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財報解趨勢|工業芯片起飛濾鏡碎了,汽車芯片也不香了?

芯潮IC 2024-02-06 10:42:53

“芯”原創——NO.45

報道 I 芯潮 IC

當熬過充滿挑戰的2023年,在業界期待行業複蘇的期望聲中,2024年半導體的發展前景似乎仍充滿著不確定性。

在一系列芯片企業發布的財報中能看到,行業形成了較強的“馬太效應”,少有的幾個與AI密切相關的公司明顯走強,而另一些則由于半導體複蘇程度有限並未達到預期。

尤其是作爲半導體産業“壓艙石”之一的模擬芯片賽道,依然表現乏力。

衆所周知,模擬芯片在半導體市場向來以“穩定”著稱。哪怕是在近兩年來的市場下行周期中,大多企業都叫苦不叠,模擬芯片廠商反而營收大增,TI在2022年的營收首次突破了200億美元;ADI也連續7個季度營收創下記錄,成爲其史上最賺錢的年份...,都充分展現出模擬芯片的韌性。

然而,模擬大廠德州儀器(TI)和意法半導體(ST)兩大行業巨頭近期相繼發布最新財報,對未來的悲觀預期和行業預警給整個産業的前景蒙上了新的陰霾。

01 德州儀器:十多年來最大降幅

財報披露,德州儀器2023財年第四季度營收爲40.8億美元,環比下降10%,同比下降13%;淨利潤爲13.7億美元,同比下滑30%,均低于分析師預期。

德州儀器Q4業績(圖片來源:TI財報)

從全年業績來看,德州儀器2023年銷售額也下降了13%,這是該公司十多年來最大的降幅,各個業務部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

以Q4季度爲例,德州儀器模擬業務收入爲31.2億美元,同比下降12.31%/環比-6.9%;嵌入式處理業務收入爲7.52億美元,同比下降10.16%/環比-15.5%;其它業務同比減少25.45%至2.05億美元,環比下降29.1%。

德州儀器Q4不同業務收入情況(圖片來源:TI財報)

德州儀器CEO Haviv Ilan在聲明中表示:“汽車市場因客戶去庫存導致3年多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工業、個人電子領域發貨量遠低于需求,23Q4和24Q1取消訂單數量較多,客戶正在調整庫存水平。”

作爲擁有芯片行業最大的客戶名單和最多樣化産品系列的德州儀器,其預測正在成爲整個行業經濟發展的需求指標。但其一系列數據和預期表明,關鍵行業訂單的反彈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這對更廣泛的半導體市場來說可能不是好兆頭。

即便強如德州儀器,也難以獨善其身。

德州儀器財務長Rafael Lizardi表示,公司第4季末庫存天數季增14天至219天,庫存金額季增9100萬美元至40億美元。

對于2024財年第一季的業績指引,德州儀器預計營收將會介于34.5億-37.5億美元之間,大幅低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0.9億美元。

晶圓代工巨頭台積電對模擬芯片産能過剩也提出了擔憂,與用于構建先進AI芯片的設備相比,生産模擬芯片只需要相對較舊的技術。因此在模擬芯片的制造能力方面,可能會出現庫存積累過多的現象。

但除了汽車市場需求下滑所帶來的影響之外,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德州儀器掀起的模擬芯片價格戰,或許也是導致其業績下滑的另一重要因素,這部分在此不過多贅述。

02 意法半導體:工業芯片市場或持續低迷

繼TI之後,又一家模擬芯片巨頭發出悲觀指引。

23Q4季度,意法半導體總營收42.8億美元,同比下降3.2%。

意法半導體Q4業績(圖片來源:ST財報)

意法半導體CEO Jean-Marc Chery表示:“四季度客戶訂單量比第三季度減少,個人電子産品市場沒有明顯增幅,汽車市場終端需求穩定,工業市場需求進一步減弱。” 

展望未來,意法半導體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淨營收36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15.2%和15.9%;預計2024全年營收159-169億美元,也將同比下降。

這一預測再次強調了整個半導體産業所面臨的壓力和不確定性,表明工業芯片需求將持續疲軟。

盡管占據意法半導體41%營收的汽車市場同比增長33.5%,成爲拉動效果最強的領域。然而,意法半導體也對汽車市場帶動整體營收的長期性也表達了一定擔憂。Jean-Marc Chery表示,汽車市場終端需求趨于穩定,業務增長正在放緩,使得整體營收增長空間有限。

無論是德州儀器令人“失望”的季度財報,還是意法半導體雙雙下降額未來預期,都表明了汽車和工業市場需求在持續下滑的行業趨勢。

過去一年多來,伴隨芯片供需關系發生急轉,以消費電子應用領域爲代表的模擬芯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但在這個過程中,汽車和工業模擬芯片“異軍突出”,成爲少數抗周期性變化最強的芯片品類。

而如今,態勢似乎正在發生變化。

消費電子市場開始逐漸複蘇好轉,存儲芯片價格不斷上揚。而汽車和工業這兩個昔日的最強賽道,卻不複往日榮光。

03汽車芯片也不香了?

回看疫情期間,缺“芯”風暴直搗全球所有電子市場,汽車行業成爲最大的“受災”領域之一,幾乎所有傳統汽車巨頭紛紛倒下。

彼時,搶産能、囤芯片成爲汽車主機廠的頭等大事,芯片需求激增,車企提高芯片庫存,瘋狂備貨。

德州儀器、英飛淩、意法半導體等傳統汽車芯片大廠紛紛開始投資新産線,擴充新産能。與此同時,面對行業當時少有的增量賽道,一衆跨界者紛紛湧入汽車芯片市場,不少汽車廠也開始選擇自研芯片,或者有車廠直接和芯片廠簽訂保供協議,跳過了Tier1這個“中間商”的角色。

一時間,汽車芯片成了半導體行業“全村的希望”,競爭格局陷入白熱化。

然而,車企不可能永遠積累庫存,汽車芯片短缺問題早在去年初就已經逐步減緩;而此時,隨著供應商短時巨量擴張,更多産能的釋放,導致庫存水平持續高位,汽車芯片供需關系逐漸開始出現失衡迹象。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汽車芯片市場開始瘋狂內卷,行業開始憂心行業前景。直到今年初,部分汽車芯片跌價嚴重,庫存過大,巨頭的汽車板塊開始松動下滑。

在最新的2023年四季度財報當中能看到,德州儀器與汽車相關的嵌入式處理業務營收出現了10%的同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幾個季度的業績報告中,來自汽車領域的營收增長一直是德州儀器業績的唯一亮點,汽車以外的其他領域都在下滑。德州儀器高管在此前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曾表示,汽車市場以外的客戶繼續削減新芯片訂單,轉而依賴現有庫存。

而如今,原本一芯難求的汽車芯片正在“跌落神壇”。

其實在此之前,另一家汽車芯片大廠安森美半導體,就曾在其2023年第三季財報時警告過汽車市場需求即將下滑的挑戰。

據其財報披露,安森美汽車業務部門在三季度收入達到了創紀錄的12億美元,同比增長33%。但是,安森美對第四季度的營收卻給出了悲觀預期。

其首席執行官Hassane El-Khoury在財報說明會上直言:“我們開始看到一些疲軟的情況,歐洲Tier1客戶正在處理庫存,並且由于高利率,汽車需求的風險不斷增加,並且未來這一影響可能還將會持續擴大。”

同時,受汽車市場變化及未來業績預期的影響,安森美當時還宣布裁員約900人。這也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于汽車市場需求疲軟開始沖擊汽車芯片的擔憂。

不難理解,近年來汽車芯片市場容量大、需求旺盛,導致幾乎所有的芯片公司都在謀劃自己的車規産品,同時全球排名靠前的頭部廠商也將産能向汽車業務傾斜。

因此,汽車芯片産能過剩其實是注定的結果。

當所有企業都將汽車芯片當作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那麽這根稻草就難以承受這樣的重量,所有人都要在水中飄搖,上不了岸。

在此趨勢下,很多汽車芯片的價格和交期開始回落。博通汽車料價格大跳水,從幾十美金回歸到幾個美金,成交逐漸降低;英飛淩車規需求回落,價格變動較大,以前的網紅料需求和價格都已經回落了很多,尤其是汽車MCU。

去年4月摩根士丹利曾發出預警:汽車芯片市場下行風險大增,特別是車用MOSFET需求疲軟,車用電源管理IC廠商逐漸喪失定價能力。到了10月,摩根士丹利再次強調,全球IDM廠對車用MOSFET和PMIC需求急降。

多家汽車芯片大廠釋放出汽車芯片庫存膨脹的擔憂。

恩智浦表示“正有意減少汽車行業産品的出貨”,以降低庫存膨脹的風險,幫助客戶減少庫存,而非盲目執行長期供應協議。瑞薩、安森美等部分汽車芯片廠,也已經開始削減芯片測試訂單。

但究其本質,目前汽車市場對于芯片的需求只是短期內出現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汽車市場長期向好仍是業內基本一致的判斷。

據業界預測,2025年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將比2021幾乎翻一倍,每輛汽車的平均半導體成本將從2020年的700美元上升到2028年的1138美元。

汽車市場的潛力也是德州儀器仍在實施一項雄心勃勃的工廠升級計劃的驅動力所在,這一舉措將使其比依賴外包制造的競爭對手更具優勢,但短期內對盈利能力構成壓力。德州儀器財務長Rafael Lizardi 認爲:“最近的低迷與過去不同,多個産業以不同的時間軸衰減,不過現在正是要堅持的時刻。放眼長期,我們對半導體成長很有信心,需求波動不會導致公司放棄擴張舉措,將持續向工業、汽車領域投資。”

安森美也表示:“電動汽車市場將會增長,只是速度沒有預期的那麽快......我認爲電動汽車是一個長期的增長機會,即使在目前各種重大不利因素的背景下,客戶的設計並沒有放緩。”

針對汽車業務,晶圓代工巨頭台積電也曾指出,過去三年汽車需求非常強勁,不過從2023 年下半年開始,汽車已經進入庫存調整模式。盡管如此,隨著車載功能越發豐富,汽車出貨將持續提升,台積電仍然看好2024 年汽車需求將再次大幅增長。

綜合分析,汽車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呈現短期供需錯配和結構性短缺/過剩現象,即部分汽車芯片供應得到緩解,部分汽車芯片仍然緊俏,交期不斷拉長。但長期來看,隨著單車搭載芯片價值量的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車規模的不斷增長,汽車賽道依然是半導體行業最有潛力的應用領域之一。

04工業市場,持續疲軟

此外,汽車行業疲軟的初步迹象也加劇了工業領域的持續疲軟。

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均強調工業半導體需求正在降溫。這兩大巨頭的市場預期表明,工業芯片需求將持續疲軟,關鍵行業訂單的反彈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截止去年11月,美國制造業工業活動指標仍然低迷,隨著招聘放緩和裁員增加,工廠就業人數進一步下降。這一現象反映出工業領域的需求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並且這種狀態可能至少在未來幾個季度持續存在。

ADI在上季度財報時也表示,工業半導體需求疲軟,幾乎所有應用領域都呈現下滑,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和利潤低于市場預期,因爲正在努力應對半導體行業持續的供應過剩問題。受業績表現不利的影響,ADI去年底甚至啓動了新一輪裁員。

實際上,這些模擬芯片巨頭不僅面臨著行業的持續低迷和不穩定,也越來越多地面臨來自中國芯片廠商的沖擊。爲此,以德州儀器爲代表的芯片巨頭從2023年擴産約40%,甚至不惜發動價格戰,全面下調中國市場的通用模擬芯片價格,尤其電源管理芯片,以此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針對模擬廠商的示警,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朱晶指出,大概率今年模擬芯片市場,尤其是高端的,不會太好。一是汽車、工業市場出現了模擬芯片供給過剩;二是國內企業中高端模擬芯片上具備了替代能力,和TI卷起來會形成“多輸”的局面;三是消費類市場恢複比較慢,模擬芯片由于市場太分散,也看不出其他明顯增量市場。

05結語

從整個半導體行業發展來看,自2021年底達到峰值以來,此輪下行周期已持續較長時間。在經過這段時間的充分調整後,在2023年Q3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及大廠財務指標均已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暖,半導體景氣回升或已接近破曉時分。

尤其是消費市場和存儲行業的複蘇正在穩步進行。

芯片行業試圖從嚴重的經濟放緩中複蘇,但上述模擬芯片大廠對于工業和汽車領域的前景預測,對于更廣泛的市場來說並算不上是一個好消息。

從長期發展勢頭來看,模擬芯片市場的前景無疑是好的,頭部大廠更是能憑借自身雄厚的資金,以及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更能夠在市場波動期保持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以德州儀器爲例,其旗下的模擬芯片産品型號累積達到十幾萬個,通用型號就有幾萬個,即便部分産品價格出現波動,仍有很大一部分芯片能夠確保收入。

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或許應該要保持謹慎,畢竟客戶的高庫存量,以及頭部企業的高産能和低價格,可能會他們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尤其是采用Fabless模式的模擬芯片廠商,由于對上遊供應鏈依賴性較大,更要提前做好面對市場波動的准備,要注重技術創新,在自身擅長領域開發獨有的應用産品,構建技術壁壘。

展望未來,台積電表示,雖然現階段還有客戶進行庫存調整,不過因半導體庫存水准已接近2021年Q4水位,半導體下行似乎已觸底。除了AI需求持續強勁,智能手機和PC需求也在回升。至于工業和車用電子市場受益于長期發展勢頭,在經曆短暫的庫存調整之後,明年需求也將會相當強勁。

台積電的預測,無疑是爲半導體行業的紛亂局面,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0 阅读:19

芯潮IC

簡介:一同見證“芯”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