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男團,出道兩小時後撲了

視覺志 2024-03-25 17:36:41

前幾天,又一個男團悄無聲息地出道了——Loong9。

和這個組合同樣無人問津的,還有背後的選秀節目《亞洲超星團》。

說起來這檔節目也算是大手筆,TVB聯手香港星空衛視打造,制作班底是曾做過《這!就是街舞》的陸偉工作室,Rain擔任總制作人。

然而,卻撲得悄無聲息。

選秀淡出大衆視野,自然有官方的限制。

但當我們回顧那些影響國人的選秀就會發現,選秀從來不是一檔節目,更多的是社會的選擇,時代的需求。

每一檔成功的選秀,背後都有著時代風潮的簇擁。

草根

2004年,湖南台正式定位爲“快樂中國”,以娛樂立台。

最大的動作,就是將去年僅在省內舉辦的《超級男聲》改了性別,並擴展到了全國。

得益于湖南衛視的高收視率,《超級女聲》一經開播就火遍大江南北。

誰也沒想到,這麽一個身量尚小、懵懂可愛的女孩竟能引發全國範圍的熱議,她唱的“酸酸甜甜就是我”響徹街頭巷尾,她代言的蒙牛酸奶更是取得了1億宣傳換回20億銷售額的奇迹。

但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如果說04年《超級女聲》是“大爆”的話,那麽05年的《超級女聲》不亞于一場“核爆”。

由于超女的理念是“不問年齡,不論地域、不拘外貌,想唱就唱”,因此,下至牙牙學語的小孩,上至神采奕奕的奶奶,最小的4歲,最大的89歲,都紛紛前往參賽,海選人數直接超過了15萬。

如今回看,一個已經過時的詞語或許能概括當時所産生的社會效應,草根。

張含韻從一個學生成爲全國少男少女的偶像這一變化,讓中國人看到了草根成名的可能。

“想唱就唱,要唱得響亮,就算沒有人爲我鼓掌,至少我還能夠勇敢的自我欣賞。”

2005 年5月 21 日,一位打扮中性的短發幹練女生出現在了成都唱區海選現場,雖然唱功稍顯稚嫩,但自信的舞台表現還是征服了一衆評委。

這是中國選秀史值得記住的時刻,而她的名字也將在不久之後傳遍中國。

李宇春。

隨著節目的播出,《超級女聲》憑借其吸睛的選手,緊張的賽制,讓全體國民都在那個夏天陷入瘋狂的追星活動中。

據說當時的觀衆超過了4個億,也就是說每3個中國人就有一個在看。

爲了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人們紛紛上街拉票;

有報道播出期間城市水壓會突然變大,後來一查才知道這段時間是超女中間放廣告,觀衆才會爭分奪秒上廁所。

而更能體現這一點的,是短信投票環節。

在那個手機剛剛進入大衆視野的年代,用短信投票不僅是新鮮事,更給了觀衆極強的參與感,仿佛自己手中掌握著熒幕中跟自己同樣出身草根的姑娘們的命運。

于是,2005年8月26日的晚上,900萬條短信的發送,徹底改寫了三個女孩的命運。

而節目結束不久,李宇春就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

雜志中如此寫道:“實際上,李宇春現象早已超越了她的歌聲。李宇春所擁有的,是態度、創意和顛覆了中國傳統審美的中性風格。”

在那之前,中國的明星或者說藝人的推出,要麽是關系網,要麽是學院派,而《超級女聲》告知世人,草根的力量被看見,中國自此進入了選秀造星時代。

甚至有學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看“超女”就是履行社會責任。

然而,超女有多火,隨之而來的整改就有多嚴。

第二年,“規定”出來了,選秀類節目不能采用手機投票、電話投票、網絡投票等場外投票方式,還不能出現歌手淚流滿面,親友抱頭痛哭,歌迷狂熱呼叫等場面。

但這並沒有阻攔選秀的步伐,在那幾年裏,以“超女快男”爲代表的選秀節目大大小小多達 500 多種,並開始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國人的思想。

在萬象更新的二十一世紀初,橫空出世的選秀節目迎合了國人日益增長娛樂需求,以及經濟增長、社會開放後所帶來的追夢情節,中國人開始有了走到鏡頭前的沖動。

逆襲

隨著歌唱選秀的模式被塗抹至各大電視台,江蘇衛視推出《絕對唱響》,山東衛視推出《天籁之聲》東方衛視一連推出了《我行我秀》《加油好男兒》《聲動亞洲》三檔節目……

雖然也有一些選手因此成名並至今活躍在娛樂圈,但這些選秀節目並未脫離傳統框架,觀衆也逐漸被漫長的賽程和雜亂的賽制耗盡了耐心,加上“限娛令”的推出,許多人都在宣稱“選秀已死”。

時間走到了2012年,浙江衛視花350萬人民幣買下《荷蘭之聲》的版權,《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

而這檔節目與其他選秀最大的不同,是它的選拔形式。

選手演唱時,導師坐在背對選手的導師椅上,只有選手的歌喉足夠優秀,導師才會按下紅色按鈕,此時“Iwantyou”亮起,椅子旋轉180度讓導師與學員面對面,宣告有意將這位學員納入旗下。

不同于《超女》徹徹底底的草根,社會迅速發展,中國人開始希望看到更多更有實力的普通人。

而舞台上的四把轉椅的設置,讓“實力”成爲了這檔節目的唯一評判標准,而觀衆也通過這一形式,實現了自我的投射和寄托。

即,爽文小說式的素人逆襲故事。

因此,在實打實的歌喉,以及別樣的賽制吸引下,《中國好聲音》遠超同時期播出的所有娛樂節目,成爲繼《超級女聲》後又一檔現象級選秀節目。

據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統計,《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共播出14期,除第一期收視率在全國排名第二外,其余13期皆名列第一。

並且幾乎每期節目都會爆火一首乃至多首歌曲,《HIGH 歌》《我的歌聲裏》《愛要坦蕩蕩》《如果沒有你》……

這些歌曲因選手的唱響爆紅網絡,開始成爲了年輕人進入KTV的必點曲目。

然而,節目播出愈久,爭議也開始出現。

轉椅這一特殊形式只存在于第一輪,而隨著後續節目的播出,開始出現明顯的劇本痕迹。

所謂“逆襲”,看的就是一個落差,最好是逆襲前更慘更弱,才能凸顯此時的意氣風發。

顯然,《中國好聲音》深谙這一理論,傑克俊逸的民族服飾,徐海星的花襯衫,都在刻意塑造草根形象。

而更讓網友不齒的,是一些選手刻意賣慘,以求得導師和觀衆的疼惜,助推自己更上青雲。

此外,一些參與過好聲音錄制的人員也紛紛爆出內幕。

曾擔任導師的陳奕迅說自己在複賽時發現了已在初賽被淘汰的女學員,耳麥裏還傳來節目組的催促指令:“按一下!按一下!”

第一季總冠軍梁博也曾在《天天向上》曝光,《中國好聲音》節目組曾對他說:“我給你寫個稿子,你照著念就行了。”

劉歡更是在2016年對《中國好聲音》提起訴訟,控該節目侵權,且作秀成分居多。

更不用說多年之後李玟事件的爆發,將節目組的醜陋內幕揭露人前。

但回到當時,《中國好聲音》還算得上是一檔好的音樂節目,只不過從此時開始,已經有了資本的介入。

明明是一檔主打“實力“的選秀節目,卻在最終告訴觀衆,中國選秀早已不是光靠實力就能圓夢那麽簡單了。

資本

《中國好聲音》後,國內選秀節目依舊步履不停,《中國夢之聲》《中國最強音》《明日之子》等節目也不斷活躍在互聯網上。

雖然此時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但選秀模式依舊複制從前,因此資本開始尋找下一個契機。

2017年底的幾乎同一時間,愛奇藝和騰訊分別宣布將推出同樣具有選秀性質節目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

而這兩檔節目,都與2016年韓國推出選秀綜藝《produce 101》有關。

這檔綜藝的節目形式是,來自幾十家經紀公司的101位練習生經過歌舞PK,由觀衆投票選出成團名額。

在以前,國內偶像大多是單人,而選秀節目也都是凸顯冠軍,因此,這一制作模式刷新了國內娛樂市場。

兩個互聯網視頻媒體平台巨頭都下場“偶像産業”,可想這一産業的利潤。

而這類節目的錄制過程中,每一步離奇又合理的操作,也讓觀衆一次又一次地注意到了背後的資本推手。

首先,選手不再是草根出身,而是由經紀公司推出。

這看似是保證秀人實力,實際是爲了走紅後方便收割;

而選秀過程中,演藝實力也只占一小部分,更被推崇的,是長相、性格、觀衆緣、話題度。

最典型的兩個例子,一個是楊超越,一個是王菊。

前者長相漂亮,綜藝效果好,頗受觀衆喜歡,所以哪怕唱跳全費,也最終順利成團。

而後者雖然與其他人格格不入,但這樣的格格不入本身就是一個好故事,因此,最終也被一句“你不投,我不投,王菊何時能出頭”引發了極大的關注。

可見到了此時的選秀,實力已經不重要,如果在超女時代,楊超越可能連地方賽區都過不了。

但在互聯網時代,觀衆喜歡什麽,買票什麽,資本就選擇什麽。

因此到了投票環節,更顯露資本嘴臉。

既然喜歡,就得爲自己的偶像買單,于是資本撕掉僞裝,開始明謀,打投模式出現。

這邊農夫山泉在《偶像練習生》推出買水送額外投票權的模式,于是粉絲爲了給偶像投票,一度將一些地區的農夫山泉賣到斷貨,線上銷售更是直接翻了500倍;

那廂蒙牛在《青春有你3》開發出了奶票,粉絲要想助力,就必須購買該飲料並掃描瓶蓋的二維碼獲取助力值。

然而,誰也沒想到粉絲爲了給偶像助力已經不擇手段,有人曝出一段“倒奶取票”的視頻,畫面裏成箱成箱的牛奶被揭蓋取票,而牛奶則直接倒入溝渠,更有人表示還有數千箱牛奶將被倒掉“取票”。

事件爆發後,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媒接連發聲,中宣部、網信辦、廣電總局先後下場,出品方被約談,成團之夜直接取消。

這種買産品才能投票的模式,利用粉絲對偶像的喜愛,創造出了本不存在的消費需求,而唯一得利的就只有資本。

至于那些最終被選中的偶像,在觀衆看來,他們是幸運兒,在粉絲看來,他們是苦盡甘來。

但在資本看來,他們照樣是韭菜。

101時代的選秀節目從某種角度看其實並非比賽,而是工業時代的文化快消品。

其背後的操作邏輯也完美契合了互聯網思維下的內容生産模式,“IP加流量加小鮮肉,再輔以快速叠代和精細運營”。

從《超女》到《中國好聲音》,再到《創造營》《101》,中國選秀節目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文化狂歡,一批又一批的新星推出,而背後的“大衆情緒”也從草根成功,到素人逆襲,再到資本操作,這是社會發展下,話語權逐漸轉手的縮影。

資本不眠,娛樂至死,選秀自然不會終結,但方向無人可知。

那麽讓我們回頭看,回到選秀的本質,選手口中的夢想。

當夢想已成爲工具,追夢也成了騙局,選手該堅持什麽?我們又該相信什麽?

*部分圖片和素材來自網絡

3 阅读:10354
评论列表
  • 2024-03-26 08:28

    都是資本操作的

  • ken 1
    2024-03-27 13:10

    男的是娘炮,女的是這個哥那個哥

  • 2024-03-27 08:48

    封殺蔡人妖

  • SIG 1
    2024-03-25 21:49

    這個男團出道兩小時就撲了,真是太快了

  • 2024-03-25 18:23

    那吃辣就是沒有感覺了?相當于吃辣的快樂也沒有了?

  • 2024-03-25 19:36

    選秀節目《亞洲超星團》悄無聲息,也許是時代的需求在改變

視覺志

簡介:你陪著我的時候,我沒羨慕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