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回暴雪,網易本質上仍是一家遊戲公司

新媒科技評論 2024-04-11 16:06:16

“分手”一年之後,網易、暴雪官宣“複合”,對于老玩家來說,這對CP雖然不好嗑,但好歹自己的賬號有望重見天日,不管當初是誰先當的“渣男”,結果遠比過程重要。

想當初,網易、暴雪不僅隔空“互撕”,網易更在自家園區推出了“網易綠茶”,暗搓搓內涵了一把暴雪。但一年後兜兜轉轉,網易、暴雪還是選擇再次“牽手”,說明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不少玩家在評論區留言,表示“終于等到了”;但也有玩家表示,“鬧了這麽一遭,受傷的只有粉絲”。早知道“複合”總是難免的,當初網易、暴雪又爲何要分開呢?

1

“分手鬧劇”迎來終局

網易和暴雪的緣分始于2008年,彼時暴雪與國內遊戲公司“第九城市”關于《魔獸世界》的續約談判未能達成一致,最終暴雪決定更換國內運營商,自此網易與暴雪就開啓了長達14年的合作。

在這十多年的合作中,網易與暴雪可謂是互相成就,在網易的管理下,《魔獸世界》繼續保持其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地位,另一款暴雪遊戲《守望先鋒》也持續出圈。

網易也因此在中國遊戲産業中確立了其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後兩者還共同參與了《暗黑破壞神不朽》的開發,可以說,兩者早已不僅是遊戲開發商與運營商的關系,而是進軍國內遊戲市場的戰略聯盟。

但在2022年11月,網易和暴雪先後發布聲明,突然宣告合作關系結束。彼時網易CEO丁磊曾表示,“我們非常希望能繼續代理暴雪遊戲,但關鍵核心條款,包括長遠運營、玩家權益等都是暴雪提出的,這些條款也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而暴雪則表示,談判破裂的原因在于網易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雙方的合作形式以及架構,這將令暴雪方面喪失對遊戲IP的控制權。

雙方各執一詞,一直到2023年3月,《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似乎才揭開了網易與暴雪決裂的真正原因。

簡單來說,在雙方合作即將到期之際,網易提出希望暴雪能夠直接給遊戲授權,而不是通過合資第三方授權,這樣網易可以更好地遵守國家的新法規。而彼時暴雪的CEO鮑比·科蒂克則將這一提議視爲“威脅”,假如不這麽做的話,雙方的合作可能會談崩。

雖然之後暴雪還是同意與網易簽訂新協議,但卻要求網易一次性支付5億美元的預付金。坊間傳聞稱彼時丁磊直接吐槽了這一要求,並表示這些錢存銀行裏都比投暴雪收益高。

至此,雙方合作正式談崩,且就在暴雪即將停服之際,其再次發文,稱由于網易不願在暴雪尋找新合作方期間將遊戲服務順延六個月,因此暴雪不得不“停止國服遊戲服務”。網易則回應指暴雪的“順延提議”及突發聲明是蠻橫、不得體且不符合商業邏輯的。

最終,輿論的風口終究是偏向了網易,大部分網友都認爲是暴雪“獅子開大口”,且只給6個月順延期,怎麽看都像是“騎驢找馬”,更有點“道德綁架”的意味。

回顧網易與暴雪雙方“互撕”的過程,雖然結局不太愉快,但也沒有什麽勾心鬥角,本質上只是雙方對收益分配、合作模式的分歧罷了,即便是站在輿論風口的暴雪,也不過是想通過預付收入,讓自身在微軟收購案中多增加一點籌碼,合則聚,不合則分。

2

難以割舍的中國市場

最終,所有國服暴雪遊戲在2023年1月24日0點正式停服,暴雪也開始積極尋找新的運營合作商。據公開報道,騰訊、抖音等兩大互聯網巨頭都曾是暴雪的“绯聞對象”,但消息傳出後很快就遭到了當事人的否認。

曾有坊間傳聞,暴雪與騰訊、抖音兩大巨頭確實有談過,但最終沒有談判成功,那麽爲何它們都不願意拿下暴雪?

一方面,2022年以來,國內遊戲市場已不複當年興旺,再加上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存在“流量瓶頸”,互聯網大廠本身就存在“瘦身”的需求,比如去年11月字節旗下遊戲業務朝夕光年就進行了大規模收縮,自然更不願意接下暴雪這一“燙手山芋”。

另一方面,是否接盤暴雪還有一個重要考量,那就是版號問題。

據業內人士透露,按照法律規定,如果暴雪的下一家代理運營商不是網之易公司(暴雪旗下遊戲的代理運營方),原則上需要重新走一遍版號審批程序,除非下一家代理運營商能夠收購網之易公司,但這家公司目前由丁磊全資持有,以上操作幾乎不可能。

此外,坊間還有不少關于暴雪爲何與騰訊、網易都談不攏的傳聞,比如利益分配問題,當初網易爲了在一衆遊戲廠商中脫穎而出,其給到暴雪的分成比例高達55%,這可比前代理商九城給暴雪的20%有誠意得多,而暴雪“二嫁”還能否談到合適的分成比例,這便不得而知了。

新的合作運營商難尋,“分手”後的暴雪還經曆了一輪低潮時期。2022年四季度,暴雪的淨利潤大幅下滑了28.6%;不少遊戲迷也吐槽,如今的暴雪出品大不如以往,已經很久沒見大爆作品了。

因此,暴雪與網易“複合”,似乎是必然的選擇。一方面,雖然網易與暴雪均在財報中表示對方帶來的收入貢獻不重要,但“分手”必然還是會影響收入。

有網易前員工爆料稱,網易官方宣稱暴雪在其中只占到2%,按2023年網易全年營收1035億元計算,則大約帶來了20億元收入。

動視暴雪2021年的財報則提及,網易分成收入占淨收入的3%,約爲2.64億美元(約20億元),但動視暴雪與網易的合作集中于暴雪部門,在這裏網易的貢獻率則超過10%,相較而言,“分手”一事似乎對暴雪業績的影響更大。

另一方面,暴雪舍不下中國市場。2023 年,國內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爲 3029.64 億元,全球遊戲市場總收入約爲 1.3 萬億人民幣,僅中國市場就占了全球遊戲市場收入的24%左右。

而且,在微軟收購暴雪後,雙方都希望能夠打開移動遊戲市場。但微軟此前推出的兩大移動手遊IP《Minecraft 移動版》《Minecraft Earth》均表現慘淡;而暴雪旗下能拿得出手的手遊也全是老 IP 支撐,其中一款還是跟網易合作開發的《暗黑破壞神不朽》。

而在騰訊之後,網易作爲國內遊戲的第二龍頭,其 2023 年在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就達到了 816 億元,主要收入均來自手遊,秉持“做生不如做熟”的原則,網易確實是暴雪不可多得的“最佳選擇”。

3

遊戲對網易有多重要?

在國內互聯網行業中,網易更像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企業。從2020年開始,網易的收入便節節攀升,2021年增幅爲18.92%,2022年增幅爲10.15%,2023年則同比增長7.2%至1034.68億元,突破千億營收大關。

可見,雖然去年遭遇“暴雪分手”事件,但失去了這部分合作收入,對網易的營收大盤確實沒有太大影響。2023年,網易的市值更超過了美團、小米、百度和京東,穩居互聯網行業的“TOP4”。

回顧網易近年發展,其市值也曾一度跌落到第六、第七名,但去年表現如此淩厲,其中一個原因是找准方向,深耕遊戲業務。衆所周知,網易以門戶網站起家,做過跨境電商、做過嚴選代工,甚至還賣過豬肉。

但相較于其他互聯網大廠的“多元業務探索”,網易很快就將主要精力重新放回到遊戲業務,近三年來,其遊戲業務營收占比已經基本穩定在75%以上。

去年,網易的遊戲業務迎來了“爆發年”,專注00後的社交遊戲《蛋仔派對》,以及國服暴雪遊戲《逆水寒》成爲了網易的“新搖錢樹”,不僅對沖了與暴雪分手帶來的損失,還帶領網易遊戲業務實現9.4%的同比增長。

在當下各大互聯網大廠均積極瘦身並專注核心業務的背景下,網易自然不可能再分散大量精力投資其他新業務,即便是近年其重點投入研發的AI業務,也跟網易傳統的遊戲、音樂業務有較大協同,未來,網易大概率也會繼續“守擂”。

因此,在暴雪渴望通過網易回歸中國市場的同時,網易也同樣需要更多爆款遊戲支持遊戲業務的發展,具有較爲穩定用戶規模的暴雪遊戲,自然也是“壓艙石”之一,網易將其收回囊中,總好過被其他競爭對手拿下。

總的來看,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敵人,網易與暴雪再次聯姻,不過是各取所需,共商共贏的選擇罷了。

暴雪與網易的官宣,讓紛紛擾擾已久的“暴雪遊戲歸屬”得以塵埃落定,雖然更多具體合作細節仍需等待官方公告,但對于中國遊戲市場而言,一股新的聯盟勢力,相信會再次攪動國內遊戲市場。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新媒科技評論

簡介:聊聊互聯網,不販賣焦慮,也不制造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