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712炮戰,3400噸炮彈瞬間打光,普京:無人敢再與中國開戰!

孔甲丙今說史 2024-05-18 05:57:56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狹義上看,這場戰鬥僅持續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宣告結束,但是廣義上來看,由此引發的中越邊境的矛盾沖突卻斷斷續續持續了十年。

在此期間,我軍戰士創造了不少經典作戰案例,其中“712炮戰”就是非常出名的一場重炮彈戰役,此次戰役還被收錄在美國西點軍校的經典教學案例之中,就連普京也感歎:“此戰之後,無人再敢與中國交戰!”

那麽,“712炮戰”究竟爲何能有此特殊的意義,它的過程又是如何呢?

“712炮戰”背景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陸續恢複了表面上的“和平”,然而這層“和平”的幕布之下暗流湧動。美蘇兩大超級強國之間的博弈,自然而然席卷了不少國家,中國和越南也不例外。

《中美聯合公告》發布之後,中蘇關系極速下降,爲了遏制中國,蘇聯將目光轉向了越南。而此時的越南在經曆了統一之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蘇聯,並成爲其刺向中國的一把利刃。

1975年越南抗美戰役結束以後,黎筍作爲越南代表人正式上台。然而,上台以後的黎筍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胡志明在位時期的方針策略,開始在國內推行極端左傾主義,甚至在蘇聯當局的支持下,公開聲稱越南對中國的不滿。

截止1978年12月底,越南境內20萬華僑被以各種暴力以及非暴力手段驅逐出境,而中越邊境的矛盾沖突事件也越加頻發,直至後來,越南當局甚至撕毀協議,侵占我國我國南沙群島將近98%的島嶼,至此,中越矛盾到達頂峰。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不過令世界各國較爲意外的是此次戰役僅僅進行了一個月就宣告結束。

面對已經落敗的越南軍隊,黨和國家還是希望越南政府能夠及時悔改,所以我軍在秉承了友好互助,寬容大度的大國風範之後,順利退軍,以此向越南當局表示中國的誠意和態度。

然而,中國的善意並未讓越南當局心懷感激,相反,在他們眼中,這是中國部隊對他們的妥協。于是,在此後的十年期間,中越邊境矛盾依然頻發。

“712炮戰”進行時

1984年4月,松毛嶺戰役打響。我國14軍第40、49兩個師向老山、者陰山發起進攻,當天下午,這兩處陣地就被我軍順利占領。

我軍部隊收複老山之後,越南軍隊不甘失利,准備秘密進行反攻。然而,因爲戰場上的接連失利,越南境內對國內“主戰派”質疑聲不斷,爲了緩解越南當局壓力,此次戰略反攻的成敗與否至關重要。

爲此,越南方面特地與蘇聯取得聯系,在雙方的秘密謀劃之下,“北光計劃”誕生。由于“北光計劃”的重要性與特殊性,我軍指揮在得知此事後,便立刻意識到該計劃絕對是針對我軍的一次大規模武裝戰略計劃。

但是,無論我軍情報人員如何探聽,卻始終未能得知“北光計劃”的具體內容,爲了不陷入被動,我軍指揮部開始從國內不斷調集充足的武器裝備以及炮彈,希望能夠做好充足的准備來應對敵人的奮力一搏。

根據記載,爲了應對“北光計劃”,我軍大概調集了800多輛車輛,武器炮彈不計其數,甚至連當時十分先進的英國雷達都被緊急送往前線戰場,截止到戰鬥前夕,我軍大概布置了超過30萬枚的地雷,85毫米以上的身管火炮共有174門,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迫擊炮和擲彈筒,甚至誇張的是,前線的每一門火炮都准備了3個基數以上的炮彈。

與此同時,中國方面爲了減少士兵傷亡,以及充分震懾越南當局,我軍指揮部決定此次戰役以炮戰爲主,輔之步兵作戰。

要知道,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武器裝備嚴重落後,因此在很多國家眼中,中國軍隊依然是那個只有兩三支普通槍的隊伍,此次戰役也是爲了讓世界各國看到中國的軍事實力早已非當日吳下阿蒙。

于是,在劉昌友將軍的指揮下,700門火炮整裝待發,無數的炮彈也被一輛輛軍車送上了戰場前線。

1984年7月11日晚上11點50分,我軍情報人員終于探聽到越軍電台的通訊信號,通過監測分析,情報人員得出越軍部隊即將行動的情報。

1984年7月12日,越南軍隊向松毛嶺發起進攻。此時的我軍指揮部早已經洞悉了越軍的指揮戰略,在簡單的火力交接後,劉昌友將軍一聲令下,700余門火炮同時向目標陣地發射炮彈,第一輪炮擊持續了大概20分鍾的時間,越軍陣地上幾乎全部被炮火覆蓋。

一向對自身實力頗爲自得的越南軍隊在如此密集的炮火進攻下,也只能紛紛逃竄,面對此情此景,他們幾乎升不起任何反抗之心。

一輪炮擊之後,越軍陣地遍地屍骸,即使有僥幸躲過炮火攻擊的士兵,也被周圍的慘狀下破了膽子。

爲了一戰打響我軍的軍威,也爲了中越邊境的徹底安定,在劉昌友將軍的指揮下,二輪炮擊緊接著發起,越軍陣地再次被炮火覆蓋,無數士兵就這樣倒在炮彈之下。

多年之後,曾親身經曆過這場炮擊戰的越南老兵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心中依然充滿恫嚇,他說在那樣的炮火之下,每個人顯得那麽渺小,無論是上過多少次戰場的老兵在那樣的炮火下,也只能束手無策。

這場炮戰最終以戰爭打響的日期命名,即“712炮戰”。“712炮戰”結束之後,根據統計,我軍在此次戰鬥中一共發射出了3400噸炮彈,如果除以當時的炮兵人數,大概每位炮兵最少都發射了13噸的炮彈。

這場炮戰的前線照片傳到國內後,就連葉劍英元帥看完後,也不禁感歎,自淮海戰役後,再未見過如此多的敵軍屍體。

在“712炮戰”中,我軍從7月12日淩晨戰鬥至深夜十點半左右,炮彈聲從未斷絕,相反,對面的越南軍隊在當天下午四五點左右火炮聲就已經慢慢變小,直至完全消失。

在中越發生矛盾沖突的這幾年中,越南在戰場上的重火力武器主要依靠蘇聯的援助,不過,衆所周知,討來的畢竟不是自己的,越軍在作戰時,武器炮彈一直不夠充足,但是因爲此前我軍也並未憑借武器優勢對其“趕盡殺絕”,所以他們對我軍的武器裝備也未有過多重視。

“712炮戰”之前,我軍與越軍交鋒時雖也有重火力武器參與戰鬥,但是卻始終沒被越軍放在眼中,越南軍隊中的很多指揮人員都是在中國學習的作戰方法和戰略戰術。

中越兩軍數次交鋒中,越南軍隊也多以遊擊戰的形式與我軍部隊進行交戰,因此他們也忽略了當時的中國軍隊完全有能力獨立地撐起一場以重火力武器爲主導的炮戰。

僅憑炮火攻擊,“712炮戰”之中就有大約3000越軍陣亡,其余傷亡人數不計,可以說,在如此火力之下,越軍毫無還手之力。

“712炮戰”准備期間,還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因爲當時前線戰場所需要的炮彈裝備實在太多,戰場上的運輸車輛不夠,只能緊急請求邊境附近的人民群衆幫忙征集可使用的車輛。

我國人民在聽說是前線部隊有需求,幾乎都當仁不讓地加入幫忙的隊伍中,有車的出車,沒車的負責打聽哪裏有閑置的車輛,當時有一位滿載藥材的老板在聽說這件事後,也毫不猶豫地將車連同加之四萬元左右的貨物都交給了我軍部隊戰士。

戰後兩國關系走向

“712炮戰”一戰成名,不僅讓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越南徹底看清了中國軍隊的軍事實力,也讓當時的世界各國以嶄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中國。

對于越南而言,此次戰役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他們故步自封的“自傲”之氣,也使之認識到中國的軍事實力爲各國所知。之後,兩國邊境雖偶有摩擦,但最終並未上升到兵戎相見的局面。

1985年5月1日,越南黎德壽在慶祝越南統一十一周年的公開慶會上,正式表達想要和中國重新恢複友好邦交的關系。這一舉動也是自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越南當局首次在公開場合上正式表達想要與中國重新交好的意願。

中國方面對此也表示了期待,之後爲了表示中國想要維護世界和平的強烈意願,在鄧小平的領導下,“百萬大裁軍”順利推行,這也大大減輕了越南方面對中國軍事方面的壓力。

普京在談到松毛嶺戰役中的“712炮戰”時,也不由心服口服地對其表示了肯定,他親口說道:“此戰過後,世界無人在敢與中國開戰!”事情也果如他所說,此戰之後,中國在世界各國之中一戰成名,自此,屬于中國的蓬勃時代正式開啓。

參考文獻:

《對越自衛反擊戰》 選自《自衛反擊戰》主編:唐濤 2005

《“兩山”輪戰》 選自《中外戰爭故事(上冊)》 主編:張鴻海、之丹 2001

《鴻雁》 作者:魏世新

《對越自衛反擊戰烈士》選自《中共黔西黨史人物》由中共黔西黨史人物研究室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