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毛主席看完一出京劇後,指著主角問:原型現在在幹什麽

曆史小書生短視頻 2024-05-08 09:48:30

1957年,周總理訪問朝鮮時,來到了志願軍司令部看望全體官兵。期間,他有感于志願軍艱苦作戰的精神,向志願軍京劇團提出了一個建議,“創作一部向祖國和人民獻禮的作品。”

京劇團在接到任務後,立即投入到了創作中,爲了解前線真實的戰鬥情況,他們特意向志願軍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所在的部隊了解情況,由此創作出了《奇襲白虎團》的劇本。

創作完成後,在朝鮮連演多場,好評如潮。

1963年秋,經過多次加工修改後的《奇襲白虎團》首次在國內演出,山東省委宣傳部再次對這部京劇進行了重點加工。

1964年6月,該劇團在京演出,周總理、朱德、賀龍等領導人出席觀看了演出,並給予高度評價。同年8月,毛主席在解放軍總政治主任肖華的陪同下,也觀看了《奇襲白虎團》這一劇目。

這部劇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評價其“聲情並茂”。

當毛主席得知《奇襲白虎團》是根據志願軍真實經曆創作而成時,他指著台上的主角嚴偉才,問肖華說:“那這個人的原型現在還在不在呢?他是什麽職務?”

肖華也不知道,他只能如實回答說:“主席,我也不太清楚。”

毛主席點了點頭,沒有再多問。但事後,肖華連夜給濟南軍區的司令員楊得志打去了電話,向他詢問此人的情況。

原來,這位主角的原型就是楊育才。此時,時任師偵察連副連長的楊育才正隨203師駐紮在江蘇徐州,率領戰士們苦練武裝泅渡。

相比于副連長這個有些低的職務,楊育才在戰場上的事迹卻精彩得多。

1953年6月8日,朝鮮戰場上的交戰雙方達成關于遣返戰俘的協議,向和平邁出了重要一步。在這一背景下,南朝鮮的李承晚集團爲了破壞和談,擅自扣押戰俘。

爲此,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與朝鮮人民軍商議後,決定發起金城戰役,展開反擊。

楊育才所在部隊是這次戰役的攻堅團,而守敵正是南朝鮮號稱王牌軍的“白虎團”。

“白虎團”武器裝備先進,還有空軍支援,如果正面交戰,對我軍十分不利。因此,第203師首長研究後決定,派一個偵察班化裝襲擊,直搗敵人心髒,襲擊白虎團指揮部,以配合我軍主力部隊發起總攻。

而楊育才正是偵察班的班長,爲了完成任務,他率領全班12名戰士喬裝打扮,冒著被敵人炮火密集轟炸的危險,巧妙插向“白虎團”指揮中樞。在敵人完全沒有准備的情況下,立即行動,僅用十幾分鍾便結束戰鬥,繳獲了“白虎團”的虎頭旗,在我軍僅有一人輕傷的情況下,圓滿完成了這次任務。

戰鬥結束後,楊育才被授予了“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

1969年,楊育才升任203師副師長。雖然已有名譽地位,但楊育才對自己兒女要求十分嚴格,更不允許家中有人借助自己的名號謀取私利。

1999年5月26日,楊育才在北京病逝,享年74歲。他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傳承。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