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城市獨角獸企業比拼,蘇甯漢合青更硬核,成都偏軟另辟蹊徑

數據讀城 2024-04-22 23:41:43

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事關一個區域或城市産業經濟的結構與活力程度。從胡潤2024全球獨角獸榜來看,中國獨角獸企業表現出色,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擁有來自不同産業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二線城市中杭州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已經追平廣州,蘇州、南京、成都、武漢、合肥、青島等城市排名前十,大部分二線城市的獨角獸企業分布在生物醫藥、航天、汽車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硬核科技領域,成都則相對偏軟,在以互聯網等爲載體的商業模式創新上更有成績。

一線城市獨角獸矩陣已成,京滬領先較大,廣深漸被杭州追上

從胡潤版獨角獸企業陣列來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仍是最多獨角獸企業的出産之地,大量政策、資金和人才等要素的富集,使得獨角獸企業有更易誕生和成長的土壤,一線城市已經形成領域多元、數量豐富的獨角獸企業矩陣,源源不斷的獨角獸企業成功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同時又有更多的新獨角獸企業及時補位,共同推動城市産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創投領域,一向有“北上是北上,廣深是廣深”之說,從新一版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來看,北京和上海以78家、65家的絕對優勢領跑,深圳以34家穩居第三,廣州以24家獨角獸企業,已被二線發達城市杭州追上,兩座城市的獨角獸企業總量和增量一致,杭州爲自己的第五城之爭加上了一個重量級籌碼。

二線城市杭州數量領跑,其他城市獨角獸數量難以拉開差距

最新的胡潤版獨角獸企業,中國有340家上榜,一線城市占去201家,數量排名第六至十位的杭州、蘇州、南京、成都、武漢、合肥、青島占去75家,剩余64家爲其他城市擁有。排名前11位的中國獨角獸企業,有8家來自一線城市,另有杭州1家、東莞2家。

杭州以24家獨角獸企業領跑,前十裏的其余城市則並未在獨角獸數量上拉開差距。蘇州和南京攜手拿下22家,成都和武漢分別拿下9家和8家,合肥和青島以6家並列第十。

獨角獸領域差別,蘇、甯、漢、合、青更偏硬核,成都趨軟

與一線城市逐漸壯大、進退有據的獨角獸企業矩陣不同,二線城市的獨角獸企業更多展現了其所在城市的主導産業重點培育成果。比如蘇州有4家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南京有3家生物醫藥獨角獸企業,都是兩座城市近年來重點投入的産業領域,已收獲成果。

其他城市如武漢、合肥、青島的獨角獸企業也偏向硬科技領域,共同特點是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技術門檻更高,乃至需突破相關技術壁壘。而成都的獨角獸企業,相對“軟科技”一些,更多是以互聯網等爲載體的商業模式創新,當然,這也獲得了投資機構的青睐。

某種程度上,獨角獸企業就是以“估值”多少爲標准,但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和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其所在城市或區域的營商環境、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等,硬核科技領域所出産的獨角獸企業更不易被複制、更有競爭力,亦是業界共識。

0 阅读:43

數據讀城

簡介:城市、産業發展數據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