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爲何突然帶著胧月到了清涼台,還差點和甄嬛撞個正著

坤哥的書影世界 2024-05-12 21:56:31

此爲臨時鏈接,僅用于預覽,將在短期內失效。

《甄嬛傳》:皇帝爲何突然帶著胧月到了清涼台,還差點和甄嬛撞個正著

可兒  2024-03-17 21:05

皇帝雖然表面上善待果郡王,與之兄友弟恭,實則對他很少關心,從前更是從未到過果郡王所居住的清涼台。

可是連日大雪,雪剛剛化,皇帝竟然帶著年幼的胧月公主一路奔波到訪清涼台,還差點和甄嬛撞個正著,難道這世間的事情真的有這麽巧嗎?

其實,甄嬛前腳到了清涼台,皇帝後腳緊跟其後,這一切並不是巧合,而是皇帝疑心之後的求證和宣示主權。

果郡王第一次見甄嬛,就爲其伴奏驚鴻舞,驚豔衆人,雖然當時甄嬛是閃亮的主角,可甄嬛的光芒裏離不開果郡王的點襯,這一點皇帝是清清楚楚看在心裏的。

後來皇帝離宮祈雨,又是果郡王擅闖翊坤宮在衆目睽睽之下將昏迷的甄嬛抱離現場。

只不過前兩次,一次果郡王幫甄嬛解圍,也相當于在敦親王面前給皇帝解了圍,第二次果郡王救了甄嬛,也是在救皇帝的龍裔。

所以果郡王前兩次出手,皇帝即便心中有不悅,也不能落一個忘恩負義的名聲,只能藏下心中的猜忌,對果郡王一如既往地友愛。

可是當甄嬛離宮時,她的父親甄遠道受到瓜爾佳鄂敏的誣陷,被皇帝重罰流放至甯古塔。

一向不理朝政的果郡王竟然親自上書爲甄嬛父親陳情,此事惹得皇帝動怒,將他趕去盛京思過。

果郡王爲了自保,一直爲人低調,更不曾與前朝和後宮有任何牽扯,唯獨對甄嬛及甄氏一族的事情格外上心,這很難不讓皇帝心存疑慮。

果郡王從盛京回京後,又對胧月公主格外專注,不僅每兩月就給胧月畫一次畫像,還特地安排讓甄嬛親手給胧月做衣服。

後宮中本就鮮少有男子出入,果郡王這般用心,他的行爲怎能不引起皇帝的注意呢?

況且自從甄嬛離宮後,皇帝隨便表面上放下了甄嬛,不許任何人提甄嬛的名字,可是在他心裏,卻是一直對甄嬛念念不忘的,並且將這份思念轉嫁到了胧月身上。

果郡王作爲皇叔,對待胧月公主如此親近,皇帝想不注意到都難。再加上清涼台與淩雲峰相隔並不遠,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皇帝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再加上之前種種,皇帝或許早就疑心果郡王在宮外偷偷與甄嬛見面的事了。

皇帝和果郡王之間雖爲兄弟,但畢竟君臣有別,皇帝作爲天子,日理萬機,也不能堂而皇之地跑到果郡王的清涼台。

所以果郡王爲了給甄嬛醫病,故意稱是自己身子有恙,特地請溫太醫前往清涼台。

皇帝雖然不知溫太醫與甄嬛有青梅竹馬之情,但是甄嬛在宮中時對溫太醫的信賴,皇帝卻是看在眼裏了。

清涼台、淩雲峰、果郡王、甄嬛、溫太醫,這些人和地聯系在一起,皇帝心中隱隱覺得果郡王稱病一事就是在爲甄嬛打掩護。

爲了一探究竟,皇帝就不打招呼直奔清涼台搞了一次偷襲。如果只是看望果郡王,他大可以自己去,何必又帶著敬妃和胧月公主呢?

皇帝不顧天寒地凍,不顧路途顛簸,非要帶著年幼的胧月公主到清涼台,美其名曰是讓胧月看望十七皇叔,實際上是用胧月宣示主權。

不管果郡王對甄嬛有沒有動了不該動的心思,皇帝都要用赤裸裸的現實警醒他,甄嬛是胧月的生母,即便她現在是廢妃,但至死也都是皇帝的女人,別人休想觊觎。

皇帝帶胧月現身清涼台一來是爲了警告果郡王不要有非分之想,二來如果真的能碰到甄嬛,那麽胧月自然會牽動甄嬛的心,說不定看在女兒的面子上,甄嬛也能放下過去,解開心結,與皇帝重修舊好,解了皇帝的思念之痛。

皇帝生性多疑,但是又極其能忍,他縱使多次懷疑果郡王,但也要在除掉他之前榨幹他最後一點利用價值。

不得不說,皇帝能成爲九子奪嫡的勝出者,就足以看出他的手段。最是薄情帝王家,這世間所有的情感在皇帝面前都抵不過他手中的皇權重要。

0 阅读:46

坤哥的書影世界

簡介:看有深度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