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經濟發展一時失速,未來還有翻盤機會麽?

數據讀城 2024-05-09 11:42:42

一個優等生考差了一兩次,還有點賭氣躺平的想法,不代表以後就沉淪了;廣州就是這個城市優等生,身爲一線城市、第一經濟大省省會、華南最大商埠,這兩年發展未達預期,但底子尚在,轉換思路,3年翻盤是極大概率事件。

確實,這些年到今年1季度,廣州的經濟表現難言優秀;被京滬甩開近15000億,被深圳甩開近4000億,一直跟二線城市重慶扯皮,年年增速比不上成都、杭州等城市。連頭部企業和創新企業,廣州也有掉隊的嫌疑。

今年一季度的頭部車企研發,廣汽墊底,雖然有人指出只是廣汽上市部分的數據,不包含兩個自主品牌傳祺和埃安,不用過度解讀,但廣汽的表現不佳已經讓廣州二産滑落。2024年第一季度,廣州第二産業增速2.3%,增速爲全國平均增速的1/3,其中廣汽一季度同比下滑20%,小鵬汽車下滑46%,埃安下滑7.6%。廣汽埃安前幾年有著不錯的發展勢頭,然後迅速轉爲平淡,拼成本、規模效應幹不過比亞迪,高端、智能化對標不了華爲鴻蒙智選系列。

專精特新企業代表城市産業的腰部,這方面北深上在第一梯隊,廣州不如蘇杭,未來孵化出頭部企業的可能性低。

北上廣的二産占比都低于30%,但北上的二産體量比廣州大,廣州工業這些年來爲什麽落寞,原因就是沒有京滬深那樣的銀行總部,也沒有證券交易所這種金融大吸器,偏偏要搞“退二進三”。

但應該看到,經濟實力、科教文衛和各種軟實力,是衡量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基礎。除了北京上海,綜合來看,沒有明顯短板的城市只有廣州和武漢。GDP能威脅廣州的重慶、蘇州、成都,實力一般且各有短板,杭州有質量但規模太小。哪怕廣州的經濟一時亮點寥寥,但若保持規模上的穩定微增,各行各業百花齊放,以龐大平穩的走向,並非沒有機會逆襲。

廣州研發經費占比一直較低,但技術轉讓合同一直挺高,2022年爲2600多億,比深圳高出1000多億,2023年差距擴大至1200億,而蘇州只有千億不到。2018年之前,廣州的技術轉讓合同都比深圳要低,2018年之後廣州一直領先深圳。

雖然廣州這幾年來沒有誕生過什麽頂尖企業,上市公司也被蘇州杭州超越,創業氛圍沒有北上深蘇杭濃厚,但這些都是頂層設計層面可以引導的。比如時下火熱的低空經濟,小鵬彙天、億航智能這兩家頭部企業能否脫穎而出對廣州而言非常關鍵。

與長三角的城市陣列和生態位分布及競爭態勢不同,珠三角的競爭局面不是廣深之爭,而是廣深港之爭,爭奪的是國際和國內資源。港深的深度捆綁,資本和産業方面的疊加強勢,廣州處于下風。

但廣州作爲廣東省會,廣東現在某種程度上的強中心策略升級,從重點打造廣深佛莞珠海惠州等大灣區多個城市,到集中火力資源全力打造深圳和廣州——助力深圳沖向強一線,廣州維持一線城市。內陸強省會傾力打造省會城市一個強核心,經濟大省廣東聚力打造兩個強點城市深圳和廣州,雙門面也是門面,怎麽會翻不了盤。

1 阅读:643
评论列表
  • 2024-05-10 00:44

    廣州以前多種工業並存,現在只提汽車

數據讀城

簡介:城市、産業發展數據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