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我國打撈“阿波丸號”,卻未撈出貴重物品,葉飛分析三點原因

漫步史書 2024-05-13 10:08:52

1977年年初,時任交通部部長的葉飛與海軍第一副司令員劉道生共同簽發,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打撈二戰時期日本沉船“阿波丸號”的請示。

同年4月,國務院批准了這一請示,標志著打撈阿波丸號的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

打撈“阿波丸號”在當時可以說是舉世矚目的事,因爲這艘二戰時期日軍的輪船上載有巨額寶藏似乎並不是一個秘密,也因爲“阿波丸號”沉沒區域是在我國境內,根據國際海洋法規定,阿波丸沉船屬中國主權所有。不少國家都很關心,中國能從這艘沉船上撈到多少好處。

可出乎意料的是,我國耗費了三年多時間,卻並沒有發現所謂的“巨額寶藏”,甚至于早些時候流傳的“阿波丸號”上有遺失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也是子虛烏有。

“阿波丸號”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一艘遠洋遊輪,重達萬余噸,盡管當時名義上這是一艘商船,但實際上日本卻是按照軍事性能要求打造的,當時和阿波丸號一同出産的4艘商船都被改裝成了輕型航母。

從這個情況來看,阿波丸號的悲劇命運是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的。

在1944年,美日雙方達成了一個協定,即對日占區人員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情形下,“阿波丸號”開始出現在盟軍視野之中,當然任誰也不會想到,日本人後來利用這一協定,大肆運輸軍事物資給東南亞的日本陸軍。

“阿波丸號”後來也成爲日本陸軍的王牌運輸船。

1945年3月,阿波丸號抵達新加坡,在當時日本戰敗可以說已經是注定了的,所以這艘抵達新加坡的日本輪船就成爲尚在東南亞的日本人最後一條生路。

在後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裏,日本人往這艘輪船上塞了無數從占領區掠奪來的物資,還包括一部分日本高官,諸如日本駐緬甸最高長官小鄉宦一郎、日本駐東南亞秘密部隊總參謀長岩橋一男等要員及家屬。

1945年3月28日,阿波丸號從新加坡出發,盡管這艘船當時是唯一一艘可以在太平洋上活動的日本輪船,可在戰爭狀態下,這艘輪船的安全不可能得到任何保障。

至4月1日,美軍皇後魚號潛艇發現了這艘船,並發射魚雷擊沉它,“阿波丸號”就此終結了他的命運。船上除了一人僥幸脫險外,2008人葬身大海。

也因爲是攻擊了一艘郵輪,該事件迅速在世界範圍內發酵,日本政府還通過中立國就這一事件向美國政府發出質詢。

直至二戰落幕後,日本無條件投降,他們後來也簽署協議,放棄了對“阿波丸號的索賠權力。

抛開對“阿波丸號”一些未解之謎不談,其實人們更關注的是這艘郵輪上載有日本在戰爭時期掠奪來的巨額財富,就像航海王裏的“one piece”一樣。

人們一開始懷疑“阿波丸號”上有寶藏,主要是因爲美日政府在戰後模棱兩可態度的猜測。

畢竟,“阿波丸號”從啓航開始,就是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日本人也絕對不可能大張旗鼓的宣稱這艘船上運載著寶藏。

有意思的是,七十年代初的時候,一位訪問中國的外國元首曾提到“阿波丸號”,並願意提供打撈設備以及人員,撈出來的東西對半分成。

不過,我們並沒有答應。

一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才明確帶來消息,阿波丸號上確實有價值不菲的貨物,這其中包括:40噸黃金、12噸白金、40箱左右的珠寶和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以及數千噸大米等等,總價值在50多億美元。

“阿波丸號”上有寶藏的消息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美國、德國紛紛提出要幫助中國打撈,甚至就連日本也想摻和一腳。

對于這些國家的請求,我們統統選擇了拒絕。

不過,局限于技術條件,“阿波丸號”又在海底躺了幾年,直至1977年才又舊事重提。

爲了能撈上來這艘郵輪,我國也抽調了前所未有的人力物力。

除了海軍以及交通部聯合打撈外,福州軍區還特意調集了數艘軍艦以及飛機,在打撈海域附近巡邏,並且還在海岸上部署了高射炮,嚴防死堵。

盡管資料表明,“阿波丸號”沉沒在福建平潭牛山島以東海域,但確定具體位置,還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

當時,我國海軍、交通部聯合派出工作人員,在平潭走訪漁民,通過調查走訪了解情況,當地漁民不少人都提供了有用的線索,比如在某某海域,經常會碰到海底硬物剮蹭船只,有時還會把漁網弄破。

在了解這一情況後,海軍迅速派出艦艇,在可疑海域附近探測,並派出潛水員下水。

1977年4月9日,我海軍確認了疑似沉船,效率不可謂不迅速。

經過潛水員水下不斷地探尋,最終確認這艘船就是沉沒的“阿波丸號”,當潛水員把重達幾十公斤的錫錠撈上來時,幾乎所有人眼中迸發出了興奮的光芒。

其後就是漫長的水下作業時間。

打撈“阿波丸號”才是一個巨大且複雜的工程,對于我國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困難。

“阿波丸號”後來陸續打撈了三年多時間才徹底結束,也不難看出這其中的難度,甚至于我國在打撈這艘沉船所用的時間,比西方不少國家給出的預計打撈時間都要快的多。

當然,也因爲海面上陰晴不定,實際上也只有每年的5月到9月才是打撈最佳時間,然而這段時間內,又是台風多發季,每當海上挂起大風,打撈團隊就只能回港暫避,無形之中也耽擱了不少時間。

甚至于在打撈期間,有的同志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盡管三年多的打撈,我國的海上打撈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但關鍵問題是,打撈“阿波丸號”上的物資雖然不少,但總計價值也只有5000多萬,其中一開始就號稱有5噸重的黃金,並不見蹤影。

1980年7月,我海軍艦艇將“阿波丸號”的船體截斷,並將它的船頭調上來。

至此,打撈工作圓滿結束。

“阿波丸號”上沒有巨額財寶,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有關的各種猜測也很多。

美國的一個打撈公司就曾經說過:

“中國人打撈了兩年多,只撈起了一部分貴重物品。他們未經我的幫助找到了這艘船,只撈到了錫錠。保險庫裏裝的財寶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黃金藏在船的其他地方。”

也有人認爲,阿波丸號葬身海底幾十年,至少在這個時間段裏面,有可能會有一些海底盜金者不要命的去撈,船內的珍寶,很可能早就被盜走了。

葉飛晚年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曾有過詳細的分析:

“一是該船裝載有貴重物品的傳說雖多,但說法不一,並無確鑿證據,可能是以訛傳訛,並非事實;二是當時日本運送掠奪物資的船舶很多,有可能采取聲東擊西的手法,已由別的船將掠奪到的貴重物品運走,這一點可以從日本官方的態度中看出,比如“阿波丸”沉沒後,日本向美國提出的索賠清單中並未提出任何貴重物品,再如,幾十年來日本官方對該船裝載有貴重物品的傳說一直沒有表態等;三是從美國潛艇擊沉“阿波丸”,到我方實際控制台灣海峽,其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間隔,美國如事先獲得“阿波丸”裝載有貴重物品的情報,在該船沉沒後即設法撈取,這一點按照當時美國的設備和能力,並非不可能。”

當然,有關“阿波丸號”還有一個最大的謎團,即北京人頭蓋骨之謎。

1941年,正值抗戰最艱難的時期,爲了保護北京人頭蓋骨,當時工作人員決定將它送到美國保存,但在運送過程中離奇失蹤,就此成爲一個謎。

不少說法稱,北京人頭蓋骨就在“阿波丸號”上,但這個說法得不到印證。

“77·13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原海軍防險救生部部長程文舉在爲郭挺杉著作寫的序言中,言之鑿鑿地表示:

“北京人頭蓋骨從來沒聽說過,也沒撈到。”

一些考古學家也認爲,如果當年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落到日本人手裏,沒可能在時隔四年以後,才運往日本本土。

不過,原《光明日報》記者李樹喜卻有不同看法,他從當年“阿波丸”打撈工程的現場指揮張智魁老人手中,獲取了不少有關“阿波丸號”的資料,潛心多年研究,認爲“北京人頭蓋骨在阿波丸沉船”一事不是空穴來風。

有關說法也太多,這裏也不再一一列舉。

也有不少資料表明,當年打撈“阿波丸號”的工作本身並沒有完全進行下去,因爲當時我國打撈的技術並不高,船體的後半段由于體積太大,考慮到內部物資也基本撈出,就留在了海底。

這似乎也意味著,“阿波丸號”上的謎題其實並沒有完全解開。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