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國民黨少將救下9萬紅軍,建國後毛主席下令:一定要找到他

史海任我行 2024-05-12 14:51:27

戰爭年代,革命隊伍曾面對過無數次生死攸關的考驗,很多時候走錯一步路就足以斷送革命前程。

但我們的先輩們總是能夠在危急關頭化險爲夷,並最終贏取革命的勝利,這無疑是了不起的事情。

至于革命軍隊能贏取勝利的原因,領袖們的英明決斷與智慧固然是一個關鍵因素,但也僅僅是關鍵因素之一。

事實上,還有很多人爲此做出了關鍵貢獻。土地革命戰爭時代就曾有這麽一個人,得益于他的情報,挽救了整個中央紅軍的命運,也間接挽救了中國革命。

革命功臣險被槍斃

1951年,廣州英德舉辦了一場公審大會,一些原國民黨軍官和特務在此時受到法律的審判,並要被處以槍決。

隨著審判長的一聲令下,犯人們被紛紛送上刑場,而手握鋼槍的執法人員也已經就位。此時,刑場周圍早就被圍的人山人海,不少百姓都趕來圍觀,大家都在歡慶這一時刻。

但就在執法人員准備動手的時候,正如古裝劇中的場景,有幹部匆匆來到現場,並緊急叫停了行刑。之後,再次有人跑上刑場,將其中一個犯人帶了下去,似乎不准備對他行刑。

在場的觀衆看得雲裏霧裏,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難道說這個名爲莫雄的犯人有啥後台不成?

事實上,就在公審大會進行的時候,一通來自北京的電話打到了英德縣政府,而說話的人竟然是時任北京市長葉劍英,只聽他說:“莫雄同志對我黨我國革命有功,他曾拯救了九萬紅軍,你們不要胡搞,現在立即釋放!”

搞了半天,原來是抓錯人了,居然把革命有功之臣送上了法場,這可真是鬧出了一個大烏龍。

發生這樣的誤會,倒也不全怪當地的政府幹部,因爲他們並沒有錯抓人,莫雄本身就是國民黨高級軍官,還是個少將,當年還做過剿共保安司令,按身份來說就是反革命分子。

這就奇了怪了,一個國民黨少將怎麽就成了紅軍的救命恩人?這實在太過矛盾。要想說清這件事,就不得不回溯當年的曆史。

莫雄正是廣東英德人,他出生于1891年,來自一個貧窮的手工業者之家。莫雄出生的年代正是晚清,國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民族危機日益深重,改革與革命的呼聲日漸高漲。

莫雄自己雖然出身寒微,也只讀過三年私塾,但少年時代的成長經曆讓他深知民生疾苦。

長大後,在神學院當夥夫的莫雄接觸到了革命黨,受其感染,他就加入了同盟會和新軍,並參加了黃花崗起義。

武昌起義爆發後,廣州也隨之成立軍政府和北伐軍,莫雄在此時追隨北伐軍參加革命戰爭。

等到民國成立,北伐軍也解散了,莫雄又作爲省防軍的一員回到廣東潮汕。原本莫雄以爲從此革命就勝利了,老百姓的好日子要來了,但誰也沒想到這只是亂世的開始。

民國時局,先有龍濟光在廣東胡作非爲,後有袁世凱想要複辟稱帝,國家還是沒有擺脫危機。

痛心之余,莫雄躍馬提槍,追隨孫中山先生再次參加戰爭。征戰十年,莫雄戰功累累,並被提升爲少將師長,也算是廣東地界的頭面人物。

但在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奪取了大權,他也慢慢開始了一系列反動獨裁行爲,這些都讓身爲三民主義擁護者的莫雄極爲失望,從此和蔣介石成爲冤家對頭。

正因如此,爲了奪取粵軍的控制權,打壓莫雄等左派人士,蔣介石命令許崇智將莫雄繳械,逼他遠走澳門。

莫雄在1927年重新投奔了張發奎,並在他麾下當了一名團長,與其聯手反蔣。但張發奎反蔣也失敗了,莫雄不得已第二次隱退,並在上海蟄居。

也是在上海生活的時候,莫雄接觸到了共産黨,並與周總理領導的中央特科建立聯系,這讓他第三次燃起反蔣的希望。

莫雄最終是被發展爲我黨的一個秘密暗線,也是多虧了他的幫助,紅軍才在後來的曆史中躲過一次浩劫。

毀滅邊緣的紅軍

1933年的秋天,正是國內紅白兩軍大戰的關鍵時期。此時的蔣介石爲了剿共,不僅動員了百萬大軍,還親自坐鎮南昌指揮作戰,圖謀一舉消滅紅軍,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盡管當年蔡廷锴和蔣光鼐爲反蔣而發動福建事變,這一變故幹擾到了蔣介石的部署,但彼時的紅軍大權被博古、李德等人把持,形勢對紅軍還是非常不利。

在解決了福建事變後,蔣介石立即發起對紅軍的進攻,百萬白軍先後突破紅軍的防禦圈,直撲中央蘇區。

連番惡戰下來,紅軍的損失十分巨大,軍隊人數銳減到不足十萬人,糧食和彈藥也都十分短缺,紅軍面臨的局面已經十分糟糕。

即便形勢如此危殆,博古還是頑固地提出“不喪失蘇軍一寸土地”的錯誤口號,而李德也提出要以“堡壘對堡壘,分兵把守,禦敵于國門之外”的颟顸主張,這導致紅軍的損失愈發巨大,前線部隊不斷敗退,並再次付出數千人傷亡的代價。

到1934年的九月份,中央蘇區只剩下七八個縣城還能控制,紅軍的根據地已經被壓縮到十分狹窄的地步,防線變得十分薄弱,用陳毅的話來說:“拿梭镖都能捅穿!”

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在廬山召開會議,制定了所謂“鐵桶計劃”,也就是以一百五十萬大軍、兩百多架飛機、兩百門大炮的兵力,采取分兵合進的策略構築包圍圈,然後不斷壓縮戰線,直至將紅軍包圍在以瑞金爲中心的半徑一百五十公裏的範圍內決戰。

接下來,國民黨軍隊將每前進一公裏就拉起一道鐵絲網、每前進五公裏就修築一道碉堡線,一步步像壓路機一樣滾滾而前,直至一個月後將紅軍碾碎。

就算紅軍僥幸逃出來,蔣介石也准備了一千輛卡車作爲機動力量,以此對紅軍的殘兵敗將進行追殺。

此時的蔣介石信心滿滿,自認是勝券在握,他在會議上說要“畢其功于一役”。就當時的形勢來講,蔣介石並非是盲目自信,一旦鐵桶計劃實施,紅軍必然會遭到滅頂之災。

但蔣介石顯然沒有注意到,在場的兩百位將領中,有一個人的表情藏著深深的憂慮,而他就是莫雄,此時正是蔣介石麾下的贛北第四行署專員以及剿共保安司令。

按理來說,蔣介石與莫雄是冤家對頭,他怎麽會重用莫雄呢?這得益于莫雄在官場和軍隊中這麽多年的經營,不管在哪裏,只要說起“莫大哥”的名字,旁人總會給他一些面子。

所以別看蔣介石不喜歡莫雄,可他最多也就是將其免職,並且在明面上始終對他很客氣。

等到剿共的時候,莫雄有個給蔣介石當高級幕僚的故友叫黃永泰,他主動保舉莫雄參戰,而蔣介石對莫雄領兵打仗的本事還是很認可的,于是就同意他來江西任職。蔣介石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一念之差,竟然葬送了“剿共”大計。

挽救革命的情報

廬山軍事會議一結束,莫雄就匆匆忙忙下了山,回到了自己在德安的司令部,並召集自己的心腹一起開會。有趣的是,所謂剿共保安司令部,核心成員卻都是共産黨。

原來,蔣介石當初任命莫雄的時候,爲了表示信任,就允許他自行招募幕僚,而莫雄就回到上海聯絡了中央特科,邀請了一批共産黨和他一起到江西赴任。

正因如此,莫雄轄區內的紅軍和他配合一直十分密切,怎麽打怎麽贏。至于戰果,隨便編個數字上報就行了,反正國軍隊伍裏沒人較真。

蔣介石看到戰報,不禁感慨自己有識人之明,還通令嘉獎莫雄,要給他在功勞簿上大大記上一筆。然後,蔣介石還邀請“作戰積極”的莫雄到廬山參與最高軍事會議,將鐵桶計劃說給他聽......

聽到莫雄講述的計劃內容,那些地下黨同志們也臉色大變。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衆人明白必須立即上報,于是大家夥連夜將鐵通計劃的詳細內容用隱形墨水寫在了四本字典上,然後派專員項與年將其帶往蘇區。

爲了將載有計劃的字典送到蘇區,承擔護送任務的項與年在山林裏徒步數日,緊趕慢趕抵達興國。但越是靠近蘇區,敵人的封鎖越是嚴密,但凡是青壯年都會被當成偵探抓走。

項與年爲了通過封鎖線,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肮髒破爛的乞丐,還用石頭砸傷了自己的臉,把牙都打掉四顆。

國民的士兵看到這麽一個衣衫褴褛、臭不可聞的乞丐,根本不願搜查他,擺擺手就讓他走了。

一過封鎖線,項與年立即狂奔向根據地,並將那四本字典交給了周總理。而在看到鐵桶計劃的內容後,中央所有領導的臉色都十分凝重,他們明白無論如何紅軍都不可能在這樣的天羅地網中幸存,唯一的辦法就是跑,抓緊時間跳出包圍圈,讓敵人撲一個空。

于是,借著這份關鍵的絕密情報,中央首長下定決心放棄決戰的打算,在八月底之前就撤離中央蘇區。

可以想見,如果這份情報沒有送到,紅軍堅持作戰到十月份,那將是一場什麽樣的災難。

但現在好了,八萬多紅軍及時轉移,踏上了兩萬五千裏的長征路,這爲革命保全了一股生力軍,其意義太大了,毛主席爲此也說:“搞情報的同志是有功勞的”。

一生忠貞的赤子

對保全中央紅軍貢獻重大的莫雄並沒有因此就暴露,而他在後面依舊作爲剿共保安司令“追擊”紅軍。

1935年,莫雄帶兵來到貴州畢節,他在這裏發現了一個留有數千名紅軍傷兵的村子,而爲了防止他們被中央軍發現,莫雄一邊與中央軍糾纏,一邊讓人暗中安排紅軍傷員撤離,再次爲紅軍保全了幾千人。

一年後,當賀龍帶著紅二和紅六軍團抵達畢節,莫雄又爲被重兵圍堵的賀龍大軍讓路,讓其在畢節順利駐紮休整。

不妙的是,畢節讓路一事最終被蔣介石發現,莫雄爲此遭到軍法處逮捕,多虧了楊永泰、張發奎和陳誠的擔保,他才得以出獄。

而事到如今,莫雄依舊沒有放棄反蔣活動,他又跑到廣東策反陳濟棠的手下。只是隨著陳濟棠下野,這件事不了了之,他也只好在廣州閑居,和共産黨的聯系也中斷了。

在抗戰期間,莫雄再次爲營救關押在南雄監獄的共産黨幹部、戰士和群衆而奔走,他還參與籌備遊擊隊,依舊爲共産黨做了不少事情。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身爲廣東行政督察專員以及清剿司令的莫雄因爲“剿匪不力”而被懷疑是共産黨,並被薛嶽列入暗殺名單,他因此再次流亡香港。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沒有忘記這位黨的老朋友,感念其功績的毛主席也多次囑咐有關部門:“一定要找到他!”

于是在廣州解放後,得知莫雄在香港避難,葉劍英派人拿著自己的親筆信將其接回,並委任他爲北江治安委員會主任。

不過,身爲隱蔽戰線工作者,莫雄做過的事情除了中共高層以外幾乎無人知曉。而在特務十分猖狂的建國初,出于保護莫雄的必要,這些事也確實不應該公布于衆。

誰也沒想到,中央原本是爲了保護莫雄,卻差點害他丟了性命。在當年的鎮反運動中,有群衆舉報說幹部隊伍裏混進了一個國民黨余孽,不明真相的英德地方政府還真把莫雄當做反革命抓了起來,說著就要槍斃。多虧葉劍英同志及時得知消息,趕緊打電話叫停了行刑,這才沒有釀成悲劇。

後來的曆史中,莫雄依舊受到黨和政府的禮遇,他也被邀請前往北京參加國慶典禮,並與領導人們會晤。

毛主席評價莫雄說:“你是我們黨的老朋友,好同志!”最終是在1980年,曾是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的莫雄在廣州病逝,享年八十九歲。

結語

中國革命的勝利,有領導人們的功勞,也有戰士們的功勞,也有隱蔽戰線工作者的功勞。只是相比于其他人,將自己隱藏在黑暗中的地下工作者們是最沉默的群體。

莫雄即是如此,他爲革命做出的貢獻是難以估量的,毫不誇張地說直接關乎革命的未來。好在他沒有被曆史埋沒,得到了黨和人民的認可,這是最大的幸運,也是他應得的榮譽。

15 阅读: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