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用這3個方法

棠媽育兒成長 2024-04-26 11:41:58

孩子不想上學,天天想請假,直接說要休學,還罵我是SB,才上初一的孩子,我真的是沒辦法了。

還有家長在大街上跪著求孩子去上學,有帶孩子去撿垃圾,工地上搬磚體驗生活的,就是希望孩子能繼續上學。

可是父母的低聲細語,催促,甚至打罵,亦或是跪地求饒,似乎都沒什麽效果,一旦把孩子逼急了,劇烈爭吵事小,孩子還可能滿腹委屈做出更極端的事情。

明明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怎麽學著學著就變成我們家長求著孩子去學了?

“要我學”和“我要學”的差別就在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是否培養好,而內驅力養成非一朝一夕。

心理學自我決定論認爲每個人都有3個基本的心理需求:

1.歸屬感;

2.自主感;

3.成就感;

當這些需求得到滿足了,孩子對某件事情的內在動機就會提高,學習也不例外。

如果孩子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歸屬感、自主感和成就感,相信他會積極、主動和愉快的去完成學習,家庭中3個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歸屬感:正面語言無條件接納

歸屬感就是讓孩子對這個家認可,他能感受到自己在這個家裏被認可,被關注,被理解,而這個感覺就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接納、認同和包容。

無條件接納是指父母接納自己孩子感受、情緒、價值,無關身高、樣貌、成績等,而正面語言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接納。

有個小朋友畫畫課結束,滿臉喜悅、興高采烈的跟媽媽分享:“媽媽,你這個是不是很漂亮?”

媽媽看了一下,說了一句:“你要是學習成績有這麽好就好了”。

孩子一下低下了頭

……

孩子考得好你笑臉相迎,甚至還因爲擔心孩子驕傲,哪怕孩子考得好也不表揚,孩子考不好就像仇人。這些都破壞了孩子的歸屬感,孩子可能覺得:“只有我考得好爸媽才愛我”、“自己沒有被理解,不被接納。”

我們生活中要避免用負面語言,多用正面語言給孩子鼓勵和認可。比如:

把這點事情有什麽好說的改成很高興,你告訴媽媽……事情;

關于……事情你做的很好,媽媽爲你感到驕傲;

我看到你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你現在是很難過嗎?你可以看看是哪些知識點丟分了,然後想辦法掌握它們,如果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相信通過努力下次你可以做的更好;

我看見你寫作業的時候頻繁的去上廁所、喝水,是遇到什麽困難了嗎?

看見孩子的情緒、過程和努力,而不只有結果,和孩子站在一個位置,讓孩子感受到認可和接納,這樣讓孩子更有直面困難的勇氣。

二:自主感:選擇式提問和啓發式提問

一提到自主,家長就搖頭,孩子不管那不得翻天,什麽事情最後都做不好。

我不餵飯孩子就不吃飯,我不盯著寫作業,孩子作業就寫不完,我不幫著收拾書包,孩子第二天不是書忘帶了就是本子沒拿,我還得給他送這送那,被老師點名艾特,收拾爛攤子,不管不行。

父母不相信孩子有自主的能力,所以對孩子嚴加管控,造成關系和責任失衡。而不講方法的放權必定是一團亂。

自古套路得人心,給孩子放權,從小事情開始,最好用的就是“選擇性提問”。

用先做……還是先做……你自己決定的句式,讓孩子在有限的選擇裏發揮自主能動性。

比如:

先寫語文作業,還是數學作業,你自己決定;

先玩樂高,還是卡片遊戲,你自己決定;

……

記住這2個選擇都是你可以接受的,不要孩子選了卡片遊戲,你卻說玩樂高吧,孩子說先寫數學作業,你卻說還是先寫語文作業,那麽孩子的這個選擇就是無效的,這個放權就是失敗的。

孩子會在一次次小決定中習得自我決策能力,父母能接受,孩子也開心。

自主感進階:啓發式提問。

在第一階段孩子實現逐步自主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嘗試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利,假定一個場景:“孩子偏科,英語成績很差,于是你給孩子報了一個英語輔導班,但是孩子不是很情願,上過幾次後越來越抗拒,跑過來跟你說,英語輔導班不會再去上了。”這個時候你會怎麽做?

1、錢都交了,說不上就不上了?

2、你但凡英語能及格,我也不用花這冤枉錢;

3、這課你必須給我去上,就你那英語成績, 不補怎麽上去?

我想大多家長會這樣跟孩子說,可能最終孩子妥協了,但心裏依然是不服氣、不情願的。

采用啓發式提問效果會好的多,我們可以跟孩子這樣說:

你能告訴媽媽你的真實想法,媽媽很開心,但是你英語成績不好是事實,如果不上這個補習班,你有什麽更好的方法解決嗎?媽媽想聽聽你的意見?

這樣的提問,留給孩子的是自主思考的過程,他會把提高英語成績這件事當成自己要去解決的事情,會更積極、主動的去解決,不會把精力都放在和父母對抗上。

三、成就感:激勵式刻意練習

中科院心理學專家指出,任何具備“成瘾”屬性的事物,必然存在內在滿足感,沒有內在滿足感,就不會存在需求。

爲什麽遊戲可以讓我們上瘾,孩子們甚至都不用教就學會了,遊戲闖關模式會讓孩子從中體會到成就感和征服感。

我們也可以模仿遊戲機制,把玩遊戲的美好體驗轉移到學習中。

尤其是在孩子學習受挫,陷入瓶頸期時,刻意練習可以讓孩子找回成就感。

第一步,分解目標,刻意練習;

第二步,及時鼓勵,適時激勵。

比如孩子練字,坐姿、筆畫、字體框架等,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然後把小目標變成每天需要做的刻意練習,再加上父母鼓勵,孩子會逐漸找回信心和樂趣。

當孩子的字練習到一定程度後,我們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框裱起來,當然這種激勵方式需要孩子認可,而且盡量避免物質激勵,不要讓外部激勵變成主導,要知道孩子努力達到目標,不只是爲了外在激勵,更多的是完成目標時的成就感,找到“我可以、我能行”的感覺。

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找到學習中的歸屬感、自主感和成就感,更能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

0 阅读:4

棠媽育兒成長

簡介:中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