鬧覺得自己也行而造反的。爲了平叛這些反賊,當時的唐朝可謂已經是元氣大傷。

太監掌權的始末

經曆了這麽多的叛亂,當時的唐德宗得出了一個道理:一切都是因爲武將太多了。可任命文官,都是一堆動嘴的人,也沒什麽作用,于是唐德宗用他聰明的小腦袋瓜想出了一條“妙計”,任命太監打仗。于是曆史上的奇觀出現了,武將于朝中,太監帶兵出去打仗。

然而太監立了功,慢慢地就開始有了反心,他們形成了太監團體,開始掌握皇帝的生死,廢帝立傀儡幼帝也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于是唐中期又變成了和太監的勾心鬥角。這其中還有一個著名的事變:甘露事變。唐文宗與大臣們密謀,要以觀露爲由騙出並誅殺當時的太監首領仇士良,但被其警覺,導致參與此事的大臣幾乎全被抄斬,死者約千人,這就是著名的甘露事變。

唐朝的覆滅

唐朝的後期,由于戰亂恒生太監當道,各種苛捐雜稅極重,農民被壓迫就有了反抗,于是就發生了後來的黃巢起義,這場起義造成的影響並不大,但它使太監與朝官們都萌生了一個想法:鬥不過對方那就去找幫手,而他們找的幫手就是當時的藩王。

其中一個最有名的節度使朱溫,他本是黃巢的小弟,後因叛變黃巢,被朝廷招收封爲了節度使,朱溫站在了大臣的陣營,後來剿滅了太監陣營,成功保皇,然而曆史上的保皇者往往就是勝利者,後來朱溫篡權,成立後梁,唐朝就此覆滅。

安史之亂後的150年,唐朝藩鎮林立開始,一直處于戰亂四起的狀態,自玄宗之後也再也沒有什麽建樹,所以當時的唐朝,說是安史之亂後幾近覆滅也不爲過了。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