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調整!一批地方高校,國際排名飙升!

澤祥評教育 2024-05-06 21:18:25

盡管近幾年大學排名因各種問題爭議不斷,但由于公衆都希望用一個更直接,更好理解的評價方式對大學進行比較,大學排名目前來看仍是一個高效的工具。

去年,得到國際公認的兩大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THE)世界大學排名都對其研究方法進行了重大調整。

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引入了3項全新指標:可持續發展(5%)、就業成果(5%)和國際研究網絡(5%),並上調“雇主聲譽”權重(升至15%),持續加強評價中對就業能力的洞察。

2024年泰晤士(THE)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變動主要體現在將一級指標“引用”被分解成4個二級指標,以及在一級指標“産業”中引入新的二級指標“專利”(2%),並將“産業”的權重提高至4%,以持續反映大學的教研成果。

評價指標的變化導致各大學的排名産生不同程度的波動。對比近三年中國內地高校排名變化,麥可思研究發現——

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

● 鄭州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進步最明顯,排名上升幅度超過150位;

● 湖南大學(+97位)、重慶大學(+90位)、電子科技大學(+75位)、大連理工大學(+70位)、暨南大學(+70位)世界排名進步快。

● 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連續三年保持排名穩步提升,2024年均跻身世界大學500強。

2024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東華大學、揚州大學排名躍升300位,跻身世界大學600強;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的排名躥升250位。

● 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近三年排名持續上升;

● 17所非“雙一流”院校跻身世界排名TOP1000,深圳大學世界排名351-400,內地高校排名第26;南方醫科大學首次入圍世界前400名;上海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進入世界高校600強。

以下爲詳細分析——

QS榜:鄭州大學進步顯著

評價指標調整後,QS世界大學排名對大學在就業市場中的認可度更爲看重。

2024年,共有57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TOP1000。北京大學(17位)、清華大學(25位)、浙江大學(44位)、複旦大學(50位)、上海交通大學(51位)是排名靠前的5所高校,進入前100位。

與2023年排名相比,部分高校進步明顯。譬如鄭州大學世界排名從801-1000位上升到2024年的621-630位;在國內上榜高校中排名升至39位,較上一年提升20位。

近年來,鄭州大學的發展得到了省內大力支持。河南省教育廳曾明確表態,“十四五”期間,河南省將投入50億元資金支持鄭州大學一流大學建設;到“十四五”末,力爭鄭州大學全國高校綜合排名進入前30。

在這種大力支持下,鄭州大學發展迅速,綜合實力也得到明顯提升,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5個ESI全球前1‰,17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

其他排名進步快的高校還有華中農業大學(+150位)、湖南大學(+97位)、重慶大學(+90位)、電子科技大學(+75位)、大連理工大學(+70位)、暨南大學(+70位),提升幅度之大同樣引人注目。

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不僅世界排名提升幅度較大,並且連續三年保持排名穩步提升,2024年均跻身世界大學排名TOP500。

THE榜:揚大排名躥升,川大再創新高

泰晤士(THE)大學排名以側重學術方面的評分爲特點。評價指標調整後,更加強調了對大學科研實力的評價。

2024年,共有68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泰晤士(THE)世界大學排名TOP 1000,清華大學(12位)、北京大學(14位)、上海交通大學(43位)、複旦大學(44位)、浙江大學(55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7位)、南京大學(73位)進入前100位。

對比2023年排名,我們可以看到多所高校排名躍升,比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東華大學、揚州大學,世界大學排名從801-1000位上升到2024年的501-600位;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的排名提升250位;天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排名提升200位。

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不僅世界排名位次提升明顯,且近三年保持上升勢頭。

比如2023年首次闖進200強榜單的四川大學,2024年再創新高,排名由2023年的196位升至2024年的150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排名也在三年間實現跨越式上升,2024年分別以168位、185位跻身泰晤士(THE)世界大學排名200強。

此外我們注意到,跻身2024年泰晤士(THE)世界大學排名TOP1000的高校中,17所非“雙一流”院校脫穎而出同樣值得關注。

譬如深圳大學世界排名351-400位,內地高校排名第26;南方醫科大學首次入圍世界前400名、繼續位居內地獨立醫科大學首位;上海大學、蘇州大學從排名601-800位,提升至501-600位;揚州大學同樣創造學校最高曆史排名,進入世界大學600強。

在上個月剛剛發布的泰晤士2024年度中國學科評級中,揚州大學再次取得驕人的成績:39個學科上榜;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護理學和獸醫學等7個學科被評爲A級學科,體現出該校綜合實力、學術影響力、社會美譽度不斷攀升,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中不斷邁上新台階。

注:數據爲小編手動整理,如有疏漏還請指正。

來源:麥可思研究整理自QS世界大學排名官微、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微信公衆號。

0 阅读:0

澤祥評教育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